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涂县规划展示馆布展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一节 总 论一、当涂县概况1、区位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江苏高淳县、马鞍山市博望区,南接芜湖市、宣城市,西临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北靠马鞍山市区2、行政区划依据《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当涂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马政秘[2004]3 号)、省民政 厅《关于同意将当涂县银塘镇划归马鞍山市雨山区管辖的批复》和市政府《关于将当涂县银塘镇划归雨山区管辖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3 号),当涂县稳妥有序地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通过区划调整,全县乡镇数由 25 个调整为 11 个,包括 8 个镇和 3 个乡表 2-1 当涂 县行政区划概览建 制数量( 个 ) 名称镇 8 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 护河镇、太白镇、年陡镇乡 3 大陇乡、江心乡、湖阳乡3、地形地貌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的河、湖交汇地区,境内以海拔在 10至 20 米以下的平原为主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丘陵地区平均海拔约 40 米,最高点为大青山主峰,海拔 371.9 米当涂县西南部是平地开阔、河渠交错的平原圩区。
图 2-1 当涂县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区位24、 气候特征当涂县地处中纬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当涂县日照季节性变化较显著,年平均日照时数 2133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48%,太阳年辐射总量 118.4 千卡/厘米 2当涂 县年平均气温为 16.2℃,降水量 1457 毫米,无霜期 230 天5、历史沿革当涂历史悠久,地扼襟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衍于此西周、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先后属越、楚,向有“ 吴头楚尾” 之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置丹阳县(今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属会稽郡西汉属丹阳郡西晋析丹阳县分置丹阳县、于湖县至隋开皇九年(589)徙侨置当涂县(即今南陵县),入宣城实置当涂姑孰,于是姑孰之名当涂县始定,传 之至今,唐代曾先后属宣州、升州等宋代设太平州,元改太平路,明、清置太平府,当涂属之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当涂县直属安徽省1949 年 4 月,当涂解放8 月,撤当涂县城置当涂市,市、县同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 年 5 月,撤市入县当涂属皖南行署宣城地区1952 年 2 月改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员公署。
1956 年 10 月,当涂县北境置马鞍山市1983 年 7 月,当涂县属马鞍山市6、 社会经济 经济概况2012 年,当涂县(含市示范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1.7 亿元,增长 2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106.2 亿元,增长33.9%;财政收入 38.35 亿元,增长 3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81.6亿元,增长 29.8%;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1 亿元,增长16.7%,;实现进出口总额 13490 万美元,增长 26.2%产业结构2012 年,当涂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10.6:71.8:17.6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到 23.5 亿元,增加值不断上升的同时,所占GDP 比例逐步下降,从 2001 年的 42%逐 渐下降到 2012 年的10.61%,第二 产业增加 值达到 159.1 亿元,占 GDP 比重为371.8%,第二 产业增加值飞速增长,所占 GDP 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并逐步稳定,且工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39.1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17.6%,行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全 县逐步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的格局。
人口与城镇化至 2012 年末,当涂县户籍人口约 47.3 万人,暂住人口约 3.5万人(不含本县内部乡镇之间的人口迁移统计),城镇化水平约52%7、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皖江城市带和南京都市圈,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成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的全省首位县、全国百强县二)发展分目标1、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以创新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2、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就业,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强化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3、社会进步逐步提高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加强治安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4、民主法治加强政府公开透明力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提高和谐社区达标率,建设和谐社会5、生态环境加强城镇组团之间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的保护控制,全面加4强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清洁生产,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把当涂建成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市表 4-2 城市 发展指标一览表目标值类别 指标现状值2012 年 2015年 2030年人均 GDP(万元/人) 4.7 5.6 25R&D 经费 占GDP 比重( %) 1.2 1.5 4.0劳均生产率(万元/人)5.5(2010年值) 12 4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10 30 50增量资本产出率 2.2(2010年值) 2.0 