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284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怒江州兰坪县马鞍山遗址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跨北纬 2606、一 2704、 、东经 98。58、一 9938、之间。全县总面积 4388.5 平方公里。东北与丽江为邻.东部与剑川县接壤.南界云龙县西部接福贡和泸水县,北面紧接维西傈傈族自治县,县治驻地金顶镇(图一) 。 县域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三江地槽褶皱系中的维西地槽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境内河流以澜沧江干流为中轴构成“非”字型的澜沧江水系.发源于云岭支脉雪盘山玉壁岭的比江,为境内澜沧江的第二大支流,在金顶镇南面金鸡山下流入云龙县.在云龙县功果桥注入澜沧江.境内流程长 37.

2、2 公里.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置益州郡比苏县,县域属之。唐时属姚州都督府,南诏属宁北节度管辖,大理国时属谋统府管辖,元代为茶罕章宣慰司所管,明代改属丽江府管辖,1958 年 10 月兰坪改属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至今。马鞍山遗址位于金顶镇文兴街永安村南 1 公里处的比江边的缓坡台地上,海拔约 2300 米,遗址上现为一铅锌矿厂所占,西部被兰坪一云龙的公路穿过(图二) 。原面积有近 8000 平方米。1974 年修林区公路,公路从北向南穿过遗址东部,1984 年 8 月 15 日被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并采集到一些重要文物。笔者于 2002 年 6 月到过遗址上,当时为菜地,保存状况较好

3、。后因各种原因,遗址没有被保存下来,这批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兰坪玉水坪遗址的资料整理,基于遗址的重要性,将这批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984 年 8 月.文物普查工作队对遗址的部分断面进行观察和测量。文化层距地表深约 80 一 100 厘米,文化层厚约6080 厘米,颜色为褐黄色,含砂。包含物有磨制石器、陶片、动物骨骼、红烧土粒和块、炭屑等。 二、遗物(采集) 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和陶器,下面一一介绍。 1、石器 有石斧、刀、锛、球和圆形石器。 斧共 13 件,其中有残件。均先打后磨而成,磨制不细致,器身上有打制痕迹。岩料多数使用细碧岩,少量用鞍山岩和石英砂岩。按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 A、B、

4、C 三型。A 型。长条形。MAS-19,黄灰色细碧岩打磨而成,刃残,一侧磨平直,另一侧略弧,两面均有许多疤痕未磨平。残长 14.8、厚 2.5、最宽 7 厘米,重 410 克(图三,2) 。MAS-38,白灰色细碧岩打磨而成,正锋,弧刃,弧顶,顶部未磨光滑,身上有多处疤痕。长 14.6、刃宽 6.7、最厚 4.4厘米,重 668.2 克(图三,12) 。MAS-36,灰绿色石英岩打磨而成,正锋,弧刃,刃口处有使用疤痕,没有通身磨制。长 19.8、顶宽 6、刃宽 8.4、最厚 4.4 厘米,重 1126 克(图三,15) B 型。梯形。MAS-27-1,灰黄色细碧岩打磨而成,正锋,刃残,弧顶未磨

5、光滑,身两侧有打击斑痕。长 11.2、刃宽7.2、最厚 5 厘米,重 600 克(图三,4) 。 C 型。长方形。MAS-27-2,用鞍山岩打磨而成,正锋,平顶,弧刃,刃部有使用痕,顶部有修整痕。长 11.1、宽7.2、厚 4.1 厘米,重 629.2 克(图三,1) 。 除上面介绍的五件外,还有残件 8 件,不能定型。石料,六件为细碧岩,一件为蓝黑色石英岩,一件为石英砂岩。刃部还存的四件,上部残断,残断位置有加工痕,可能进行二次利用。三件为刃部和上部残断,一件为刃部用残,可能后期当砸击器使用。 刀共 20 件,其中有残件。均磨制而成,石料多用红褐色砂岩。石刀上有孔,孔有单孔和双孔,孔为两面钻

6、或两面划槽后琢孔而成。按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 A、B 两型。 A 型,长方形。MAS-32,灰黑色细碧岩磨成,背略内弧,刃近直,单孔,孔为两面划槽后琢成。长 9.7、最宽 3.2、厚 0.3 厘米,重 27.8 克(图三,16) 。MAS-266,灰白色细碧岩磨成,平背,弧刃,单孔,孔为两面钻成,一侧残。长 10、宽 4、厚 0.3,孔径 0.3 厘米,重 37.8 克(图三,6) 。MAS-03-2,红褐色砂岩磨成,平背,直刃,双孔,孔为两面钻成,刃口有使用残痕。残长 9.3、宽 4.1、厚0.3,孔径 0.4-0.5 厘米,重 30.4 克(图三,10) 。MAS-03-1,红褐色砂岩磨成

7、,平背,刃近直,双孔,孔为两面钻成。残长 9.4、宽 4.4、厚 0.6、孔径 0.3-0.4 厘米,重64.6 克(图三,18) 。 B 型,半月型。MAS-21-1,红褐色砂岩磨制而成,背略内弧,弧刃,一半残,孔为钻琢而成,器身上有磨痕(似用粗砂石磨制) 。残长 10.4、宽 5、厚 0.7、孔径 0.3 厘米,重 73.6 克(图三,9) 。MAS-21-2,红褐色砂岩磨制而成,背内弧,弧刃,孔为两面钻成,一半残断。残长 12.1、最宽 5.1、厚 0.4、孔径 0.5 厘米,重 70.8 克(图三,17) 。 除上面介绍的六件外.还有残件 14 件,不能定型。其中,用红褐色砂岩磨制的共

