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34359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丧偶式育儿”远离我们的生活现如今,要成为别人眼里的中国好妈妈你得:有体育健将般的身体,哄得了熊娃、下得了厨房,面对待洗的衣服、脏乱的客厅、成叠的缴费单据还能“乱云飞渡亦从容” ,不但要担起大师兄打怪的职能,还要把猪师弟沙师兄白龙马的洗涮挑担也扛起来;有万事通般的生活技能,文能为娃找培优,武能带娃去旅游,上可登高换灯泡,下可俯身修马桶;有心理学博士的情商,在婆媳关系的阴云笼罩之下,克服产后忧郁症,在贤惠懂事的儿媳、温柔可亲的母亲和美丽可爱的妻子之间不停地变换角色,难度有如踩在圆木桶上面抛着三个小球的杂技师,哪一个都不能掉下。 估计这事情只有两个女人办得到:一个是高喊“赐予我力量吧”的希瑞公主

2、,一个是奥特曼之母。 孩子他爹呢?自从娃出生之后,不少当爹的摇身一变,从当初那个驭青龙戏白虎、整得了朱雀玩得了玄武的“无所不能思密达” ,变成了懒惰、迟钝、漠然的“甩手不理斯基” 。一个超人似的妈妈背后,似乎总是站着一个缺位、隐形的爸爸,人们把这种有爹跟没爹一样的育儿方式叫做“丧偶式育儿” ,和“当妈式择偶” “保姆式妻子” “守寡式婚姻”并称中国女人的“四大不幸” 。 又不是孟母三迁、画荻教子,他们的爹到哪儿去了? 或许中国最早有史可据的“丧偶式育儿”是大禹他们家:大禹成亲三天后就出门治水,十三年来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涂山氏独自抚养儿子启长大,大禹这做父亲的要不是声名显赫,在妻儿心中真的跟死

3、了没啥两样。 纵观中国著名的古代育儿故事,母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比如为了教育环境而择邻三迁的孟母,比如家境贫寒、无钱读书而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子写字的欧阳修母亲,似乎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缺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可人家孟子三岁丧父,欧阳修四岁爹就死了,只得由母亲独自撑起整个家庭。可是在当今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父亲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听听妈妈们怎么说。 李娜(28 岁,女儿梓琳,1 岁):老公在投资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隔三差五出个差,回家也是打开笔记本电脑工作,对着屏幕的时间比对着我和孩子加起来还多几倍。他觉得跟孩子也没有什么好沟通的,说是孩子说话他也听不懂。梓琳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到海外去做一个上

4、市的项目,出差一个月,别说视频了,电话也没打回来几个。回来以后孩子就不认得他了!他一抱梓琳,梓琳就大哭。 张雪(31 岁,儿子亮亮,4 岁):娃他爸是个理工男,我怀疑他的脑袋是二维的,大脑是 486,回家就是葛优躺,叫半天没反应。有时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做啥都做不到点上,感觉他的脑袋还在“联机寻找解决方案中” 。亮亮看了那个广告,直说:“爸爸, 充电两小时,通话五分钟说的就是你。 ” 晋瑜(32 岁,儿子昊宇,3 岁):孩子出生以来,喂奶、换尿布、洗澡、陪睡,他一样不会,一样不做。在家除了吃饭就是刷手机、玩游戏、上网。经常出去外面和朋友喝酒,一不小心就喝断片了,醉醺醺地回来还让我分

5、心照顾。当这种男人的老婆,总觉得辈分搞错了,感觉像是在带孩子。不仅如此,三不五时还要作一作,不是把孩子弄哭、把父母惹恼,就是把我气急。这老公就像阑尾,除了发炎,一无是处。 甘晨(27 岁,女儿薇薇,2 岁):人家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老公倒好,家里的活儿一个手指头都不动,还这不满意那不满意,觉得女人天生就应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一点没做到位,就挑三拣四、颐指气使“家里这么乱?怎么收拾的!” “太难吃了,怎么搞的?”叫他帮带下女儿,他说:“人的分工本就不同,男人真的天生不会带孩子” 。谁天生就会带孩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许多爸爸们认为在家中这样的表现是天经地义“男主外女主内”嘛!还有

