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339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 时 安 排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 (二课时)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 (二课时)第三单元 缤纷舞曲 (二课时)第四单元 戏曲撷英 (二课时)第五单元 友谊之歌 (二课时)第一单元 华夏古乐(二课时)第一课时单元 第一单元华夏古乐第一课时课题 内容 古乐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 流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知晓古琴这一乐器,学习、分析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 认真聆听两首作品,感受古曲中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 引起同学们对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兴趣。任务定位教学难点 对音乐中的不同乐段,辨别其意境、情绪上的区别教材分析1、 念奴娇、

2、赤壁怀古是根据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词创做的一首优秀的独唱歌曲,这首歌豪迈奔放,与原词的风格保持了一致。全曲为散板,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半部分豪迈、洒脱、奔放,后半部分曲调平缓,带有冥思遐想的色彩。两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 流水 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我国的民族音乐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是简单的描绘客观事物,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的精神境界。古琴是我国目前被联合国确认的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情分析初三同学对这两首作品应该还算熟悉,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学课文有收录,而古琴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教具教学光盘、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

3、图 备注1 播放英雄中的棋庄比武的片段观看其中的古琴演奏较多的古琴演奏场景,以影视作品引入古琴,会更多的引起大家的兴趣熟知感兴趣东西导入2 播放流水 聆听并感受古琴 让学生建立对古琴音色的 认知全曲 的音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基本认知。3 提问:谈谈你对古琴及这首音乐的认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承接上一步,目的在于更全面的了解古琴引导发展4 简单的分析音乐音乐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写,更在乎其内涵古曲的特点,它往往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具有各种象征意义5 简单介绍俞伯牙、钟子期及“知音”的来历。还有古琴的基本介绍(构造、历史) ,可出具实物或图片思考怎样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学生触

4、摸实物这里是进行情感熏陶比较好的时候。本人有古琴一张,可为学生现场演奏6 再一次播放乐曲根据老师的分析,感受流水的魅力通过前面的介绍,学生应该能独立的把握音乐深入探究7 引导学生进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苏轼原词 这首词初中语文课本有收录,从此入手,一可以吸引兴趣,二为分析曲子做准备以熟悉内容导入8 完整的播放音乐聆听并思考:这首歌曲从音乐上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感受理解9 教师分析上下阕的音乐形象讨论并发表对这首音乐的看法允许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 探究学习10 小结本课 体会民族音乐韵味第二课时单元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课题 内容 欣赏混声合唱及埙独奏阳关三

5、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不同的风格特点,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感受埙独奏和混声合唱不同的音乐效果。3、体验音乐中表达的深沉含蓄、真切动人的情感。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从音乐中感受乐曲传达的情感任务定位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效果教材分析一、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王维的诗同学们都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先完整的听一遍音乐,因为“三叠”音乐情绪的变化必须全部听完才能感受出来。二、欣赏埙独奏的时候,应该先介绍埙这件乐器,并让学生感受埙的音色特点,了解了

6、埙这件乐器的音乐性格,对欣赏这个乐曲会有帮助。这个乐曲主要要让学生感受其音乐情绪及韵味。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学过这首诗,所以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是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情感,因此理解这首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比较容易的。教具音乐光盘、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1 提出王维的谓城曲背诵王维的这首作品因为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古诗导入2 播放全曲、提出问题:这首曲子共反复了几次。聆听音乐,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大家对这首音乐有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认知3 分析音乐,为何 知晓“三叠是音 为后面理解每段音乐 理解叫“三叠” 乐重复了三次,

7、是三段的意思的不同情绪做准备4 完整的播放音乐 聆听并思考,此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每段的音乐情感有何区别这是这首音乐的重点 深入探讨5 播放音乐的第一段,提问:这段音乐可分为几部分。聆听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理解第一段音乐中上、下阕情绪的对比。6 提问:你认为这首音乐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句?思考并讨论 发挥学生的音乐个性7 介绍埙(图片、示范音乐)认识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思考: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初步的印象,对于埙音色的把握也是这节课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引导8 播放埙演奏阳关三叠埙的古朴音色与这首作品表达的惜别意境十分贴切,要让大家明白这一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深入理

8、解9 提问:两首阳关三叠 ,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效果有何不同思考并讨论 对比欣赏,更充分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探究10 小节本课 适当的做些笔记 梳理内容,便于理解(本课内容为补充教材,教师认为有必要,可选择讲解)单元 第一单元课题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的讲解,知晓每一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2、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3、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兴趣,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任务定位教学难点 各个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总结性的课

