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026884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刘长海摘 要:学校教育改革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幸福为宗旨,家长应该关心、支持改革,并且推动学校开展求真务实的改革。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学生及教师的影响力、家长所拥有的教育咨询与选择权利使其能够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动力,而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家校沟通不畅成为阻碍学校教育变革的因素。有效的亲职教育和多元的家校沟通机制将能够确保家长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关键词:家长;学校教育变革;动力;亲职教育;家校沟通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变革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不断浮现,如何促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支持和推动学校教育变革,成为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一、何谓“家长成为

2、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所谓“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 ,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当学校有明确的教育变革意向和计划,或者已经开始教育教学变革之后,家长支持变革,对变革进程保持善意的关注,依据学校变革对家庭教育以及家长参与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配合,对于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与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学校教育变革。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因为支持学校变革而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强大后盾。与此相对的反面就是家长反对学校确定的改革方案,对学校变革的新要求消极应付或者强力抵触,甚至通过批评、举报、集会、帮孩子换班或转学等方式抗议、抵制变革。在这种状态中,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重大阻力,往往使学校

3、教育变革方案无法深入展开,或者即使展开也只能中途夭折。家长对变革的抵制态度也成为校长、教师规划教育变革的一大心病,由于担心改革方案不能得到父母支持,学校、教师往往选择保守施教,放弃改革。第二个方面,当学校、教师没有明确的改革计划,或者学校改革只重形式而不求实际时,家长(或者是学生家长的联合会)主动表达变革学校、促使子女更好发展的意愿,推动学校开展教育变革。在这种状态中,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发起者和积极推动者,成为促使学校、教师摆脱工作惯性和传统教育思路的外在压力和动力,能够促使观念保守或教育变革责任意识不强的教师、学校成为主动的教育变革者。与此相对的反面,是学校没有进行积极的或务实的改革,但

4、家长对此没有异议,支持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只是背后发表议论而不通过积极的家校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教育期望,很多学校于是自然地顺着老路前进。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明显。二、家长为什么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分数、升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校教育方式一方面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利于年轻一代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这是家长应该支持和促进学校教育变革的根本原因。传统教育一方面不能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学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另一方面使学生执迷于书本知识而忽视人际交往、专注于竞争较量而缺乏社会合作经验,致使学生人格偏执,不能很好地与

5、人沟通、合作,难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变革学校教育,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能力结构和更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适应变化迅速的社会,顺利发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为人父母,一方面是成人对社会的责任家长有责任将子女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成人对子女的责任家长有责任关注和促进子女的人生幸福。学校教育变革恰恰有助于家长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责任的履行,因而,父母有责任关注、支持、配合并促进学校的教育变革。另一方面,学校是一种制度性机构,有其传统与惰性,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是极为必要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学校是以培养年轻公民为己任的专门教育机构,从理论上来讲,学校应该适应社会发

6、展的要求,主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人才。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量学校至今执迷于应试教育的老路,即使教育学者反复呼吁,教育文件三令五申,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中毋庸置疑的现实。原因何在?学校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而且首先是一种制度性机构。作为制度性机构,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制度化教育) ,不论是教育目标、课程还是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都是有其基本范例的。处于机构之中的人们,有沿习旧制的惰性,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而稳固的学校教育制度则使校长、教师无法从学校制度内部得到足够强大的改革动力或压力,以致众多学校的教育改革是失真的、形式化的。为了抵制学校的惯性和惰性,确

7、保年轻一代得到全面合理的教育,家长应该自觉提出学校教育变革的要求,促使学校展开切实的改革。三、家长为什么能够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子女与父母有着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父母关心子女的发展与幸福,尤其在中国,父母将子女视为人生的延续,将子女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活还重要。当家长认识到传统学校教育不利于子女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而现代学校教育有助于子女的发展与幸福时,家长必然能够对学校教育变革产生极大热情,积极支持或督促学校的变革。家长的支持能够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开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因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观念和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师。已有的改革经验表明,一项改革如果得到家长的支持,则

8、它的推广就势如破竹,如禁止体罚的规定在当前的城市学校中已得到广泛遵行。相反,如果改革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则往往夭折。如果家长对减负等改革举措心存顾虑或者反对,他们会通过家庭中的言论和行动影响学生和教师:家长会在家中继续强调读书、考试的重要性,找来各种辅导材料给子女增加家庭作业的分量,请来家庭教师加强对子女的系统教学,学生负担仍然严重,学生无法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快乐与自由;家长还会依据某次考试中的成绩对改革大加批判,认为“改革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给热心改革的教师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会通过换班、择校等方式逼迫学校放弃改革。同样道理,家长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也能打破学校现实的僵化,使学校不

