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56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1)ppt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题型往往提供几个词语,要求考生把这些词语有效地联系起来,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一定的道理。有的要求以某个词为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串词成句型 专题二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第一讲 扩展语句 典题举例 (2012年高考浙江卷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 要求运用比喻 、 拟人的修辞方法 。 (不超过 60字 )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_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串词成句型扩展 。 解答本题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本题要求 , 明确重点 。 看清要求:第一 , 使用 “ 银杏树 ”“ 初冬 ”“ 疾风骤雨 ”“ 凋零 ” 等词语;第二 , 写一段描

2、写性文字;第三 , 运用比喻 、 拟人的修辞方法;第四 , 不超过 60字 。 通过分析 , 扩展的中心对象是 “ 银杏树 ” 。 2 依据类型 , 巧用方法 。 根据题型 , 解答本题 。 首先 , 通过想象大体明确四个词语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其次 , 思考如何确定这四个词语的位置;然后 , 使用比喻 、 拟人的修辞方法 , 填补修饰成分 ,使四者联系起来 , 并做到情景交融 , 语言连贯 。 3 检查答案 , 誊写工整 。 检查写好的答案 , 看是否与题干要求对应 , 并避免病句 、 错别字等 。 答题建模 弄清 “ 显性要求 ” 和 “ 隐性要求 ” 弄清词语间的联系 确定中心或情景

3、确定顺序 缀词成句 、 连句成段 。 规范解答 时光老人刚迈入初冬的门槛 , 便迫不及待地显示北风利剑般的神威 , “ 唰 ” 一挥 , 一阵疾风骤雨 , 银杏树叶便纷纷坠落 , 更显凋零之状 。 中心阐发式扩展 , 就是提供一句话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 , 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扩展 。 基本方法就是以提供的语句为中心内容加以阐释 、 发挥 ,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四川卷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 , 结合 论语 或 三国演义 的有关内容 ,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 , 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 不少于 60字 。 “ 和 ”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 不

4、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_ 中心阐发型 解题思路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 首先 , 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 , 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 , 要结合 论语 或 三国演义 来写;再次 , 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 , 语言要连贯 、生动 、 鲜明 , 注意字数要求 。 答题建模 把握扩展基点 明确扩展方向 (或中心 ) 指定句子前面 、 中间或后面插入语句 合理表达 。 规范解答 (示例一 ) 论语 中既有 “ 礼之用 , 和为贵 ” 的行事准则 , 也有“ 君子和而不同 , 小人同而不和 ” 的谆谆告诫 , 还有 “ 和无寡 , 安无倾 ” 的社会理想 , 这部儒家经典

5、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 (示例二 )诸侯割据 , 群雄逐鹿 , 三国鼎立 。 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 , 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 , 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 , 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 1 考查内容: 主要考查想象 、 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 要求想象合理 、 语言生动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 2 考查形式: 串词成句型 、 中心阐发型是考查的常见形式 , 分值一般为 4 10分 。 3 选材更有新意 , 趋向于贴近时代和中学生生活 。 扩展语句 “ 三步走 ” 第一步:看清要求 , 明确重点 做题时 , 要注意两看:一看题干是否有规定的或隐含的情境 、 话题 、 主

6、题等 , 扩展时要紧扣这些内容去扩展;二看是否有陈述对象 、感情倾向 、 修辞手法 、 论证方法 、 表达方式等要求 , 扩展时不要有遗漏 。 审题时一定弄明白命题者所提出的要求 。 这类要求有两个层面:一是显性要求 , 二是隐性要求 。 所谓 “ 显性要求 ” , 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时必须具备的条件 。 诸如:以什么为重点 , 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 ,要补充什么内容 , 要求多少字数等 。 所谓 “ 隐性要求 ” , 是指在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出和具体限制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 。 如体现什么样的感情色彩 , 应该表现什么样的情 、 景和理等 。 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

7、地方 , 而答案正确与否 , 又与此息息相关 , 这些要求往往需要考生自己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语境去揣摩 。 答题时 , 要弄清楚语段的主题是什么 , 重点对象是什么 , 属于哪类文体 , 是记叙性的 、 说明性的 , 还是议论性的 , 不能偏离 , 更不能转移 。 扩展语句时必须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 不能改变原句本意 ,更不能丢开原句 , 另起炉灶 。 第二步:联想想象 , 巧用方法 联想和想象是扩写的灵魂 。 要严格按照题干要求 ,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 以保证扩展得具体而生动 。 扩展的方式有多种 , 可重点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添枝加叶法 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

8、语 , 是使之形象丰满的一种方法 。 运用此法 , 关键是找准句子的主干 , 在句子的主语前添加定语 , 在谓语前添加状语 , 在宾语前添加定语 , 便可使语句丰满起来 。在运用添枝加叶法时 , 还要适当地描写渲染 , 并结合修辞手法 , 才能使扩展的句子变得文采飞扬 , 具体生动 。 (2)定位填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干所给的内容确定句式模型 , 排好句内成分位置 , 填补定语 、 状语或补语的一种方法 。 它与 “ 添枝加叶法 ” 的区别在于不要求每一个地方都要添加枝叶 , 而是选择扩展重点 , 在固定的位置填补 。 (3)瞻前顾后法 瞻前顾后 , 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对形式和内容方面有

9、约束的暗含信息 , 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 , 填补空白 。 (4)联想想象法 要使扩展的文字有意蕴 , 就要凡中求异 、 异中求新 、 新中求优 。在内容上或发挥想象 , 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 , 发散思维;或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 、 想象 , 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境 , 把它描绘出来 。 当然 , 任何一种方法的使用都不是孤立的 , 以上方法常常综合使用 , 不局限于哪一种类型的扩展题 。 另外 , 就表达技巧的角度而言 ,采用表达方式 (记叙 、 描写 、 议论 、 抒情 )、 修辞手法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排比 、 对比等 )也是扩展语句时必不可少的方法 , 只不过表达技巧往往和上面的几种方法融合在一起 , 以达到扩展时文质兼美 、 富有底蕴的效果 。 第三步:修改完善 , 誊写答案 先在草稿纸上将答案写出来 , 然后根据要求将写好的答案做修改 ,避免病句 、 错字等 。 本小节结束 请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