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190624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记叙文阅读专题:写景抒情类阅读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写景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 、 来抒发 。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一种是 。2、中学生所读的散文大多有两种:一种是 ,一种是 。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3、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4、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起什么作用?5、 常用的修辞格有哪 8 种?它们在文章中各有什么作用?6、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 9 种?各有什么作用?二、中考题型及应对技巧1对文章字词的考查。(1)注音、字形(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2概括文章的主题 3 种概况方法3.理清文章顺序(1) 文章的线索。(2) 写作的顺序。考题形式:a 、连续的几个段落或词语

2、能否调整?为什么?b、从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让你放回原处。4、品析语言。(1) 、词语妙用。2(2) 、赏析句子6、 景物特征的概括。7、 文章的写作手法。8、 拓展性试题。(1) 、仿写,给一个句子,要求仿写一个或几个句子。(2)谈感受。三、典型考题【1】惜春小札 李国文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 ,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

3、、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 ,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 。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

4、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 “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虽然李商隐告诫过,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

5、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

6、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选自中华美文 ,有改动)问题: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3【2】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问题。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花开也有声音么?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

7、,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 ,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

8、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 ,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

9、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

10、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选自 2011 年第 1 期南方 ,有改动)题目: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四、阅读训练【例 1】4萧萧池塘暮最早知道“池塘 ”二字为何含 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11、:锅底塘、门口塘、养 鱼塘、 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 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阵村风暖,池塘岸 边 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 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 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 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

12、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 “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 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 胜景。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 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 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

13、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 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 软 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 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 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 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 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

14、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 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 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 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 代的作用下, 萧萧至迟暮。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 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 8 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 一侧,早已没有

15、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 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 ,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 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 的注释。 “烟锁池塘柳 ”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

16、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 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 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陈志宏/文,有删改。 )5【注释】田畈(fn):田地。罱(l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1.本文作者按照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的特点。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