6、人得意洋洋地在发帖炫耀:我老婆,可自己在家睡,可自己去逛街,可自己去旅游,可自己做饭,怀孕自己去做体验,自己带小孩,你们敢在她面前自称女汉子? 有人在底下弱弱地评了一句:在我们村一般管这叫寡妇。 不仅仅是巨婴症 产生丧偶式育儿的问题源自何处? 有的爸爸说为了撑起一个家,在外打拼,没时间育儿得了吧,这就是借口。号称地球上最有名的投资人、执掌风险投资基金 DST(数字天空科技)的尤里?米尔纳,投遍了全球的互联网明星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和Facebook、京东、Twitter、小米、滴滴打车、Airbnb 和Snapchat) ,并从中赚到了上百亿美元。就是这么个日理万机掌管上千亿财富帝国的人,一样帮

7、着老婆带娃。他还为了保证与家人的见面时间,出差时总会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女儿。而且无论怎么忙,他还是会抽时间阅读他给两个女儿布置的功课。奥巴马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他在美国总统的任期内,从来没有错过一次家长会那些说忙没时间的爸爸,你们比总统还忙? 至于声称仍保留生娃前的节奏和生活习惯懒散成性、回家太累了要放松休息、妈妈嫌爸爸越帮越忙干脆一人担起育儿重任的爸爸统统躲进了借口的庇护所里! 关于丧偶式育儿的成因,还有一个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这个年代的爸爸们是“巨婴父亲” ,他们从小多是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的,是被能干的母亲培养出的。虽然已经成家有娃了,但他们的心理上仍没有断奶,情感和精神都处于未成

8、熟、未独立的?钐?,在育儿方面仍依赖于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逃避责任,拒绝长大。 这种说法的确有道理,但若深究下去,这一波爸爸们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为何缺位,也是因为“巨婴症”?为何一代接一代都是“巨婴”?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恐怕才能更好地看清丧偶式育儿产生的原因。 现代社会给男人的角色定位是丧偶式育儿产生的基础。心怀“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处世哲学的女性并不在少数,就连不少影响力巨大的“女性大 V”也不时会迸出类似的话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社会对男人的角色定位。 男性首先因为体力上的优势, “自古以来”被要求负责家庭的主要收入,而

9、一个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大程度上考量这家男性的社会地位。当今流传着“幸福婚姻的男女收入比是 2:1”之类的看法,即有好事者借所谓的专家之口发布调查报告称:“人们最能接受的男女收入比为 2:1。男女收入 21 的收入差异比在夫妻交流、业余活动、性生活等方面都要优于 11 的收入差异比。也就是说,丈夫收入大体上比妻子多一倍的夫妻在交流上要比夫妻收入相等的夫妻频繁,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性生活质量前者优于后者。 ”在女性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不能提升你生活质量的男人千万别嫁,嫁了也会离”这样的口号越来越常见。而不想被冠以“吃软饭的” “窝囊废”的称号,男人只有华山一条路,压力山大。 “为了工作” ,这

10、就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全部原因了吗?恐怕还不仅如此。让一个男人把老婆孩子丢在一边,难道他就没有基本的亲情和责任心吗?我们还看到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 家庭幸福多年来不被中国社会视为人生的成功,要不然“贫贱夫妻百事哀”就不会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毫无疑问,这也是丧偶式育儿产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在中国人眼里,成功的男人有三种:升官、发财和出名(成功的女人还多一个附加条件:嫁个成功的老公) 。家庭幸福?男人要是在家庭生活中投入过多的精力,会被斥?椤懊怀鱿?” 。男性陪产假也是近年才开始有的事。我们也一直能够在宣传中,看到为了工作忽视家庭的人物形象。 “舍小家顾大家”被简单化为老婆孩子的那点鸡毛蒜皮没有

