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427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一般口语交际需要心理控制能力、思维能力、 、非语言(含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科学原则表现为规范性、逻辑性与针对性,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艺术原则则表现为 、 、 。3、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德育因素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教学活动中,这种渗透应遵循的四个原则是民主性原则、浅显性原则、肯定性原则、 。4、活动(教学活动)用语的表达形式主要有:导入语、讲解语、 、过渡语、应变语、结束语。5、教学过程的调控

2、有时间的应变和调控, 。6、口语交际的原则是合作原则、礼貌性原则、 。7、肢体语言的内容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 。8、复述分详细复述、概要复述、 。9、语音流变主要有轻声、儿化、 三种现象。10、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已有很好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1、三腔共鸣2、非语言沟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简述吐字归音训练要领。2、教师应如何使用说服语?3、教师与幼儿家长谈话的三个基本程序和基本方式是什么?24、表扬语和激励语有何异同?教师如何使用表扬语和激励语?5、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怎样才能具

3、有形象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结合幼儿德育教育的事例,简述教育口语的特点。2、幼儿教师运用非语言与幼儿沟通应掌握什么技巧?五、口语应用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请以“认识眼睛”为例重新设计老师的教学话语,并把这一教学情境写出来。 (注:本3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回答合理即可,但引导语言的目的性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要注意总结。 )2、在幼儿园里,一些儿童在开展活动之后往往不整理玩具。如果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遵从教育口语中的肯定性原则,设计教育话语,教导幼儿改正不整理玩具的毛病,幼儿整理好玩具后

4、给予表扬。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 分)4科学活动:“动物真有趣”(大班)教师要求幼儿形成“动物”的概念,常见的办法是说出“动物”的定义,这位教师却用了一段提问语,让幼儿在回答中学会“动物”的概念。师:(展示猪、鸟、蚯蚓的图片)猪、鸟、蚯蚓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怎么办?幼:猪走着去,鸟飞着去,蚯蚓爬着去。师:对,它们与人不同,它们都是动物。动物有什么特点?幼: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会飞,它们是不是动物?幼: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会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师: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幼:飞机自己不会飞,是

5、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叫动物。要求:要分析这段语言体现了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具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期末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 倾听能力(听话能力)2、 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3、 针对性原则4、 提问语5、 内容的应变和调控6、 角色转换原则7、 目光语8、 扩展复述9、 变调10、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中二、名词解释题1、 “三腔共鸣”指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也指口腔、胸腔、头腔共鸣。2、非语言沟通是指用语言以外的,即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形式一般表现为视动符号系统(手势、表情动作、体态语言等非语言交往手段) ;目光

6、接触系统(眼神、眼色);辅助语言(说话的语气、音调、音质、音量、节奏等 )以及空间运用(身体距离) 等。三、简答题1、 (1)咬紧字头,出字有力(2)发响字腹,立字饱(3)收全字尾,归音完整2、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说服目的,充分了解幼儿气质类型,并分析问题的根源,以有效地说服幼儿。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疏导、暗示的方法去说服、改变幼儿的某种习惯、行为或认识。可供选择的说服语的表达方法:1.语势弱化。2先承后转。3巧用暗示。3、教师与幼儿家长谈话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展开。5第一阶段: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情况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以教师独白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教师

7、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包括幼儿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外的情况等。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以教师发问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教师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措施与策略。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以双方交谈的方式进行。4、表扬语和激励语都是对幼儿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的教育用语,不同在于:表扬语是对幼儿行为结果的肯定,激励语是在肯定的基础上还寄予了一定的要求。运用教育口语进行表扬、激励的要领主要是:(1)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2)说话要恰如其分。(3)形式要生动活泼。(4)语态要真诚,语调要热情。另外,根据幼儿不同的气质,表扬语、激励语也要有所不同。5、 (1)描

8、述具体细致(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3)运用拟声词、摹色词、叠音词。(4)善用具有动态感的词语。四、论述题1、教育口语的特点是:第一,明理启智。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灌输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而是促进其道德情感的萌发。如音乐课上学唱歌曲分果果 ,教师可联系独生子女对长辈的关怀只接受不知道回报的实际,让幼儿从“李小多分果果”中受到教育,联想到要关爱家中的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 、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教数字“1”时,可以引导幼儿每天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第二、简约规范。幼儿期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幼儿语言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自然观察与模仿而习得。这一阶段,教师无

9、疑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洁、规范。如“现在,大家上床睡觉。 ”就不能说成“大家上床睡觉觉,现在。 ”第三、直自具体。幼儿年龄小,对教师的语言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所以教育口语的使用就必须具体、直白,这便于幼儿领会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一定要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切不可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或词语。例如,孩子做了错事,就应该说“这样做不对。 ”而不要说“你干的好事 。 ”第四、语言儿童化。语言儿童化是指教师语言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富有儿童情感趣味。如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请” ,就可说“汽车来接熊猫了,小朋友们一起说请熊猫上车 。 ”2、运用非语言与

10、幼儿沟通应掌握:第一,由衷地看着孩子微笑。通过微笑,表达对孩子的欢迎、接纳、支持、关心等情感,让老师的爱变成具体动作。第二,用眼睛表达对孩子的关注。眼睛是为的窗户,孩子们会领会老师用眼睛据传达的信息。第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采用这种沟通方式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受尊重的,易于产生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如果总是仰视老师,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感、距离感。6第四、斜对着或与孩子并排进行沟通。与孩子的距离与位置要适当,教师与幼儿说话时的距离一般不超过一米,如果与幼儿单独说话,距离可不超过一尺。与孩子谈话时斜对着或与孩子并排坐(并肩同行)同朝着一个方向,会使孩子感到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五、口语应用

11、题1、参考答案:老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脸上” (老师眨眨眼睛,并用手指着眼睛) , “这是什么?”小朋友:“眼睛。 ”老师:“对。现在请小朋友用眼睛看看我手上的这朵花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是红色的,五个花瓣。老师:很好,说出了花的颜色、形状。 (朝花吹了一口气)现在看到什么?小朋友:“老师在吹气,花在动。 ”老师:“很好,看出了老师和花的状态。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眼睛长在哪里,干什么用。 ”小朋友:“眼睛长在脸上它可以看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和状态。 ”2、参考答案:(要求老师能遵从教育口语中的肯定性原则,设计教育话语,教导幼儿改正不整理玩具的毛病,幼儿整理好玩具后给予表扬即可。 )教师用称赞的

12、语气表扬:“咦,你今天的衣服特别漂亮,像个花仙子。但是光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若收拾整理好玩具,老师要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使他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小英把玩具整理得非常好,我们奖他一朵小红花!(掌声)希望小朋友们向他学习,以后在课后或活动之后都要及时整理好玩具,让我们的 家更漂亮,好不好?”六、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这段语言体现了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具有逻辑性的特点。这段极朴素、明快、简洁的教学言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着“动物”的概念而设计,先让幼儿通过对猪、鸟、蚯蚓等动物会走、会爬的归纳,认识到动物的一个特点;然后再进一步发问,让学生把会爬会走的特点扩大归纳为“能活动” ;接着从反面发问,澄清模糊认识;最后说出“动物”的定义。这种由具体到一般归纳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言语缜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能分析教学口语具有的逻辑性特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