9、得不改。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家长有代表其子女行使教育权的权利,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代表子女要求学校开展有助于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的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体制中,家长事实上已经具有咨询权(有被告知学校相关事务的权利)和建议权(有对学校相关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 ,而在发达国家,家长还具有参与权(可以一起参与学校事务)与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的权利,这些权利使家长能够对学校教育发挥重要影响。在当前我国的一些城市中,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家长代表子女出面指责学校的事例,但这些事例集中于对未成年人的基本人权的要求如学校不得体罚学生、乱收费,学校应保障食品安全等,而没有涉及学校如何提供更合理的教育服务这一关键性的

10、问题。可以想象,如果众多家长对学校如何举办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会抗议学校中只重分数、不重素质的教学思路;并且,由于他们手中有丰富的咨询权、建议权以及择校权,他们的抗议能够对校长、教师造成极大压力,使其着手进行切实的改革。四、家长为什么还不是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亲职教育的落后,使大量家长对于教育缺少必要的理性认知和评鉴能力。大量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读书考大学找到好工作”的传统水平,即使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家长的教育观也没有实质的改变,反而是在应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要求子女学习更努力,争取考好大学,而没有考虑人生的丰富选择性,没有反思传统教育是否真正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与人生的幸福

11、,不能跳出应试教育所设定的轨道,更没有意识到传统教育思路的无效与危害。因而,家长缺乏对学校教育的理性判断力,错误地支持强调分数、竞赛的教学与能够保证学生成绩的“名师” ,反对教师的改革举措。家校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也使家长不能发挥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作用。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由于家校沟通渠道不畅,教师所认可的现代教育理念不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以致家长对现代教育理念很隔膜,对教师的新做法不理解或者抵制;(2)并非所有家长都支持传统教育思路,但由于家校沟通渠道不畅,教师难以全面了解所有家长的教育意愿,当改革举措受到部分家长的质疑时,教师不能有效地从关心改革的家长那里得到他们的支持,以致被

12、迫屈从,放弃改革;(3)尽管有些家长希望学校进行切合学生需要的改革,但由于家校沟通渠道不畅,家长的意见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发表,家长和教师的不同教育主张也无法通过家长会的研讨逐步达成和解,因而,家长即使有改革的愿望,也不能构成对学校教育的压力,只能是私下的牢骚。长此以往,家长就会逐渐丧失对学校教育的批判能力,在容忍的过程中逐步认同传统教育。五、家长如何才能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通过广泛的亲职教育,普及现代教育理念,是促使家长成为改革动力的必要前提。当代的亲职教育应该增进家长对就业、人生幸福、儿童心理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人生的幸福在于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建立与他人和社会的友

13、好交往关系,而不在于考试的高分以及大学文凭;儿童有丰富的发展潜能,家庭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应该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促使儿童发现人生的幸福所在。亲职教育的开展应该结合实际事例,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使家长不仅知道现代教育理念,也懂得如何实施。确立常规的家校合作与沟通体制,能够赢得家长对学校改革的认同,也能使家长对改革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家长会、家校在线研讨等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地阐述自己的教育主张,通过理论与事实相结全的讲解,赢得家长对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在讨论中也会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方案。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学生家长可以依据自己的职业资源和

14、社会资源提供帮助,与学校合作,安排学生的校外活动。而当教师没有改革的实际行动时,家长也可以在讨论中提出批评,并且借助集体讨论使这种批评成为对教师和学校的重要压力,促使学校积极应对。当前发达国家中比较流行的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教学、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等方式,更能充分地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动性,促使家长参与新型学校教育的创造。当前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倾向于将家长意志视为教育改革的阻碍力量,所谓“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报道更加深着人们的这一印象。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家长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阻力而出现并不是教育改革的常态。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是人所共知的,关心子女成长和幸福的父母之所执着于传统教学,反对教育改革,是因为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与时俱进地更新。改革过程中家校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家长有着教育改革的期望而学校、教师出于惯性拒绝变革。一旦广大家长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他们将自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者,成为促进学校改革的建议者、推动者。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团委以及中小学校应该注重亲职教育的求真务实,全力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中小学校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健全家校合作与沟通体制,吸引家长在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家庭和学校成为推进现代教育的教育共同体。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责任编辑:程方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