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3990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京新登字第 117 号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帮助基层党务工作者熟悉掌握开展党支部工作的制度规定,增强素质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 设的科学化水平, 经总政 领导批准, 总政组织部编写了军队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以党章和政治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依据,以党支部经常性工作为线索,以 应知应做应会的基本内容为重点,以党支部书记为主要适用对象,突出法规性、程序性、实用性,兼顾思想性、理论性、历史性,总结吸收近年来全军部队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新鲜经验,力求为部队提供系统权威的党支部工作学习培训教材。

2、手册涉及政策规定性的内容,均出自有关党内法规和文件,仅供军队内部使用,列入移交,妥善保管。绪论 1一、坚持“ 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意义 2二、加强军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经验 3三、军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6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支部建设的部署要求 9【相关链接】12链接一“支部建在 连上” 的由来 12链接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和发展 17第一章 军队党支部工作总则 20一、军队党支部的性质和地位 20二、军队党支部的设立 20三、军队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21四、军队党支部工作的原则 21五、军队党支部的建设目标 22第二章 军队党支部的设置、职责和领导关系 23一、连队

3、党支部 23(一)连队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立要求 23(二)连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23(三)连队支部党员大会的职权 24(四)连队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24(五)连队党支部的领导制度 25(六)连队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 252(七)连队党支部对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的领导 26二、科室党支部 27(一)科室党支部的设立要求 27(二)科室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27(三)科室支部党员大会的职权 27(四)科室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27(五)科室党支部的领导制度 28(六)科室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 29三、机关党支部 29(一)机关党支部的设立要求 29(二)机关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30(三)机关支部党员大会的

4、职权 30(四)机关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30(五)机关党支部的领导制度 31(六)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 31四、预备役连队党支部 31(一)预备役连队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立要求 32(二)预备役连队支部党员大会的职权 32(三)预备役连队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32(四)预备役连队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 33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33(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设立要求 33(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34(三)离退休干部支部党员大会的职权 34(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34(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领导制度 35(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 35六、临时党支部 35(一)临

5、时党支部的设立要求 35(二)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的职权和支部委员会的职责 35(三)临时党支部的领导关系 36七、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议)和干部会议的关系 36(一)支部党员大会与支部委员会的关系 36(二)支委会议与干部会议的关系 37(三)支委扩大会议与支委会议的关系 38【相关链接】各类党支部地位作用综述 39第三章 选举工作 42一、选举内容 42(一)换届选举党支部委员会 423(二)补选党支部委员会委员 42(三)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42二、选举办法 43(一)选举办法的内容和拟制 43(二)提名确定候选人的办法 44(三)选举的方式 44(四)选举有效和选

6、票有效的确认原则 45(五)确定当选人的原则 45(六)选票的填写要求 46(七)监票人、计票人的产生办法 46三、党支部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的选举 47(一)选举准备 47(二)党支部委员会的选举 47(三)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选举 48(四)选举后的工作 49四、党支部委员会委员的补选 49五、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49(一)推荐提名 50(二)组织考察 50(三)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公示 50(四)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 50(五)选举代表 50六、党代表大会与党代表会议的区别 51七、姓氏笔画排序方法 52八、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53(一)选举时可不计入应到会党员人数的

7、情况 53(二)被选举人票数相等不能确定谁当选时的处理方法 53(三)获得赞成票等于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时的处理方法 53(四)支委会选举时军政主官或行政负责人落选的处理方法 54(五)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的处理方法 54(六)受过党内处分的能否提名为代表候选人 55(七)有重大问题未查清的不宜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 55(八)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出缺情况与补选 55(九)选举结果公布后发现计票有差错时的处理方法 56第四章 书记和委员的工作 57一、书记职责和素质要求 57(一)书记职责 57(二)书记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58(三)书记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 594二、委员职责及分工 59(一)委员职责

8、 59(二)委员分工 59三、书记和委员的党龄要求 60四、书记与委员的关系 61【相关链接】62链接一官兵思想动态 62链接二做好个别人员教育疏导和转化工作 63第五章 议事规则 66一、议事程序 66二、议事原则要求 67三、表决方式 68四、常见问题处理 69(一)未到会党员意见不能计入会议表决的票数 69(二)在位支委人数未超过半数时集体决定重要问题的方法 69(三)只设书记、副书记的党支部决定重要问题的办法 69(四)3 人支委会有 1 人不在时决定重大问题的办法 69(五)党支部可以分片讨论、集中计票决定重大问题 70(六)党员对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问题有不同意见时的处理方法 70(

