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56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3)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变短句是将一个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复句或句群;短句变长句与长句变短句在思维上正好相反。从语法上说,就是要以一个核心句为主体,将其他的句子变为核心句的修饰成分。 长短句变换 专题三 变换句式 仿写句子 变换句式 典题举例 1 (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 、 增删词语 , 但不得改变原意 。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 , 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 、 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 , 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

2、得好成绩的保证 。 答: _ 解题思路 长句变短句 , 一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用 “ 提取主干法 ” 提取主干 , 使之独立成句 (有时也加一些定语 , 这种定语往往不能独立成句 , 只能依托于主干 , 加不加视具体情况而定 )。 无论多复杂的长句 , 总是只有一套大的主谓宾结构 , 即使里边还有其他主谓宾结构 , 它们也只是充当了大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成分 , 所以长变短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 。 此法只是一般的方法 , 但本题不好提取主干 , 只能根据叙述的事情来切分短句 。 第二步 , 用 “ 梳理枝叶法 ” 将复杂的修饰语 (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 )根据表达的意思切分成几个短句 。

3、具体方法可用 “ 拆分组合法 ” 和“ 复指臵换法 ” 。 “ 拆分组合法 ” 是将并列成分拆分 , 且重复跟并列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 , 形成叠用句式 , 变成并列的分句 。 “ 复指臵换法 ” 是借助复指 , 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分句 , 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 有时需添加必要的主语和必要的 “ 润滑剂 ” 上下文间的衔接词语 , 如 “ 这样 ”“ 它 ”“ 因而 ”“ 却 ” 等必要的复指代词或关联词 。本题因不好提取主干 , 不便于认定修饰语 。 最好按照事情的来龙去脉切分短句 , 先是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严重失误 , 然后是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 , 然后是

4、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 、 轻视对手 , 最后是保证改正错误 , 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第三步 , 按照一定的顺序 (时间 、 空间 、 因果 、 逻辑 )加以组合 。该题可按照时间顺序拆分出几个短句 , 顺序为:失误 剖析 认识 保证 。 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 不可遗漏其中的信息要点 。 答题建模 用 “ 提取主干法 ” 组成一个短句 用 “ 梳理枝叶法 ” 切分出几个短句 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段 。 规范解答 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 赛后分析会上 , 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 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 、 轻视对

5、手 , 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 , 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典题举例 2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 , 改写成一个长句 。 可增减词语 , 但不能改变原意 。 龙井茶有 “ 色绿 、 香郁 、 味甘 、 形美 ” 四绝特点 。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 。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 , 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 龙井茶得名于古地名龙井 。 答: _ 解题思路 短句变长句的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相反 。 将短句变成长句时一定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 , 保证变换后的句子是一个单句 , 切不可变换为复句甚至句群 。 考生在将短句变成长句时 , 一定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只有一套句子成分 , 也就是只有一

6、个主语;并且还要搞清短句间的逻辑关系 、 先后顺序 , 这些都要在变换后的句子中体现出来 。 短句变长句的实质是 “ 句子结构复杂化 , 表意的精细化 ” 。 本题给出的四个短句 , 陈述对象是 “ 龙井茶 ” ;四个短句有一个表意的核心 , 即 “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 ” , 可将其作为长句结构的核心;对于余下的三个短句 , 将其变成 “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 ” 中主语或宾语的定语即可 。 答题建模 第一步 , 找到共同的陈述对象;第二步 , 找到结构上最完整 、 表达上是语意核心的句子 , 让其充当长句主干;第三步 , 将其余短句化解为主语或宾语的定语 。 规范解答 产于浙江杭州西

7、湖一带 , 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 得名于古地名龙井的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具有 “ 色绿 、 香郁 、 味甘 、 形美 ” 四绝特点的绿茶 。 句子有长有短 , 结构也各式各样 。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包括对比 、 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 )。 结构不整齐 , 长 、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 一般来说 , 散句自由活泼 、 富有变化 。 整句结构齐整 , 音节和谐 , 渲染气氛 、 加强语势 。 使用整句或散句 , 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 整句 、 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 。 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 “ 整齐 ” 变为 “ 错落 ” , 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 , 穿插使