8、 11 件,用灰黑色板岩的 2 件,细碧岩 1 件。孔均为两面钻制而成。 锛共 6 件,一件为残件。全部为打磨而成。石料,一件为红褐色砂岩,余为细碧岩。按形状的不同,可分为A、B、C 三型。 A 型,三角形。MAS-258,灰黑色细碧弧刃,两侧磨槽切割痕清晰,顶端较薄。长 8.6、刃宽 3.5、最厚 1.1 厘米,重 52.4 克(图三,14) 。 圆形石器共 1 件。MAS-18-1,红褐色砂岩,扁圆,侧边有使用疤痕。直径 9.7、厚 6.9 厘米,重 1091.2 克(图三,3) 。 石球共二件。MAS-18-2,灰色砂岩,球形,器身有打击疤痕。直径 5.5 厘米,重 262.4 克(图三

9、,5) 。 2、陶器 采集到的陶片共 20 片.其中可辨器型的 18 件.2 片为夹砂灰黑索面陶。陶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仅 2 片,占1/10;灰黑和黑灰陶占多数,其次是灰褐陶;陶器大多火候较好,有的一般;纹饰有刻划波折和三角纹等,内壁也用刻划纹饰。陶器口沿和内壁多磨光或抹平,均为手制。 侈口罐 2 件。MAS-064-8,夹砂灰褐陶,圆唇,斜腹,沿下饰竖向刻划波折和三角纹,口沿和内壁经抹光滑。残高8.2、残长 10.8、胎厚 0.6 厘米(图四,2) 。MAS-018-11,夹砂灰褐陶,圆唇,斜肩,颈部饰戳印点线纹。残高 3.2胎厚 0.6 残宽 3.3 厘米(图四。3) 。 侈口折沿罐

10、2 件。MAS-018-13,夹砂黑灰陶,圆唇,鼓腹.肩部饰有刻划线条纹组成的三角形纹.口沿和内壁经磨光。口径 22、残高 5.2、胎厚 0.5 厘米(图四,5) 。MAS-018-12,泥质灰褐陶,方唇,斜肩,肩上部饰刻划纹,沿和内壁经抹平滑。残高 3.5 残宽 8.2 胎厚 0.5 厘米(图四,1) 镂空圈足器 1 件。MAS-063,夹砂灰黑陶,外壁磨光,内壁抹平。足口内敛,尖唇,足腹处等距饰倒三角形孔 7个。足径 9.4、足高 2.6、孔高 0.7,残高 4.6、胎厚 0.5厘米(图四,8) 。 圈足器 1 件。MAS-064-7,夹砂红褐陶,胎心为灰黑色,素面,内壁抹光滑。足口外侈,

11、圆唇。足口径 12、足高2、残高 3.2、胎厚 0.5 厘米(图四。7) 。 器底 4 件。平底。MAS-18-10,泥质灰陶,素面。底径4.8、厚 0.5、残高 2、胎厚 0.5 厘米(图四,10) 。MAS-064-6,夹砂灰黑陶,内外均有磨光痕。底略内凹。底径9、底厚 1、残高 4、胎厚 0.5 厘米(图四,6) 。MAS-018-5,夹砂黑灰陶,素面,内壁抹光滑。底径 7.6、底厚0.7、残高 4.3、胎厚 0.4 厘米(图四,9) 。MAS-018-7,夹砂黑灰陶,内壁抹光滑,底有席纹。底厚,腹深。底径5.6、底厚 0.8、胎厚 0.5、残高 3.1 厘米(图四,4) 。 内壁刻划纹

12、陶片 1 件。MAS-064-9,夹砂灰褐陶,素面不平整。内壁抹平,刻划有交叉纹。残长 9、残宽 7.8、胎厚 0.5 厘米(图四,11) 。 三、小结 兰坪县马鞍山遗址位于澜沧江支流?a 江的河边台地上.面积约 8000 平方米.文化层厚约 60-80 厘米,里含石器、陶器、动物骨骼、红烧土块、炭屑等。可以确定,该地点是一个古人长期生活居住的遗址。 采集到的遗物种类很少,只有石器和陶器两种。石器有斧、锛、刀、球等,其中刀最多;主要的加工方法为先打后磨,石刀上的孔为两面钻和对相划槽成孔。陶器以罐类为主,平底器居多,有镂空圈足器和圈足器:以夹砂灰黑和黑灰陶居多,少量泥质陶;器表多经磨光,内壁多抹

13、平滑,纹饰以刻划折线、三角纹为主,内壁也施刻划纹;均手制,火候高。 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诸多方面和东邻的剑川海门口遗址一期出土物相同或相近。石斧、石刀的型制,加工方法,石刀两面划槽成孔的技术.都和海门口遗址一期的相似。陶器的陶质、陶色、纹饰、制法、火候和海门口一期的一致。侈口罐的型制基本和海门口一期的侈口罐相近,镂空圈足器和海门口一期的镂空圈足器基本相同,平底器的器底也相似。海门口一期的年代是距今 4000-3800 年左右。兰坪马鞍山遗址部分堆积的年代.取海门口遗址一期的年代下限,为距今 3800 年左右.大致不误,属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马鞍山遗址陶、石器反映出的诸多特点,和东部同属澜沧江水系的海门口遗址一期的陶、石器特征多相同,马鞍山遗址应属海门口遗址一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