9、七)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时不参加表决 71第六章 组织生活制度 72一、会议制度 73【相关链接】会议制度的沿革 74二、党日制度 76(一)不同类型党支部落实党日时间的具体规定 76(二)提高党日活动质量效益的要求 77【相关链接】党日制度的沿革 78三、党课制度 80【相关链接】党课制度的沿革 82四、报告工作制度 84【相关链接】报告工作制度的沿革 85五、民主生活制度 87【相关链接】民主生活制度的沿革 90六、党员汇报制度 92【相关链接】党员汇报制度的沿革 93七、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96(一)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方法 96(二)民主评议党员的原则 975(三)预备党员参加民

10、主评议的要求 98(四)党内表彰有关材料的入档 98【相关链接】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沿革 98八、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应着力把握的问题 100(一)党员必须在党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 100(二)党员领导干部要过双重组织生活 101(三)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 102九、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03(一)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的组织生活 103(二)出党的党员在上级批准之前的组织生活 103(三)党员停职检查或受审查期间的组织生活 103(四)长期住院休养党员的组织生活 103(五)患精神病党员的组织生活 104(六)女党员在延长产假期间的组织生活 104(七)允许党员保留意见与党员坚持错误的区别

11、 105第七章 党小组工作 106一、党小组的性质、作用和主要工作 106(一)党小组的性质和作用 106(二)党小组的主要工作 106二、党小组的划分和编组 107三、党小组长的产生、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 107(一)党小组长的产生 107(二)党小组长的主要职责 107(三)党小组长的工作要求 108四、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和开法 109五、发挥党小组作用应正确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110(一)支部委员会与党小组的关系 110(二)党小组与单位行政首长的关系 110(三)党小组长与党支部书记、委员的关系 111(四)党小组与团小组的关系 111(五)党小组与本小组党员领导干部的关系 112六、党小

12、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12【相关链接】党小组制度的沿革 113第八章 发展党员工作 115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比例 115(一)指导思想 115(二)方针原则 115(三)发展比例 1176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考察 117(一)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117(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 118(三)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 118(四)培养联系人的责任 119三、发展对象的确定、审查和培训 119(一)发展对象的具体标准 119(二)发展对象的确定、审查和培训 120四、预备党员的接收和审批 122(一)入党介绍人的确定与责任 122(二)预备党员的接收程序 123(三)预备

13、党员的审批 124五、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转正 125(一)预备党员的入党宣誓 125(二)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 126(三)预备党员的转正 126六、入党材料的填写和管理 127(一)入党申请书的撰写 128(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的填写 129(三)入党志愿书的填写 129(四)入党材料的审查与管理 132七、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34(一)追认党员的办理 134(二)预备期未满但丧失党员条件的处理 134(三)预备党员工作调动时转正问题的处理 135(四)预备党员因私出国(出境)转正问题的处理 135(五)被开除党籍或除名的人重新入党的处理 136第九章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137一、党员

14、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137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138三、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38四、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目标 139五、党员教育培训的方法途径 141六、全军开展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 143(一)关于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 143(二)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 144七、创先争优活动 146(一)目标要求 146(二)创先争优的基本条件 1477(三)分类指导 148(四)推进方式 150【相关链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沿革 153第十章 党员管理和监督工作 156一、党籍党龄管理 156(一)党籍管理 156(二)党龄管理 162【相关链接】不同历史时期

15、党龄的计算方法 163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165(一)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及使用范围 165(二)军队党组织相互直接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 165(三)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的职责及对党员的要求 166(四)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 167(五)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 168(六)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 169(七)非现役人员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 169(八)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过期、丢失的处理 169(九)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填写使用和印制 170三、党员民主监督 172(一)党员民主监督的原则和内容 172(二)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 173(三)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

16、监督 174(四)对临时外出党员的管理监督 176(五)对非现役人员党员的管理监督 176四、处置不合格党员 177(一)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条件 177(二)认定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 178(三)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式 178(四)对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理的程序 178(五)“限期改正 ”组织处理措施的 实施 179【相关链接】军人委员会的民主监督 180第十一章 党员权利保障 182一、党员权利 182(一)党员权利的内容 182(二)党员权利保障的基本原则 183(三)党员权利保障措施 183(四)党员权利保障的责任追究 187二、党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保障 1888(一)党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职责 188(二)党代表大会代表开展工作的方式 189(三)党代表大会代表履行职责的保障 190(四)党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 192三、党务公开 192(一)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2(二)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93(三)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94(四)党务公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