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4106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考古 【摘 要】以京津冀地区已发掘汉墓的资料为基础,运用考古学的视角与方法,根据汉代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墓葬形制与规模大小,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并以墓葬中出土的农具、陶器、钱币等实物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具体情况,最后结合自然条件、政治、交通等因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进行了推测。 一、前 言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该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区域。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笔者在之前的考古学研究中发现该区域在汉代

2、时已出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意图运用考古学的资料与方法,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状况,寻找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渊源,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参考。 迄今为止,京津冀地区发现的汉墓多达数千座。墓葬的发掘及出土的随葬品包含大量信息,能反映所在地区的生活场景、社会风俗、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状况等,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尽管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考古资料,从考古学角度论述经济发展的专门性研究还是很少,有一些也是作为墓葬的相关研究,或者只是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析,如王文涛的汉代河北农业经济探视1汉代河北家庭副业试论2等。将该区域视为一个整体,综合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全面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

3、经济领域,揭示和分析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的研究很少,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京津冀地区汉墓分区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科学发掘的汉墓,依据墓葬形状、结构以及构筑材料等的不同,主要分为竖穴土坑墓、洞室墓、砖砌墓几种。竖穴土坑墓数量多,分布广,流行于西汉时期,多为平民阶层的小型墓葬。洞室墓有竖井式墓道或斜坡式墓道的土洞墓、偏洞室、直洞室等多种形制。砖砌墓流行于东汉时期,有单室或多室之分。 京津冀地区的地域范围涉及到汉代的十余个郡国,本节参考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分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 ,将现今行政区划与汉代郡国进行大体对应,对各市已发掘汉墓的情况进行了整理。 1.现今邯郸

4、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冀州刺史部下的魏郡,东汉时期变动不大。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81 座,洞室墓 12 座,砖室墓 11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9 座,洞室墓 17 座,砖室墓 15 座。多为平民墓葬,出土壶、罐、盆等日用陶器,单个墓葬出土铜钱只有一二枚。也有贵族墓葬如邯郸百家村 M6,发现有大量的鎏金车马器、铜器等3。 2.现今邢台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钜鹿郡、广平郡和赵国,东汉时广平郡并入钜鹿郡,属钜鹿郡和赵国。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41 座,砖室墓 14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3 座,洞室墓 1 座,砖室墓 5 座。邢台南郊有南曲侯刘迁墓,发现有铜鼎等

5、礼器及玉衣,等级较高4。其他墓葬也多为贵族官吏墓,随葬品丰富,种类多,规格高。 3.现今衡水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信都郡、河间国南部、涿郡南端,东汉时属清河国、安平国、河间国南部。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砖室墓 1 座,东汉时期砖室墓 10 座。该地区墓葬多为东汉时期,且随葬品普遍比较丰富,陶器种类众多,还有大量的模型明器。有规格较高的壁画墓,如阜城桑庄东汉墓5等。 4.现今石家庄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真定国、常山郡、钜鹿郡北部、中山国南部,东汉时常山郡成为常山国,真定国并入常山国,属常山国。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59 座,洞室墓 7 座,砖室墓 9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

6、座,砖室墓 107 座。该地区王侯墓较多,在石家庄小沿村有赵王张耳的土坑题凑墓6,鹿泉高庄有常山宪王刘舜墓7,鹿泉北新城有某真定王及王后的墓8,石家?f 北郊有常山国侯墓9。除去这些王侯墓,该地区的其他墓葬也普遍随葬品丰富,特别是铁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5.现今保定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中山国、涿郡,东汉时变动不大。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3座,崖洞墓 2 座,砖室墓 2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2 座,砖室墓 22 座。该地区发现的王侯墓较多,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满城汉墓10,中山怀王刘修的定州八角廊汉墓11,蠡吾侯的蠡县汉墓12,中山简王刘焉夫妇的定州北庄汉墓13,中山穆王

