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178398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孟母迁居的故事(地理环境)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孟柯,小时候曾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传说,他小的时候,家离一块墓地不远。孟子时常到坟墓间,学挖坑埋死人做游戏。孟母看了,心想,住在这里对教育孩子很不利,便把家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这地方靠近集市,孟子成天在街上窜来窜去,学着生意人的样子大声叫卖。孟母看见了,感到住在这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没有好处,便再一次迂居。这回搬到一个学校边居住,孟子便向学校里的学生学习揖让进退的文明礼貌。孟母看了非常高兴,说:“这里才真是教子成材的好地方!”于是便定居下来。这虽然是个故事,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环境对人有好的影响,

2、不好的环境对人则有不好的影响。美的趣谈(美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人们的审美观念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非洲有些部落以为拔掉上门牙或挫短上门牙是美的,因为前者使他们和反刍动物相象,后者使他们和食肉的野兽相象。还有些部落的妇女为了追求美丽,在自己的上嘴唇上钻一个孔,穿上一个金属的或竹制的大环子。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唐朝初年,由于崇尚武功,封建统治者把长得健壮丰满当作美女的标志;而到了五代十国的后唐,由于封建阶级日趋没落,整天沉缅于酒色歌舞,因而逐渐把缠裹小足、轻盈瘦削、弱不禁风当作美人。逐日英雄夸父(社会意识)“夸父逐日”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它体现出了原始先民

3、追求光明的精神。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太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夸父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一天,太阳升起了,他迈开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传说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太阳西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了。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胜利时,他感到极度口渴。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黄河、渭水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渴难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

4、山一样倒了下来。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传说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宽的桃树林。还传说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三块巨石。商鞅变法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约前390一前338)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史称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泰国由于贵族们垄断政权,因循守旧,所以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比较落后,国力很弱, 国土常常受到别国的侵占。同时,泰国国君的权力也比较小。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决心变法图强,改变泰国的落后面貌,于是就下了一道求贤诏令。诏令一出,各国的贤才纷纷来到秦国

5、,渴望得到重用。商鞅也从魏国来到泰国。商鞅到泰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新法的主要内容有:(1)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临阵脱逃和投降敌人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凡是进行私斗的,按照情节轻重判处刑罚。(2)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是努力劳动、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

6、连同其家属一起罚做官奴婢。(4)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设三十一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中要互相纠察告发“奸人”,有坏人而不告发的,什伍连坐。(5)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如以“商鞅方升”做为当时的标准量器,促进税收和经济交往。商鞅实行的新法直接打击了奴隶制旧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仇视和顽抗。因此,变法从开始到最后,一直是在激烈的斗争中进行的。变法之初,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秦国旧势力公开反对变法,主张“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声称依照原来的旧习俗来教导人民,可以不劳而成,根据旧有的制度来

7、治理,官吏既熟悉,人民也安定。商鞅反驳说:制度和法令应该按照当时的客观环境来制定,治世从来没有一个划一的办法,只要求其便利于国家,不一定要效法古代。商汤和周武,是没有效法古代而称王的;夏桀和殷纣是没有更改旧制而灭亡的。从此可知,反古未必错,循礼未必对。最后,秦孝公表示完全同意商鞅的意见。 在变法的过程中,秦国朝廷内部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更加激烈。当时,议论新法不便执行的人接近千人。秦国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在幕后唆使太子触犯新法,企图用这个办法破坏变法。商鞅说:太子犯法,是老师没有教育好,应该给老师处罚。于是就下令把这两个人一个割掉鼻子,一个脸上刺字。从此,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为了保证新法顺利

8、实行,商鞅还杀了贵族祝欢,把捕获的七百多个违法乱纪的坏分子押到渭水边上处死。商鞅变法使秦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贵族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上废除了贵族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这样,泰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 出现了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的局面,秦国的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秦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初期,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仿效西欧国家,进行了以军事改革为中心的多方面的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军事方面

9、,彼得一世通过大量征兵,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同时,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改善军队武器装备,制订军事法规,并聘请外籍军事家在俄国军队中担任顾问。在行政管理方面,彼得一世取消了大贵族杜马,废除了衙门制度,建立了参政院和陆军、海军、外交、税务、司法等11个委 员会。同时,建设新都圣彼得堡,先后把全国划分为8大州和50个省,直属 中央管辖,加强中央集权。在各地,建立了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政机构。在经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征收“人丁税”,以 增加国库收入。在文化教育方面,建立了算术、造船、航海等许多专门学校, 培养人才,除贵族子弟外,允许军人、官吏、教士的子弟入学;采用儒

