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考现状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186538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中考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考现状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中考现状分析日期:2006-01-13 来源:新世纪课程网( ) 作者:张远增提交第一稿,课题组修改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从 1999 年以来开展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评价工作主要围绕中考考试管理和中考命题水平专业化评估两大方面展开。几年来的评估,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中考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中考命题质量的提高,尤其在杜绝试题“繁、偏、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改进的痼疾,亟待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我国当前中考命题工作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 。 当前,我国中考独立命题权的获得有两种途径。其一沿袭过去的传统由省一级

2、教育行政部分确定实施命题的单位;其二通过部分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下放中考命题权使得部分地区获得命题权。尽管两种途径不同,但制约的机制是相同的,即通过行政命令获得独立命题权。通过行政命令赋予命题权限的优点是便于行政管理,使命题体现行政的意志。但,不足之处也特别突出,尤其淡化了独立命题权所蕴涵的规范性、专业性、科学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要求。当前,主要弊端表现为: 1有的命题单位缺乏独立命题能力,但因需完成和执行行政命令,不得不实施命题工作,因此所命题目的质量难于保障。典型表现为,每年的中考评价均会发现一些出学科常识性错误的试卷; 2因中考不可回避的高利害性,有地区已然形成一个围绕中考命题的既得利

3、益集团,导致一些人身份特殊,俨然成为当地中考的化身。中考主要演变为牟取利益的手段,反而失去了关注中考其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缺少必要的行业监控和有力的管理措施,即便是教育行政部门也难于对命题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造成了某些地区命题的自行其事。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为例,经过三年评价后,仍然只有 105家参加了 2002 年的评价工作; 4独立命题权缺乏规范、有效的组织实施机构。实践中,绝大部分地区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命题人员现状行使独立命题权,很少组织力量对如何科学合理地行使独立命题权开展研究,命题成员的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对于学科教育测量的基本理论

4、和新进展、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新进展缺乏必要的了解。相当一部分人员单凭自己经验命题,导致命题随意。 从 1999 年2002 年的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所收集的各独立命题单位命题方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命题成员的构成基本呈现教研员与教师、只有教研员、只2有教师三种形式,以教研员与教师结合的最多,部分地区的各学科命题人员只有 1人或 2 人。例如,在 2002 年的评价中仍然发现,有 6.25%的命题单位数学学科命题人数只有 1 人。数学学科尚且如此,其他学科可见一斑。 从 1999 年2002 年的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独立命题单位提交的有关审题方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审题成员的构成基本呈现教研

5、员与教师、只有教研员、只有教师、只有领导四种形式,以教研员最多。部分地区的各学科甚至没有专门的审题人员。例如,2002 年中考评价信息表反映英语学科有 10.2%的命题单位没有审题人员,数学学科有 3.51%的命题单位没有审题人员、 17.54%的命题单位只有 1 名审题人员。此外,由于缺乏学科教育测量方面的专家参与审题工作,现有的审题人员构成更强化了当前凭经验命题的中考命题模式。 5行政干预太细,而忽视或牺牲了命题的专业技术保障。不少地区的行政部门对命题提出了包括难度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忽视了评价与考试命题的规律和专业化要求,同时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命题者以牺牲评价、考

6、试的专业性以及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行政部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如,命题人数的多少以及审题工作的实施与考试经费和保密有密切的关系,但牺牲命题工作结果的科学性来实现少花钱、易保密,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机制。只有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实施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 其次,我国当前中考命题技术及其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从 1999 年开始的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工作,对试卷的规范性和命题的科学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价,作为考试命题工作质量的标志性产出试卷,更是历次考试评价的重点。下面从试卷形式规范性、试卷题型结构、试题科学性、试题效果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试卷的形式规

7、范性。从 2002 年各地上报的考试试卷来看,绝大部分地区试卷的规范性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也有试卷的界面对学生不友好,达不到试卷规范性的要求,不能体现考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如一些地区在排版、字体大小、以及文字说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人为地给学生答题制造了障碍。长期以来,试卷在结构、考试说明、试卷排版、卷面美观、插图运用、语言表述,以及对考试性质和要求、试卷页数、题目数、考试时间、总分等的说明始终不齐全。 2试卷的题型结构。由于内在结构所限,每一种题型在具有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何合理选用和搭配题型,实现题目功能的互补,以达成整卷的考察目标,这是一个测量学的专

8、业问题。目前, 3题型单一。个别试卷只选用一到两种题型,难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在单一题型上的反映推断学生的整体水平,效度和信度都难以保证。 题型分值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错误地认为控制了评分者误差就可以降低整个考试的误差,导致选用题型重视所谓的客观题。2002 年的中考评价中发现,客观题比例过大仍然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例如,有的地区仅选择题一项就占到总分的 90%以上,而有的地区仅占 8%。 题型分类标准混乱。同一张试卷中出现几种分类标准,题型分类混乱,这说明命题者本身对各种题目的考查内容、考查途径、考查机制、考查目标、解答要求等缺乏必要的认识。题型分类混乱在英语学科的中考试卷中