8、用长短句 , 就成了散句;而散句变整句 , 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 ,改为相同的句式 , 或都改为长句 , 或都改为短句 。 其中 , 散句变整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整散句互换 典题举例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 文学家呢 , 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 , 至于画家 , 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 , 而一般人的灵感 , 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 答: _ 解题思路 散句变整句的思路是:选准基准句 , 照此调结构 。 选择要求变换的一句做基准句 , 再把其他句改写成与基准句结构一致的句子 。 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 , 分别组合 , 变为排比句或对

9、偶句;或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 , 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 。 解答本题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 。 可以第一句 “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 作为基准句 。 第二步 , 寻找重复性用语 。 “ 灵感 ” 是各句中重复性用语 。 第三步 , 将剩余句子加上重复性用语改成与基准句结构相似的句子 。 按照原句群的顺序 , 依次为 “ 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 ” , “ 画家常把灵感变为 ” , “ 一般人常把灵感变为 ” 。 答题建模 确定基准句 寻找重复性用语 将剩余句子加上重复性用语改成与基准句结构相似的句子 。 规范解答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 文学家常把灵感

10、变为优美的辞章 , 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 , 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 。 句子重组是根据题目要求 , 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 , 打乱句子的结构 , 改变陈述的对象 , 重造一个新句子 。 常考题型有二:单句重组 、复句重组 。 典题举例 以 “ 典丽的辞句 ” 为开头 , 重组下面的句子 。 (可适当增删词语 ,但不能增减信息 ) 散文的美 , 不在于有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 , 亦不在于有多少典丽的辞句 , 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 答: _ 句子重组 解题思路 单句重组:选准谓语 , 构成主干 , 扩充成句 。 在进行句子重组时 ,为求文从字顺 , 须对

11、原句进行适当留 、 换 、 补 、 删 、 调等操作 。 同时 ,还要做到指代明确清楚 , 不可随意指代 。 复句重组:明确类型 , 改变关系 , 换关联词 。 重组句子 , 应以不能改变原意为原则 。 当句子开头发生变化时 , 若想不改变原意 , 原句的逻辑关系就要随之调整 , 从而演变成新的逻辑关系 。 原句的关联词要在新的语境下做相应调整 。 解答本题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 , 分析原句层次关系 。 原句整体上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 结构形式是 “ 不在于 不在于 而在于 ” 。 其中前半部分两个“ 不在于 ” 又是并列关系 。 第二步 , 理清文脉 , 设计合理的表达思路

12、。 从语意上来看 , 本段文字讲的是 “ 散文的美 ” 的表现形式 。 把 “ 典丽的辞句 ” 作为开头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个 “ 不在于 ” 重新组合 。 第三步 , 调整理顺句子 。 转换时应把 “ 典丽的辞句 ” 和 “ 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 ” 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并适当调整个别词语 。 即变为“ 典丽的辞句 、 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 ” 。 答题建模 分析原句间的逻辑关系 理清重组后句子间的文脉 增删字词 ,理顺句子 。 规范解答 典丽的辞句 、 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 ,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 开放式仿写 ,

13、 通常是给出一个或一组句子 , 要求另选对象或话题 ,仿照例句或示例另写一个或一组句子 , 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或示例在修辞手法和句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 开放式仿写 仿写句子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浙江卷 )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 , 要求句式 、 结构与示例相似 , 不得选择 “ 月 ”“ 湖 ”“ 鱼 ” 作为描述对象 。 【 示例 】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_ _ _ 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 仿写句子要做到: 理解例句的意义 ,特别是隐含意义 , 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一致; 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 , 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 ,

14、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 , 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 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 , 如词语的雅俗 、 色彩等 , 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 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 , 如忧伤 、 喜悦 、 沉重 、 明快等 , 仿句要与之一致 。 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 , 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 解答仿写题目 , 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 既要考虑写作内容 ,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 本题可就近联想与 “ 弯月 ” 相似的事物 ,如 “ 残花 ”“ 飞絮 ”“ 晨霜 ” 等 。 答题建模 审题 :定对象 , 定主旨 , 定结构 , 定修辞 解题 :展开联想 , 组织语言 验证 :检查答案 , 形神兼备 。 规范解答 (示例 )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嵌入式仿写 , 就是给出一段话 , 空出中间的某些句子 , 要求根据前后语境仿写句子填入空缺部分 。 典题举例 (2013年高考山东卷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