7、刘畅的定州北陵头汉墓14,还有汉代官吏贵族的望都壁画墓15等。这里出土的陶器、铜器也非常丰富。 6.现今廊坊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涿郡东部,东汉时涿郡南部并入河间国,属河间国。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3 座,东汉时期砖室墓 2 座。这里发现的汉墓数量少,规模小,均为平民墓葬。 7.现今沧州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河间国、勃海郡、涿郡东南部,东汉时属勃海郡。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4 座,东汉时期砖室墓 3 座。除了河间王后沧州献县 36 号汉墓出土有陶器、玉器、铜器等一百余件16,其他墓葬随葬品均为陶器,种类与数量很少。 8.现今天津市范围,在汉代大部分为海洋,在西汉时渔

8、阳郡南端有今天的武清县、宝坻县等,东汉时变动不大。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0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2 座,砖室墓 42 座。另外在宝坻秦城发现儿童瓮棺葬 46 座17。除宝坻和蓟县的古墓群外,零星分布的墓葬数量很少。 9.现今北京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广阳国、上谷郡东南部、渔阳郡南部,东汉时属上谷郡东部、广阳郡、渔阳郡北部。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22 座,砖室墓 11 座,瓮棺葬 5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 座,砖室墓 85 座。该地区有燕国某一代王后的北京老山汉墓18,广阳顷王刘建夫妇的大葆台汉墓19。多有墓葬群,随葬陶器、铜器数量多。 10.现今张家口市

9、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上谷郡、代郡东部,东汉时属上谷郡西部、代郡东部,北部的张北地处鲜卑治地。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3 座,洞室墓 13 座;东汉时期砖室墓 9 座。该地区多贵族墓,金器、铜器、钱币的出土数量都很多,车马器和鹿、雁等动物形象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风格。 11.现今承德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右北平郡南部,东汉时南部属右北平郡,北部属鲜卑治地。该范围内目前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1 座20。陶器数量少,铜器和金器相对较多,墓主人应为贵族。 12.现今秦皇岛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辽西郡西南部,东汉时属辽西郡南部。该范围内发现有东汉时期砖室墓 6 座,为宗族墓地,出土了

10、较多陶器。 13.现今唐山市范围,在西汉时大体约为右北平郡南端、辽西郡南端,东汉时变动不大。该范围内发现有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8 座,砖室墓 2 座;东汉时期竖穴土坑墓 2 座,砖室墓 19 座。该地区陶器、铜器、铁器均出土较多。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墓葬发掘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有些行政区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可以划归为一片区域来研究。本文以汉代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墓葬形制与规模大小等为依据,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四片区域(图一) 。 第一片区域以当前的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为中心(以下简称一区) 。这里约为汉代的魏郡、赵国、广平郡、钜鹿郡、信都郡。西为太行山南段,境内有平原和丘陵。这里墓葬数量众多,各种

11、形制的墓葬兼备,西汉墓数量略多于东汉墓。有诸侯王刘迁墓3,又有大量的贵族和中小地主墓。随葬品中基本都有鼎、壶等仿铜陶礼器,陶模型明器的数量也比较多,有些墓葬中铜铁器的数量甚至超过陶器。 第二片区域以当前的石家庄市、保定市、北京市南部为中心(以下简称二区) 。这里约为汉代的中山国、真定国、广阳国、常山郡、涿郡。西为太行山中段,境内有山地,在陵山上有罕见的两座崖洞墓,是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墓葬10。还有北京大葆台汉墓19,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黄肠题凑的诸侯王墓。除此之外,该区域内还有赵王6、常山王7、真定王8等诸侯王的墓葬,京津冀地区发现的诸侯王墓基本都分布于此。墓葬普遍随葬品众多,铜、铁、玉器均有不

