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30056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语言文字运用(1-5-2-2)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筛选概括型的压缩语段就是通过压缩、归纳等方式,概括出文段主旨,找出主要信息。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其中包括消息类语段的压缩、记叙类语段的压缩、说明描写类语段的压缩及议论类语段的压缩。 筛选概括型 第二讲 压缩语段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山东卷 )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 不超过 55字 。 近来 , 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 “ 青年好声音 ” 网络活动 , 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 , 写下对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 , 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 、 微博 、微信 、 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 , 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 、 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

2、 , 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 9 000万次 。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 , 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 答: 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 能力层级为 首先看要压缩的语段是由段落还是由句子组成的句群 , 如果是几段话就需要逐段概括 , 如果是一段话就要看它由几个句子组成 , 然后再逐句加以概括 ,并从中确定句子的主次 , 梳理要点 , 概括出主要的意思来 , 最后 , 再把它们连缀起来 。 这段话一共 3个句子 , 第 1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 , 第 2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 , 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 。概括起来就是团中

3、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 除此之外 , 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 答题建模 筛选概括型试题如果用单句来概括 , 一般可以套用如下公式来回答: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主语 )与主概念相对应的核心动词 (谓语 )核心动词涉及的对象 (宾语 )。 筛选概括型试题如果用复句来概括 , 一般可以套用如下公式来回答:第一层层意第二层层意第三层层意 。 规范解答 (示例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团中央发起了 “ 青年好声音 ”网络活动 , 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 , 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 下定义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正确表述概念的内涵和外

4、延 , 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 其基本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 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 。 下定义型 典题举例 (2013年高考山东卷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 、 整合 ,给 “ 创造 ” 下定义 , 不超过 30字 。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 , 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 ,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 , 即新的事物 。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 , 都必须具备 “ 首次获得 ” 这个必要条件 。 答: _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时可以

5、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 , 找出被定义事物的属概念 。 文段第 1句中的 “ 活动 ” 即为 “ 创造 ” 的属概念 。 第二步 , 筛选信息 , 分析种差 。 首先对 “ 活动 ” 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是 “ 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 中的 “ 思维和行为 ” , 其次对这种 “ 活动 ” 进一步修饰限制的关键信息为 “ 成果 ” , 且是 “ 精神或物质成果 ” , 最后对这种 “ 活动 ” 更进一步修饰限制的关键信息为 “ 首次获得 ” 。 第三步 , 整合信息 , 合理表达 。 在文段中 , 确立一个主干单句 ,把筛选出来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 , 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 第四步 ,

6、最后通读句子 。 检查是否符合下定义的格式 , 有没有前后重复 , 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 。 答题建模 答题格式为: 是 。 可以套用如下公式来回答:被定义的概念 (种概念 )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 (种差 )大概念 (属概念 )。 规范解答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 (或者:创造是人通过思维和行动首次获得精神或者物质成果的一种活动 。 ) 关键词是指表示文献实质意义的那些名词或词组 , 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文献正文中 , 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 它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 提取关键词 , 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 “ 核心信息 ” , 是一种

7、压缩信息类的题型 , 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 提取关键词型 典题举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 找出 “ 碳链式反应 ” 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 , 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 “ 大口吮吸 ” 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 , 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 接着 , 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 , 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 此时 , 浮游植物体内的 “ 食物加工厂 ” 在急切地 “ 找米下锅 ” , 它们惊喜地发现 ,只要分泌一种叫做 “ 碳酸酐酶 ” 的催化剂 , 对水中的碳酸氢根 “ 略施魔法 ” , 等待

8、加工的 “ 米 ” 二氧化碳 , 就唾手可得 。 最终 , 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 , 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 答: _ 解题思路 1 读题 , 明确题干要求以及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 。 本题题干要求就是找出 “ 碳链式反应 ” 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 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就是碳链式反应 。 2 整体把握段落 , 区分句间关系 , 划分层次 。 本段落共有 5句话 ,其中第 1句话指出了说明的中心 科学家发现了碳链式反应 。 再根据表示过程的 “ 开始 ”“ 接着 ”“ 最终 ” 三个序数词 , 把其余的 4句话分为三层 , 其中 3、 4句为一层 ,

9、第 2句 、 第 5句各为一层 。 3 筛选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 根据上述分析 , 提取的关键词是表示过程的 , 因此可以确定第 1个层次与 “ 开始 ”相对应的核心动词是 “ 吸碳 ” , 第 2个层次与 “ 接着 ” 相对应的核心动词是 “ 略施魔法 ” , 第 3个层次与 “ 最终 ” 相对应的核心词是 “ 光合作用 ” , 由此可得出三个关键性词语 。 答题建模 第一步 , 审清题意 , 明确试题要求;第二步 , 根据要求 , 把握材料核心话题 (关键词 )以及与之相关的话题 (关键词 )。 一般可以套用如下公式来回答: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主概念 )与主概念相对