9、,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历史的朝代,有针对性的介绍每个时期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品的选择尽量是大家熟知的内容,当然,我们这堂课不宜讲得太深,是前两堂课的补充。选用的作品有先秦时期的上邪 、汗乐府木兰词 、唐代霓裳舞衣曲 、元曲天净沙、秋思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古典文化知识和欣赏能力,而我们此次选择介绍的代表作品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教具 多媒体、相关光盘教学过程设计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1 播放中央台“鉴宝”片段并出具图片并介绍下面三样古乐器:A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编钟 B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笛 C 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古瑟通过观赏,感受中

10、华民族音乐的悠久。用这些电视片段及图片做导入,更直接的进入本节课的内容-中国古代音乐 电视媒体及 图片导入2 多媒体展示中国朝代更替图对照这个朝代更替图,思考每个朝代有哪些熟悉的文化人物。对照图来进行下面的教学,使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直白板书,容易接受3 提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并引出大家熟悉的篇章上邪朗读或背诵上邪 这是先秦时期音乐的主要代表形式,同时上邪又是大家熟悉的 作品。认知4 提出知识点:秦汉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乐府 知晓汉乐府的代表作:木兰辞 ,理解汉代乐府也是音乐的重要形式木兰辞是汉乐府中的重要作品,大家又比较熟悉,所以选择这首作品 理解5 播放汉代琴曲苏

11、武牧羊 聆听并感受音乐的古韵 前一课介绍了古琴,学生易接受欣赏、感受6 提出知识点:唐代歌舞音乐的繁荣 思考:为什么我们今天称戏曲为“梨园”问题导入,切合知识点 思考7 播放霓裳舞衣曲 欣赏 艺术感染,培养正确的审美观8 提出知识点:元曲是当时世界艺术的顶峰 回忆元曲中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感受元曲的艺术魅力这段元曲学生都非常熟悉,教师可以从音乐的角度简单的介绍它认知、思考9 提出知识点:中国曲艺的重大突破发展 了解曲艺的蓬勃时期就在明清中国当前重要的音乐形式-曲艺就发展于了解、这个时期,所以不能不谈附:各个时期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图简单的各个时代音乐形式图:朝代 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代表性的作品先秦

12、时期 北方:诗经 南方:楚词古琴艺术上邪 高山流水等秦汉时期 乐府 孔雀东南飞 、 木兰辞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古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胡枷十八拍苏武牧羊隋唐时期 教坊音乐,梨园,歌舞音乐 霓裳羽衣曲宋元时期 说唱、市井音乐。元曲 天净沙、秋思等明清时期 戏曲、曲艺的发展繁荣时期 京剧等戏曲第二单元 多情的黑土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2、 欣赏 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与风土人情;2、通过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和迎春谣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3、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帮助学生

13、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一、生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进教室,进而导入(稳定情绪,创设良好气氛)二、赏析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1、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风格及表现主题,并讨论回答。2、师归纳总结并简介歌曲:此曲是赫哲族民歌,赫哲族居住在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因此他们的民歌与生产劳动结合密切。比如, 渔歌 、 打猎歌 ,其中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和待人热情好客的品格,歌词简朴,富于生活气息。曲调由四个均衡乐剧构成,结构完整,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3、复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再次感受这首

14、歌曲的风格4、学唱歌曲学生随老师琴声自填歌词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难唱乐句,老师解决疑难学生轻声齐唱歌曲一至两遍学生有感情地唱歌曲三、欣赏1、生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 (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生随琴声唱歌曲的衬词:阿郎赫尼哪。 (体验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3、简介词曲及歌唱家郭颂。4、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的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四、探究通过比较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 ,学生讨论创作歌曲和民歌之间存在的关系。 (明确:社会实践时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体验,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

15、入的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反过来,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民歌积累,创作音乐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五、拓展延伸欣赏歌曲 牧歌 、 玛依拉 、 茉莉花 、 康定情歌 、 阿里山的姑娘片段,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六、师小结。生听音乐走出教室。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阿里郎 ;2、欣赏二人转牌子曲 和迎春谣教学目标:1、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2、能够用优美抒情的情感演唱阿里郎 。3、通过欣赏二人转牌子曲和迎春谣 ,感受其音乐情绪,并体验其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生观看电视剧刘老根片断,说出其中剧种。导入新课:二人转二、简介“二人转”:又名“蹦蹦” “小落子” “双玩意儿”等,是流行在东北的一种曲艺艺术。它形成与 19 世纪初,至今有两百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的吸收了东北民歌、东北大鼓、太平鼓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属于走唱类曲艺。唱腔丰富,历史上就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曲牌有主调如:胡胡腔、文咳咳、四平调等;副调如大救驾等。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唢呐、竹板、锣、鼓等。三、聆听二人转曲子牌1、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