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56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5)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画类图文转换题,一般会从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和编拟公益广告等角度命题。漫画一般包括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标题、画面是显性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信息。 漫画类 (含图片类 )图文转换 专题五 图文转换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山东卷 )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 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 。 请仔细观察 , 对画面进行准确 、 生动的描写 。 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 不超过 80字 。 答: _ 解题思路 做这类图文转换题 , 主要是按要求答题 ,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语言的准确是通过仔细的观察获得的 , 而生动 、 形象则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

2、运用修辞的能力 。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 , 做这类题要通过仔细观察 ,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 使用准确 、 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 另外还需要注意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 答题建模 读画 (观察画面的人 、 景 、 物等构成要素 ) 析画 (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悟画 (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 , 揣摩创作意图 ) 述画 (根据要求简洁科学表述 )。 规范解答 (示例 )一抹恬淡的微笑 , 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 。 一次鼻尖的轻触 ,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 。 那稚嫩的臂膀举起的不仅仅是一只弱小的兔儿 , 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 亲密无间 。 徽标即徽记 , 它不是一般的图标

3、, 往往 “ 言简意赅 ” 高度凝练 ,蕴含丰富的含义 。 一般从探讨设计理念 、 深挖标识寓意 、 审视外形特征和体味文化意蕴等角度命题 。 典题举例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右面是我国的 “ 国家节水标志 ” ,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 要求语意简明 , 句子通顺 , 不超过 70个字 。 答: _ 徽标类图文转换 解题思路 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一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 、 色彩 , 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 , 以及涉及的时间 、 事物等 。 “ 国家节水标志 ” 由水滴 、 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 第二步 , 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

4、 (行业特点 ) 象征义 、 寓意 。 圆形代表地球 , 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 手是拼音字母 寓意为节水 ,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 , 鼓励人们从我做起 , 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 , 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 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 (去掉两个点 ), 且水滴正处在 “ 心 ” 字的中间一点处 , 说明了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 , 用心去呵护 , 节约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 。 第三步 , 有序准确全面组织答案 。 解说画面要依一定的顺序 , 如上下 、 左右 、 主次等 。 语言表述要准确 、 简明 、 平实

5、、 清晰 (说明性语言 )。 答题要全面 , 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 。 答题建模 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 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 有序准确全面组织答案 。 规范解答 图标由水滴 、 手掌和圆形组成 。 圆形代表地球 , 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 , 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 , 象征着滴水成河 。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 这是一种较新的题型 。 表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 , 分析有关材料 , 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 , 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 表文转换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 根据其中反映的

6、情况 , 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 (不得出现数字 ), 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 A 非常希望 B 希望 C 不希望 D 无所谓 (2)你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多项选择 ) A 家庭 B 学校 C 社会 D 以上都是 调查显示 , 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 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 , 学生与市民中 _ 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 , 学生与市民中 _ _;同时 ,也都认为家庭 、 学校 、 社会三者之间 , 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 , 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 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 例如对礼仪教育的

7、需求 , _ _。 _ _ _ 解题思路 解答表文转换题一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认真审题 , 明确要求 。 审题时 , 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 , 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 。 第二步 , 仔细分析图表 , 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 重视数据变化 , 注意图表细节 , 仔细辨别 、 提取 、 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 , 比较其变化 ,加以总结 。 第三步 , 依据题干要求 , 规范答题 。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 解答前 , 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 ,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 , 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 答题建模 审题

8、, 明确要求 析表 , 捕捉信息 答题 , 归纳概括 。 规范解答 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 、 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1 按命题材料来分,图文转换主要有以下类型: 图文转换图文转换 漫画类、徽标类和图片类表文转换 表格类柱式图类、曲线图类饼式图类、结构图类2 图文转换是综合题型,一般考查描述、压缩、概括等语言能力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近几年,高考高度重视考查图文转换,侧重对图表信息的说明和结论的概括,在命题过程中不断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复习备考时要格外重视。 一 、 解读漫画类图文转换的 “ 四角度 ” 1 描述画面 对漫画主体的

9、解读 (1)审读画面 , 观察构成要素 。 审读漫画就是对漫画中人 、 景 、 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 , 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 (2)合理想象 , 丰富画面信息 。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 , 借助漫画所供情境 , 丰富画面内容 , 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 (3)准确描述 , 兼顾各项要求 。 要具有整体意识 , 且要注意细节 ,注意对象 , 留意方位 , 按照顺序 。 要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 2 揭示寓意 对漫画内涵的挖掘 (1)类比联想 , 探究画面寓意 。 从标题 、 主体 、 画注入手 , 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 , 联系社会生活 , 深入揣摩创作意图

10、。 (2)揣摩寓意 , 把握画面要害 。 关注图画中各元素的密切关系 , 重视夸张处的弦外之音 , 留意细节处的真正意图 。 3 拟写标题 对漫画内容的点睛 (1)拟写标题关键在于弄清主体和主题 。 (2)可采用描述中心事件 、 引用语言 、 设置比喻等方法解答 , 也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 。 4 编拟公益广告 对漫画含意的张扬 (1)结合画面内容 , 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 , 挖掘其中的积极意义 。 (2)要求紧扣主题 , 思想健康 , 语言通俗简明 , 生动有文采 。 二 、 “ 四步 ” 锁定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目 第一步 , 抓住题干 , 明确回答要求 。 第二步 , 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

11、 。 注意中英文及其艺术化的变体 , 注意时间 、 地点及徽标表现事物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三步 , 说明 (介绍 )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 注意由表及里 , 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 对图标的创意 (含意 )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 不能随意想象 。 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 第四步 , 采用规范的语言说明 , 力求准确 、 简明 、 平实 、 清晰 。另外 , 还要注意观察图的所有组成部分 , 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 三 、 解答表文转换 “ 四步走 ” 第一步:认真审题 , 明确要求 (1)明确是文字转换题还是信息推断题 。 (2)明确表述对象

12、。 (3)明确修辞要求及字数要求 。 只有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 , 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 这样 , 比较分析内容 , 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 第二步:认读图表 , 捕捉信息 (1)注重整体阅读 。 对这类考题 , 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 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 要通过整体阅读 , 搜索有效信息 。 图表认读时应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 。 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 , 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 , 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 、 先后逻辑顺序等 。 (2)重视数据变化 。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 , 而这可能正是这

13、个材料的重要之处 , 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 (3)注意图表细节 。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 , 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 “ 注 ” 等 。 第三步:依据要求 , 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 , 题干有不同的要求 , 答案表述也各异 。 答题时注意: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 , 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 如 “ 上图显示 ”“ 用文字表述出来 ”“ 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 ” 等 。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 、 分析 , 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 , 如 “ 该图表表明 (说明 、 证明 )了 ”“

14、用一句话概括为 ”“ 所揭示的问题是 ”“ 从中可以看出 (得出 )” 等 。 (2)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 一是句式的限制 , 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 , 用复句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 , 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 (3)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 ,选用词语要准确 。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 , 可用的词语有 “ 增长 (加 )了 ”“ 增加到 ”“ 增长了 倍 ”“ 与同期相比 , 增长 ” 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 减少了 ”“ 减少到 ”“ 减少了 (百分数 、 分数 )” 等 , 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 “ 近一半(约 50%)”“ 大部分 (比例约在 55% 70%)”“ 绝大多数 (比例占 70%以上 )”“ 所有 ”“ 约几成 ” 等 。 总之 , 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 第四步:检查答案 信息是否多余或遗漏缺失 , 信息推断是否错误 , 答案是否存在语病等 。 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