10、略历 (俄历),创办俄国第一家报纸新闻报,建立博物馆、科学院和剧院。为了使改革措施得到落实,彼得一世颁布了许多重要法令。例如,1714年颁布一子继承法,用来巩固贵族土地所有制、改善国家财政和扩大文武官员的来源。1722年颁布官秩表法令,取消国家机构中按照门第擢升的旧规, 代之以“量才施用”、“论历取仕”的新制度,所有文武官员统一分为14级,世袭贵族授予8级以上官爵,非贵族升至相应官级就可以成为贵族,从而结束 了门第贵族独霸的局面。彼得一世还进行了宗教改革,打击守旧僧侣势力,限制或没收教会财产,改组宗教管理机构,废除了大教长的职衔,使教会从属于世俗政权。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

11、的变化。在行政方面,由于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机构改革,俄国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论功取士”的用人原则使在中央机构任职的人员出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出身微贱的人担任了政府机构中的重要职务,这样的A都是既有才能又忠于彼得的改革事业的,所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进行。通过地方制度的改革,俄国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行政制度,大大提高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在彼得一世执政时期,与先前历代沙皇统治时期相比,上下更为统一协调,沙皇政府的命令能够迅速得到贯彻执行,地方上发生的任何情况都能够较快地反映到中央,有力地保证了沙皇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在军事方面,到彼得一世晚年时,俄国已经具备了一支有一定规模

12、的常备军,它可以与欧洲一些强大国家的军队相抗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彼得一世以前,俄国没有海军,甚至连一艘战舰也找不到。经过这次改革,俄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建立了一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人数多达28 000余人。军事改革使俄国军队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独立、强大的战斗力量。在北方战争后,俄国在中欧与东欧的影响日益扩大,军队成为俄国立足欧洲的有力保证。经济改革的效果同样十分显著。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俄国工业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比较迅速。到彼得统治的晚年,俄国手工工场从原来的20家发展到200余家,包括纺织、造船、炼铜、制革、采矿、兵工,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冶金工业的发展,到18世纪20年代初,俄国的冶金

13、手工工场已有40余家,铁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向国外输出。到彼得死后第二年(1726),俄国出口其他国家的铁已达55 000普特。彼得时期建立的一些新工业部门为后来俄国的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彼得一世执政时期,俄国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战争以后,俄国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大大改变了对外贸易的局面。不仅全俄统一市场已经形成,而且新的对外贸易中心彼得堡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725年,抵达波罗的海沿岸的船只已达914艘,彼得堡代替阿尔汉格尔斯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在宗教方面,教会势力大大削弱,基本上结束了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教会只能从

14、属于世俗政权,听命于沙皇。在文化艺术方面,学术著作如雨后春笋,如宗教改革家普罗科波维奇的帝王意志即真理、经济学家伊凡吉洪诺维奇波索什科夫的贫富论;造型艺术也有所创新,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如肖像大师伊尼基京、马特维也夫;建筑形式上开始采用圆柱、回廊山墙,在袭用外来形式的同时,也广泛应用俄国传统的花纹装饰。彼得一世结合俄国的具体情况,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努力学习西欧的成功经验,在不废除农奴制、汲取俄国旧制度合理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避免了沦为西欧国家殖民地的危险,并跻身欧洲强国之林。更为重要的是,彼得一世的改革

15、在客观上为俄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下半叶, 日本发生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运动,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逐渐加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农民起义和城市贫民的斗争持续不断,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十分严重。在内外危机之中, 日本社会的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展开了要求改革幕府、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明治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

16、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戊辰年)1月3日,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倒幕军队在京都附近的乌羽、伏见与幕府军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开始。倒幕军队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日本东北地区叛乱诸藩,战争基本结束。1869年春,倒幕军队出征北海道,彻底打败幕府残余势力,戊辰战争结束。1868年11月26日(明治元年十月十三日),明治天皇将江户定为新都,改名东京。 在革命期间及其以后,明治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废除封建制度,把日本由封建国家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第一,公布“五条誓约”和“维新政体书”。1868年4月,明治政府宣布了它的政治纲领“五条誓约”,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第二,废藩置县。1869年7月,明治政府利用在“戊辰战争” 中获得全面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