1.5高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5 25 40每万人专利申请量(件) 26.7 15 30经济发展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亿元/平方千米)3.5(2010年值) 8 20城镇化水平(%) 52 70 9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人) 2.07 2.6 15农村居民纯收入(万元/人) 1.24 1.3 10恩格尔系数(%) 城:32.44农:36.8 35 30人民生活城市公交出行比例(% ) —— 15 20社 万人专业技术人 99.6 150 2505员数(名/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年)8.5(2010年值) 10 14人均期望寿命(岁)75(2010年值) 78 82城镇登记失业率(%) 3.6 3.2 3.0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6 100 100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覆盖率(% )—— 90 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1.4 90 100会进步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 31.5 35 50社会安全指数(%) —— 90 99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 —— 85 95民主法治 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 —— 90 99森林覆盖率(%) 6.23 12 18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8 45 5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8.3 15 16.9单位 GDP 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509 1.5 1.0清洁能源比例(%) —— 10 20环境保护投入占GDP 比重( %) 1.7 4.0 4.5生态环境城镇新建建筑中 —— 60 956绿色建筑比例(%)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天)336 345 35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90 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15 30二、项目概况项目位置:当涂县行政中心西侧,太白路中段北侧。
设计规模:规划展示馆面积约为 12319 平方米,共三层;布展面积 6528 平方米,会议室、办公管理等配套区域面积约为 5791平方米;投标上限价为 4500 万元消防、空调等设施齐全三、指导思想室内布馆追求历史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的统一,集高科技、智能化、人性化、环保节能于一体,利用多种手法,努力营造简练、现代,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展示环境四、展示主题体现 “人文当涂、生态当涂、宜居当涂、幸福当涂”的规划展示馆五、功能定位展示馆是一部城建史书,记录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繁荣的历程展示馆是一个展示平台,全方位展示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展示馆是一个科学剧场 ,展望城市的未来展示馆是一个交流场所,听取专家、学者、市民对城市规划的高见展示馆是一个监督场所,接受市民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展示馆是一个城市智库,让大众全面了解我们的城市,并提升市民对城市及建筑的审美鉴赏力7六、设计原则1、主题: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以城市规划为主线,结合当涂城市特色设计,避免雷同2、总体装修设计风格:风格简洁,构思新颖,亮点突出3、布展方式:多样化,新颖别致,设计与展示重点突出4、互动项目:结合展示内容布置互动项目,增加观众参与性,互动项目要求创新、便捷,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5、限额设计:兼顾社会经济效益,采用限额设计设计过程中,应 在充分考虑其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设计与展品制作成本,维护费用和规划展示馆运营效益等经济因素6、参观路线:在保证单个展区主题鲜明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各展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参观路线7、参观人群:考虑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包括:贵宾、市民、投资商、 专业人员等第二节 设计要求一、设计内容、设计规模设计内容:规划馆室内装修与布展设计主要包括:1、会议室、办公等配套区域及布展区域装饰及布展设计;2、设计规模:规划展示馆面积约为 12319 平方米,共三层;布展面积 6528 平方米,会议室、办公管理等配套区域面积约为5791 平方米二、设计深度基本要求设计深度要求达到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方案需包括以下几大方面:设计说明与设计图纸、高科技技术应用专篇、传统实物模型专篇等三、总体要求和依据将当涂县规划展示馆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数字化规划展示馆1、贵宾接待室:装修应简洁大方2、办公区域装修简洁实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储8藏室和维修间等3、会议室:注重会议效果,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会议功能3、规划展厅:(1)功能分区:功能区域明确,方便管理使用,避免运行时互相干扰。
2)装饰风格:应能够体现地方特色,设计理念综合考虑整体性、地域性、新技术性、历史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主题形象和色彩明确,体现统一性和现代感3)总体展区设计布局: 立意新颖,富有创意,精致大气,不落俗套,布展方式多样化,功能完善展区设计布局以内容和功能服务为重点,力求在功能分区、展览空间、流程设计以及通风、采光、节能、防潮、消防安全等方面完美结合4)景观设计:考虑到单层面积较大,为避免产生观赏疲劳,应结合功能分区加强对关键节点的景观设计,可适当布置绿化、水体等生态景观要素5)参观人流:注意展馆的通透性,主展厅展区间力求过度自然,避免死板分隔,保证通行线路流畅,展馆指示系统明确,自然引导人流,避免人流交叉6)单个展区设计:应主线明晰,突出主题、富有特色,不得抄袭7)互动项目:可有一定的电子互动项目,持续吸引观众兴趣并能提高参与者的鉴赏水平8)总体规划模型:结合布展设计及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富有感官震撼力,技术手段上有较大的创新9)展示内容:展示内容设计采用规划图纸与建设成就结合的方式10)施工工艺:明确标示各展区的墙面、地面、顶棚、展板、灯饰及其他装饰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及工艺。
11)一流的多媒体软硬件和设施:明确标示 LED 屏幕、环(弧)幕、触摸屏、投影仪、音响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影院、语音导览讲解系统、宣传片等相关软硬件及其他布展设计施工中所用到的软硬件设备的品牌规格、型号及报价4、其他:9(1)应考虑展览馆设备集中控制及设施2)弱电系统设计,由布展公司统一考虑四、模型厅技术要求实物沙盘模型技术要求(沙盘的面积、比例及所表现的方式须明确且该部分消防烟感布置须考虑一)总体要求1、总规模型及比例总规模型长 36 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