10、应的核心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核心动词涉及的对象 。 规范解答 (1)吸碳 (2)“ 略施魔法 ” (3)光合作用 新闻压缩指新闻类语段中大量的信息用极少数的文字通过压缩 、概括等方式 , 归纳概括出主要信息的一种题型 。 新闻压缩型 典题举例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 , 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 (不超过 25字 )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 , 陕西省 关于抢救性发掘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的请示 未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 国家文物局认为 , 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内 , 与秦始皇陵有密切联系 , 暂不同意对该墓葬进行考古发掘 。 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于

11、2003年发现 。 曾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认为 ,这处中字型大墓应该属于君王级别 , 他推测墓主人或许为秦末代皇帝子婴 , “ 不过在发掘以前无法确定 ” 。 答: _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提要采点之新闻压缩型题目 。 答题格式一般为:陈述对象 (必要的 )时间 (重要的高精尖科技时效性很强 , 有时要落实到分秒 )、地点中心事件的状态 、 结果 、 趋势 (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 本新闻前两句为导语 , 前句陈述新闻事实 , 后句揭示新闻主旨 , 其核心要点信息应包含 “ 国家文物局 ”“ 暂不许发掘 ”“ 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 ” 等词语 。 主体部分主要对新

12、闻对象做背景介绍和研究说明 , 从中可提取 “ 应该属于君王级别 ”“ 墓主人或许为秦末代皇帝子婴 ” 等作为 “ 秦始皇陵西侧中字型墓葬 ” 的限制成分 。 拟一句话新闻一般采用主谓句表述 , 单复句形式不限 。 作答时 , 要突出主要信息 , 使答案要点完备 。 言简意赅 。 答题建模 第一步 , 审题 , 明确试题要求 , 包括字数要求;第二步 , 阅读新闻 , 标出与 “ 新闻要素 ” 相关的词 、 句;第三步 , 结合整篇新闻 , 摘取相关内容 , 将其与第二步中摘取的词 、 句整合为完整的新闻 。 规范解答 国家文物局暂不许发掘疑为秦末代皇帝子婴的墓葬 。 1 题型灵活多变 。 常

13、考题型主要有: (1)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 (3)填充式概括 (含总起句 、 总结句 、 评价句 、 过渡句等 ); (4)新闻概写 (含拟写一句话新闻 、 拟写标题 、 拟写导语 、 压缩主体 、 拟写结束语 ); (5)提取关键词 。 2 命题材料一般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 社会动态 、 民生问题 、时事政治 、 文化科技都有涉及 , 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 一 、 概括语段要点题的解题方法 1 记叙性语段 提取要素 在压缩时 , 可通过抓记叙要素来提取主要信息 。 有些语段 , 信息集中 , 可直接摘录原句 。 记叙语段的要点一般包括时间 、 地点

14、 、 陈述对象和中心事件 (含结果或意义 )等 。 2 说明性语段 切分层次 在压缩时为确保全面 , 不遗漏要点 , 可分层提要 , 概括整合 。 说明性语段的要点一般包括事物的形状 、 构造 、 类别 、 成因 、 性质 、 特征 、 功能或事理的概念 、 含义 、 特点 、 成因等 。 3 议论性语段 把握要句 压缩时 , 可直接选取中心句;如没有中心句 , 需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 。 议论性语段的要点一般包括论题 、 论点 、 论据和论证等 。 4 描写性语段 舍偏取正 在压缩时 , 可先明确对象 , 后舍偏取正 , 从语法角度分析语段 ,保留关键词句 , 舍弃如时令 (时间 )、 地点 、 方位等状语和对事物本身描绘性的定语等附加成分 。 二 、 压缩语段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 根据材料的性质 , 明确其侧重点 记叙性材料 (包括新闻 )中的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事件等是压缩时的重要信息 。 对于议论性材料 , 关键是要找到论点或中心句 。 在说明性材料中 , 时间 、 对象 、 范围 、 特征是主要内容 。 第二步 , 分析材料结构 , 弄清其内在关系 , 从而把握材料的重点 一般材料的内部层次分联合结构 (包括并列 、 承接 、 递进 、 选择等 )和偏正结构 (包括转折 、 因果 、 条件 、 假设等 )两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