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269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外国教育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外国教育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外国教育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外国教育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绪 论1779 年 德 教育制度之历史研究 (曼格尔斯道尔夫)1921 年 英西方教育史 (博伊德 金 合著)1906 年 美教育史课本 (孟禄)1920 年 美教育史纲 (克伯莱)1917 年 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克鲁普斯卡娅)一、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情况主要成绩有以下几方面:(1)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国化方面的成果;(2)通史、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思想史多元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在史料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评价和分析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

2、史,总结各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教育发展的趋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本学科特点:(1)通史:包含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 (2)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并重:各个阶段都是这两条线索。 (3)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多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介绍,力图在讲课的过程中挖掘各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的发展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即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具体的教育史实和史料,也要学会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2处理好批判和继

3、承的关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抛弃其中消极、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其中进步的、合理的部分。3注意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联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教育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4注意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关系:对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发现其规律性。四、参考书目1 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 (1、2、3、4 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 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3 戴本博等编:外国教育史 (上、中、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 年版。4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 (1-6 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1994 年版。5 华东师大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6 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7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28 王天一等人编写:外国教育史 (上、下册) ,北师大出版社 1993 年版。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教育一、 关于教育起源1 “劳动起源说”劳动人类人类社会语言教育人类的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包括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5、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劳动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劳动促使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原始人意识到将来为自己或后代获取生活资料的必要,才会进行教育;其次,劳动促使语言的产生,为原始人提供了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媒介;再次,劳动过程中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日趋丰富,为教育的进行准备了内容。2 “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即抚养”“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二、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由氏族公社所公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儿童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即教育只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

6、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儿童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本氏族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图腾、禁忌等。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远古时期的教育是一种非形式化的教育,即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无专设的教育机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具体方法:(1)通过观察、游戏、模仿;(2)通过长辈的叙述、解说来启发诱导儿童。第二章 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一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 学校的产生促使学校产生的几个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生活的需要;(3)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4)文字的出现。二、 古埃及的教育学校类型:(

7、1)宫廷学校(2)神庙学校(3)职官学校(4) “文士”学校共同点:(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重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教育;(3)教学以阅读和书写为主;(4)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体罚严重。 3三、 古印度的教育1. 婆罗门教教育“古儒”学校2. 佛教教育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教育的比较:(1)均属宗教训练;(2)主要学习内容:神学经典著作;(3)学习年限大致相同;(4)教育对象上的差异(阶层/性别) ;(5)教学场所不同;(6)教学用语不同;(7)教学方法的不同。第二节 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一、 斯巴达的教育注重军事体育二、 雅典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典范” 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文法学校、弦

8、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哲学学校、修辞学校等。“教仆”斯巴达、雅典教育比较:(1)教育目的(2)教育内容(3)教育方法(4)学校类型(5)教育管理体制。斯巴达:高度统一的集权化领导方式;雅典:立法和监督。第三节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西方最早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一、三哲之前的教育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哲学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这两条格言也就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最基本的观点。“五把铁锤的启示” 数是万物的本源(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数的规定性)“天体和谐” 、万物和谐“美德乃是一种和

9、谐”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理论的基本核心是:高度重视数学,把数学当作万物的本源,并主张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数是万物的本源”这一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已经由质进到量,表明人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生活的全部目的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通过对数的研究、体会、领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实现灵魂的净化,达到和谐、完全和完善的境界。这种对灵魂(或精神)陶冶的重视与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后来希腊教育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2智者派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否定事物存在的客观标准,坚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在智者派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普罗泰戈拉说:“事物对于

10、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由此,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泰戈拉认为,观念起源于感觉,而感觉因人、因事、因物而异,知识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有效性。真理因人、因时而异,没有普遍的真理。这一认识具有明显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色彩,反映了古希腊哲学由研究客体到研究主体的过渡,且突出了人的地位。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4a) 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b) 智者适应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研究、讲授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学、哲学等科目,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

11、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的)c) 智者最关心的是伦理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d)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实际练习,如:提倡演讲、辩论,示范、模仿。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 年公元前 400 年)苏格拉底对话集 苏格拉底回想录自然哲学家探索“万物的本原”智者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寻求道德的“一般” (即探求真理、道德的普遍有效性)“认识你自己”著名的哲学命题“知识即美德” (“智慧即德行” )“苏格拉底教学法” (“产婆术” 、 “

12、精神助产术”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评价苏格拉底方法:优点:(1)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2)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收。 (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师生共同寻求正确答案,教学气氛活跃。缺点:(1)此方法

13、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知识基础、学习热情等。故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2)此方法是片面主观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 生平和教育活动柏拉图(公元前 427 年公元前 347 年)理想国 法律篇公元前 387 年创建“阿加德米” (Academy)学园雅典的第一所哲学学校。(二)政治观、哲学观、认识论“理想国”“理念论” (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洞穴比喻”“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因

14、此强调理性思维,追求共相(一般) 、本质。5(三)教育思想1 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具,通过教育来培养国家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 。2 教育制度 启蒙教育阶段(6 岁前):优生优选思想(柏拉图是西方最早论述优生问题和胎教问题的人) ;儿童公育制度;学前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重视游戏。 情感教育阶段(616 岁):培养节制、正义的美德。 意志教育阶段(1720 岁):培养勇敢的美德。柏拉图提出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智者派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哲学)“七艺” 理智教育阶段(2030 岁):发展理智的美德(敏锐的抽象思维能力) 。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

15、素:(1) 重视教育的作用,认识到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2) 重视国家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3) 形成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确立了“四艺”的课程体系。(4) 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提倡早期教育等。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政治观、哲学观、认识论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 年公元前 322 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公元前 335 年创办吕克昂学园 “逍遥学派”形而上学 政治学 伦理学“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实体说”“四因说”“形式质料说”“蜡块说”:反对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 ,认为知识并非由天赋而来,不可能由回忆获得,而只能来源于感觉。故提出,感觉是认识

16、的源泉。(二) 教育思想1 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肯定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教育看作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方面。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负责,这样有利于向年轻一代灌输忠君思想和进行守法教育,对于政体的稳固有很重要的作用。还提到教育立法问题,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 。2 教育的年龄分期思想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形式质料说”“灵魂说” (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0-7 岁(胎教、婴幼儿教育) 7-14 岁(初等教育)“行德” (实践美德、伦理美德)人作为政治动物的美德“知德” (心智美德、理性美德)人作为理性动物的美德两种美德怎样获得?“行德”靠实践(习惯养成) ;“知德”靠教育。 14-21 岁(高等教育)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