9、表现尤为突出。 题型选择的动机值得思考。是按照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还是按照有利于评卷者开展评卷工作、提高评卷效率选择题型?实际所呈现的试卷有不同的回答。当前来看,以有利于评卷者开展评卷工作、提高评卷效率选择题型仍然居于引导试卷的主导地位。 3试题的科学性。试题科学性包括试题所涉及知识的科学性(简称知识科学性),试题所使用题型的科学性(简称题型科学性)等两方面的涵义。 保证知识科学性是命题的起码要求,被认为命题中不该犯的错误。通过连续 3 年的中考试题评价,在 2002 年的各科中考试题中,仍然可见知识性错误,例如:政治中把“人民”和具体的某个“人”相混淆,语文中将“组词”不正确与“有别字”混淆

10、,数学中将勾股数的概念搞错,英语中将“settled down” (安家落户) 误为 “setted down”,物理学中将物理的“质量”与生活的“质量” 混淆,生物中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搞混淆等等。这说明确实存在部分不具有独立命题起码条件的地方在组织实施命题。 题型科学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其一,题目满足所使用题型的内在要求;其二,所使用题型和其他题型能构成有机整体,提升试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从 1999 年以来的各科目中考命题可以发现,这两方面的题型科学性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 首先,滥用选择题型。有一些地区的单项选择的选择题答案是由几个备选项捆绑而成,这类考题在 2002 年相当一部分试卷中不

11、同程度存在着,而且有几个地区的比例较高,最多的一个地区此类试题超过了全部单项选择题的 50%。虽然大部分试题的备选答案组合准确,考点明晰,但人为地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有的地区此类选择题的得分率难度不到 0.2;或者认为拼凑备选项;诸如此类,均降低了题目的效度和区分度; 其次,设计的题型流于形式。例如,用填空题型考查解答开放题的情况,落脚点4仍然是重结果不看过程,而有的开放题则与所考查学科联系不够紧密,如政治小论文式的题目就出现作文与政治不分的问题;设计的判断题不用判断,如与“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相类似的判断题,其他学科也不同程度存在;应用题型所使用的问

12、题情景脱离学生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年龄特点,脱离社会发展; 再次,将知识生硬地联系在一起以增加试卷的内容效度,有的地区的试题不仅情境陈旧、脱离实际,而且过于追求学科专门技能的熟练,有的纯属人为编造,问题毫无实际根据和实际意义。这一点在数学中表现较为突出,而且几年来一直不同程度存在着; 第四,仍然存在题目超纲问题。如个别地区的化学、数学等将高中知识作为信息迁移题放入中考中加以考查; 第五,照搬高考的题型,忽视中考的特点,如语文学科的写古诗词鉴赏的短文,用高考题型考查文言文;数学改造高考题等; 第六,主、客观题的比例大多欠妥。绝大多数试卷主观性试题不仅题量不足,而且分值比例较小,一般只占 510。

13、4试题理念。部分地区题目所体现的考试理念较为落后,特别是有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其考试理念滞后于当地教育发展实践。这些地区以强调社会稳定为借口,因循守旧,命题手法陈旧,试卷缺乏有新意题目。尽管依据题目所体现的落后命题理念不能判断命题者本人的理念落后,但显然命题者没有掌握落实新理念的命题技术、对用新理念命题所产生的后果没有把握,相关的专业化研究和对当地学生的情况都非常欠缺。 5试题效果。试题效果可以从分析两个一致性来回答。第一个是题目难度预期与实际得分率难度的一致性,第二个是各科目试卷的平均分之比例结构与各科目试卷总分之比例结构的一致性。2002 年的中考评价发现,有的地区由于命题前没有准确的

14、把握的考生的总体情况,加之对题型缺乏应有的研究,导致出现了实际得分率难度为 0.01 的题目,与考前预估大相径庭。此外,从各地提供的基本信息表和自评报告还可看出,总分高的学科的平均分反而低于总分低的科目的平均分,也就是说实际考试对学生甄别的方式与我们既定的甄别方式相差甚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各科目缺乏协调。 可见,当前我国中考命题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这与现行的中考工作机制的制约分不开的。 5关于我国中考改革发展的报告教育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项目组为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确保荃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

15、实施和健康发展,同时为响应 2002 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有必要结合当前我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的实践,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中考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以加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专业化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 1997 年组织的全国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及 1998 年启动的语文学科中考改革试点实践的基础上,19

16、 的年和 2000 年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2002 年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19 的年以来连续 5 年组织全国中考管理及试卷评价,2000 年、2001 年、2003 年 3 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2004 年组织 17 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瓜、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培训研讨;2004 年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4 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发布使我国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应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了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素质教育的质呈标准和要求,关注全面发代展与尊重个体差异,扩大学校的考评招生自主权及考选工作的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