11、工作和事业重要,家庭就算不是被当作成功的绊脚石,至少也是拿来当作成功的垫脚石,随时可以成为舍弃的牺牲品。 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书记,组建家庭 26 年来给家人的印象就是个工作狂,连女儿佳佳都没有抱过几回,小学 6 年里就换了 3所学校。他以为回家把工资全部上交就够了,被妻子欧阳菁怒斥:“你们男人总想女人奉献奉献奉献,绝不索取,那是圣母,我做不到!” 华为某副总裁因为长期和妻儿分居,再加上健康出了问题,提出辞职。任正非说:“老婆不理解你?这样的老婆要她干嘛,你可以离婚啊!” 在这样的偏见与思潮在长期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很容易将男人游离于家庭事务之外。“被催熟的爸爸”是丧偶式育儿产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12、中国的婚恋观一直以来只有两档:从“禁止早恋”到“疯狂催婚” 。只看结果,完全无视心理成长的过程。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的主流思想,都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读大学了还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儿女恋爱,而且最好尽快结婚,结婚了尽快要孩子。不仅婚恋如此,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学习成绩的要求、特长爱好的发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忽视甚至漠视,很多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进入社会之后,突然面对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毫无任何“实践经验”的人唯一能做的事,恐怕就只有逃避了。即使成家有了孩子也是“被催熟的爸爸” 。 在电影春

13、娇与志明系列中,主人公张志明一路大男孩似的幼稚下去,觉得小朋友可爱就说想生小孩,但实际上却像余春娇吐槽的那样:“每次一到了最紧张的关头,你就会抛弃所有的东西,牺牲所有的东西,满足你自己,成全你自己。 ”而张志明也说:“我从国中后就没长大过。”这样的男人,怎么敢期望他能做个好父亲?幸好,在最新的一部春娇救志明里,他终于长大了。但是现实中,有多少年轻的爸爸们是需要你等着他长大的“志明”呢? “父爱缺失综合征”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有两个例子,一女一男。 小女孩一岁时,父亲因为出轨,母亲一怒之下带着她出走。她从童年就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上幼儿园时自创了一种游戏,亲吻男孩,一起把衣服脱光。长成少女

14、之后她早恋、自残、性虐、吸毒什么都干,喝醉酒拿刀砍男友,男友也不甘示弱,两人伤痕累累。16 岁时她甚至跟母亲的男友发生关系,随后母亲跟男友分手。幸好母亲一直包容她,陪伴她。她长大多次离婚,收养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她说:她的成长没有父亲,儿子没有父亲应该也可以。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她对人际关系需求强烈但不稳定,她一开始对身边朋友或情人过度理想化,在相处过程中又会幻想破灭,进而失望沮丧,索性断绝关系她是安吉丽娜?朱莉。 那个男孩童年时父亲不停地更换工作,他跟着不停地流浪,但是很少能见到父亲。他 7 岁被诊断为无语言学习能力,阅读、拼写、写作甚至发音都有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阅读障碍” (直到多

15、年后参加了科学教育才被治好) 。14 岁前他至少在 15 所学校待过。12 岁时父母离婚,他跟着母亲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后来有过三次婚姻,现在单身。10 岁女儿的生日聚会他也没来,有 1000 多天没见女儿了他是汤姆?克鲁斯。 也许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是从心理和生理的研究来看, “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况:一是认知发展受阻,其认知力与父母陪伴一同成长的孩子相比有差异明显。二是产生个性缺陷,比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这样的孩子不喜欢被别人关注,喜欢坐在角落或者后排;不喜欢参加有身体接触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害怕竞争和失败,犯了错误不敢承认。三是有情感障碍的比例较大

16、,比如抑郁、焦虑、缺乏热情,自制力弱,有依赖性等。长大后难以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敢亮出真心,害怕有一天受伤后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疗伤,即使有伴侣也有较厚的隔膜。四是体格发育障碍。 “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在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上,一般来说可能要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 更可怕的是,据美、英、德等国专家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 5 倍,中学辍学率高两倍,犯罪率高两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要高出 3 倍。 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表面上的家庭完整还不够,父亲的付出才是关键。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路标,孩子要完成“精神断奶” ,父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男孩在学龄期,需要逐步和母亲分离,解脱情感纽带,转而从父亲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以父亲为榜样,成长为一个成熟男性。而女孩在学龄期,需要解脱与母亲的情感纽带,从父亲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