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184587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让绘画变的简单的秘诀:形状语言伟大的印象派画家爱德华.莫奈曾经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线条,只有色块,彼此映衬着。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几何体写生练习被放在最开始的重要位置。把复杂的事物理解为简单的几何形状是让绘画变的简单的秘诀。一个复杂的人体,如果按照正常思维来描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一个自然景观,更是有无数的物体组成。如果把它们划分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面和体积,仅仅画简单的形状,绘画就变的象小学数学题一样简单。我们只要先画出大的形状,再在大形状中找出小的形状,再在这些小形状中画出简单的色彩变化,就可以描绘出不同特质的事物了。看起来要比把绘画分成人物画,静物画或者风景画简单的多了。我们绘画

2、过程中要思考的仅仅是这些形状的大小,比例,角度,以及相互穿插的关系。它是什么样子的?直的还是弯曲的?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相对于另一个形状它是大还是小?距离有多远?从什么角度倾斜?几个形状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你不需要考虑它是山或者是树,它们只是不同的形状组合。学会根据事物的形状去观察事物以后,画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因为我们什么都可以画好,什么都一样对待,无论是人物,建筑,动物或者风景。因此不存在我不能画或者不会画的事物,只有你不会用正确的形状语言去观察和表达的事物。二让构图变的简单的秘诀:关注阴形阴形与阳形是美术中沿用的术语。篆刻艺术和版画艺术中,刻出凸线,以凸线为主表现物象的方法叫做阳刻。刻出

3、凹线,以凹线为主表现物象叫做阴刻。印出的作品正好是相反的阴形与阳形。这是利用阴形与阳形创作艺术品的例子。在剪纸等艺术中也经常看到。我们这里把描绘的主体叫做阳形,主体以外的空间叫做阴形。我们现在学习通过关注主体以外的空间的方法- 对阴形的感知,来提高绘画能力。观察阴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不是在看有什么,而是在看没有什么。对我们来说,意识到空间的重要性是种全新的体验。以往,我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物体上;现在我的目标是让空间更“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带给你视觉的新体验。三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绘画过程,来具体说明。我没有选择简单的事物,而是选择了平常我们认为最难表现的人体,来说明形状语言以及关注阴形

4、的方法使我们的绘画变的多么简单。我使用的工具是 Photoshop 6.0 ,软件自带的笔刷,黑色白色,以及橡皮擦工具。参考图是从一本讲人体动态的书中找来的,两个人摔交的动作。看起来比一个人更复杂哦。为了快速完成,我做的图很小,用时半小时左右第一步 画出画框。一开始我就强调过画框的重要性,在临摹照片或者写生创作时,可以让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构图的整体性。第二步关注并画出大的形状构图。这里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就是关注阴形以及潦草素描。你现在不需要急切的关注目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物周围的空间。用潦草素描的方式画出大的背景形状,让主体自然的浮现在我们眼前。检查主体形状与边框的相互关系,并做出调整。第

5、三步 细画主体形状并且找出主体大形状中的小形状。这时候为了画好阴形的边线,你需要使用到刚刚学会的技能 视觉触摸,看到和画出复杂边线的技能。细致描绘更具体的阴形形状,让它看起来更加接近我们所看到的。在大的形状中找出小的形状,确定它们的位置在你的画上。注意小形状的大小以及角度,它们是如何和大形状连接在一起的。第四步细画小形状并且继续调整小形状与大形状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可以活用阴形与阳形,他们就象印章的原理一样,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依存的。第五步 画出这些形状的自然衔接。通过观察,画出这些形状的自然过渡来,让它们看起来更自然真实。好了,我们没有考虑人体本身,而是通过关注人体周围的空间,简单的形状

6、以及形状的组合关系,平时很复杂的人体,就自然的浮现在了我们眼前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你一定能比我画的更好,去实践吧一 了解一些透视必要的知识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现代绘画透视着重研究和应用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线形透视是指 14 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是画家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其特点是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写生绘画重要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他把绘画