12、少发现。 第三片区域以当前的张家口市、北京市北部、承德市、秦皇岛市为中心(以下简称三区) 。这里西汉时约为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东汉时疆域变更,多属匈奴治地。境内多山地丘陵,长城从中部横穿。因为地形和土质等因素,该地区土洞墓较多,因与游牧民族活动区域接壤,墓葬中的一些器物带有明显的游牧文化因素。该区域以长城为界,墓葬多位于长城之内,长城外的墓葬极少,另外可能是因为行政疆域的变化,东汉时期的墓葬极少。 第四片区域以当前的唐山市、天津市、沧州市为中心(以下简称四区) 。这里约为汉代的勃海郡以及渔阳郡和右北平郡的南端。这里东濒渤海湾,汉代时海岸线较今日后移,陆地面积比今日要小。该区

13、域墓葬群较多,墓葬分布比较集中。 三、京津冀地区两汉经济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两汉时期,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史称“铁器者,农夫之死事” “民之大用也”21。表一列举了京津冀地区汉墓中铁质农具的出土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铁质农具主要出土于一区、二区,以及张家口和唐山地区。西汉时有翻土工具锸、铲、镢、犁铧,中耕工具锄,辅助农具耙、镬、锛等。东汉时种类较少,出现了数量较多的犁,铲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铁质农具的使用对于推广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促进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铁农具的发现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各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 汉武帝说:“农,天下之

14、本也。泉流灌寝,所以育五谷也。 ”22北京宣武门以西到和平门一带发现了 151 座汉代瓦井,分布如此密集,应该是灌溉农田所用23。东汉时,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奴县(今北京顺义) ,利用沽水(今白河)和鲍丘水(今潮河)流经其境的水利条件,组织农民开发稻田 8000 余?,分给农民耕种24。京津冀地区的明器陶井基本都发现于东汉墓,集中分布在邢台市、衡水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北京市,即一区和二区,也说明对农业的重视情况。 胜之书云:“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 ”25从大量出土的模型明器圈厕,可以得知人们已懂得积攒人畜粪便用于施肥。出土了较多的陶仓,说明粮食储备数量比较可观。西汉时期,邢台柏乡县东小京村汉墓2

15、6、保定易县燕下都 M727、张家口怀安县乔子沟村汉墓28发现了陶仓。东汉时期陶仓的发现范围扩大,除承德外,其他地市都发现了陶仓,数量上一、二区居多。 汉代家畜饲养一般以农家为单位,圈养或圈养与放养相结合29。通过汉墓中的陶俑,可以看出人们饲养家畜的品种主要有猪、鸡、鸭、狗,另有廊坊文安县宋家牌汉墓发现三只陶鸽30,涿鹿矾山五堡东汉墓出土四只陶绵羊31等。邯郸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天津市、廊坊市没有发现动物俑。 (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京津冀地区的手工业在两汉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冶铁、炼铜、制盐、制陶等生产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西汉时设置的铁官位于魏郡的武安(今河北

16、武安市西) 、常山郡的都乡(其地乏考) 、中山国的北平(今河北满城县北) 、涿郡(今河北涿州市) 、渔阳郡的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 、辽西郡的夕阳(今河北迁西县西南) 。盐官有辽西郡的海阳(今河北滦南县西) 、渔阳郡的泉州(今天津西北) 、勃海郡的章武(今河北黄骅)、钜鹿郡的堂阳(今河北新河北)32,具体分布见图二33。 今天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的兴隆县、沙河市等地发现了大面积的冶炼遗址,从墓葬中出土的金属器具也能看出京津冀地区的冶炼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就墓葬中的遗物来看,这时候的铁器有农具,削、镊子等工具,刀、剑等兵器,以及带钩、灯、镜等生活用品。铜器主要分为铜镜、印章、带钩、熏炉等生活用品和当卢、马衔等车马器两类,也有少量的鼎、壶等礼器,矛、镞等兵器,石家庄北宋村M2 还发现了一尊铜佛像34。一些贵族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