7、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节目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 、空气透视(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影响) 、移动透视(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物与头反向移动) 、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 。根据这种透视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这一透视法则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 (也称线条透视、几何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

8、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 (三个灭点 )。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 远近法。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距离较近时,宽度相同的物体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这是由人眼的视角形成的规律。位于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位于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 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 有规律地排列形成地线条或互相平行地线条,越远越靠拢和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

9、上; 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而在线形透视理论确立以前,世界各地由于不同文化制约,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发表现空间立体的方法,在距今 3 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中就有所运用。这些再现空间的方法,是画家们依靠感官认识世界的体现:1 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

10、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2 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3 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 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4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5 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

11、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6 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 ,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 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 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7 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8 环形透视,环形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

12、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这种环形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例如,唐长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阴线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迴廊平面铺开,朝向画面的中心、战国狩猎攻战铜鉴图样和内蒙阴山氏族社会岩画行猎运载图,也是把车平面展开,把左右两匹驭马平躺下来,四足朝向画面的外边。9 透明透视,透明透视是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这一表现手法最长见于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

13、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墙背面或动物腹内的事物虽然在一个视点看不到,但它是存在地。儿童画中同样会经常看到这一只关注表现内心感受的空间表现方法。10 散点透视,不同于焦点透视只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它的焦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视点的组织方式并无焦点,而是有一群与画面同样宽的分散的视点群。画面与视点群之间,是无数与画面垂直的平行视线,形成画面的每个部分都是平视的效果。若从一点看全幅,则不符合透视法,但是观众移动着看去欣赏画面时,每个局部都似生活景象,这种透视法的画面,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及局部。由于画面的视点不是集中,而是分散

14、到与画面等大面积,成为无数分散的视点,故名。散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 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除了以上的理性透视和感性透视,还有画家自主创造的故意违反透视规律的空间表现手法11 反透视即故意违反一般透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一般认为开创反透视先河的是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的塞尚,对于文艺复兴以来利用线性透视方法造成三维错觉的那一套技巧,塞尚已抛至脑后。他创造了一种反透视法 ,他不是创造观赏者进入画里面去的深度,而是创造被他所描绘的物和人向观赏者走出来的印象。他无意于使自己的作品获得逼真 的效果,无意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是要表现

15、物体的结构、相互关系和色彩,他要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这是靠艺术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实。由于科技发展和实际要求而产生的12 广角透视,又名鱼眼透视,因为模仿鱼眼镜头的拍摄效果而得名。扭曲夸张的透视效果。在表现视觉冲击力的漫画场面中经常被用到,也可以在较小画面中表现广大的空间。13 俯视平行透视,一种变通的,无灭点的俯视平行透视方式,多运用于游戏场景中。从以上介绍来看,所谓透视 ,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的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在平面上构建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所有透视方法都服从于画者对画面的表现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运用最合适的表现手法来学习或者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学

16、习透视不需要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透视原理进行创作,如果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透视原理进行创作,其结果往往是一幅呆板而又僵硬的画。观察和感觉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已经足够了。靠感觉画透视关系的最大好处是它可以应用到各种主题表现中去。二 通过练习来掌握透视规律与对透视的感觉1 临摹照片学习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照相机诞生以来,现实世界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再现,照片所再现的世界,基本上和线形透视规律是吻合的。焦点透视再现的效果就象我们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结果,这是照相机模仿了眼睛的原因。使用照片学习透视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视的感觉,而且在以后的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这种感觉会一直伴随着你,这就是训练的目的。首先找一些容易得到的有建筑物的图片,幸好现在有这样图片的杂志刊物随手可得。临摹的方法既可以是一开始学习的潦草素描,轮廓素描,也可以是结合了两样技能的形状画法,我们这里关键是要通过练习把透视知识变成我们自身的透视感觉。在临摹过程中我们要一直带着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