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211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应用摘 要:农耕文化景观是农民在进行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利用与改造,受物质与人文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类型。它的内涵与核心可概括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天”即自然规律, “地”指的是回归本源的土地景观, “人”则是人的活动与意识,三位一体形成自然规律、土地景观与人类活动意识的和谐共生体系。农耕文化景观的构成包含物质、精神、情感三大要素,本着自然、景观、人三者和谐共处的原则,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应遵循象形、畅神、缘情三种表达策略。象形即“象物之形” ,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物境,为物质元素表达;畅神即“万物融其神思” ,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情境,为精

2、神元素表达;缘情即“随物以宛转,与情而徘徊” ,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意境,为情感元素表达。在此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为例, 探讨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表达方法,依据“生态、自然、以农为本”的规划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原有的物质、精神和情感资源,从规划层面、设计层面和策划层面分别针对现状运用象形、畅神、缘情的表达手法来体现农耕文化景观的价值,把握观赏主体“眼”象形, “脑”畅神, “心”缘情的感官体验,各功能分区主题与内容分明,凸显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特色。 关键词:农耕文化景观;农业观光园;应用;景观表达 Abstract: The farming culture landsc

3、ape is a unique cultural landscape type formed by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and human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ts core connot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tri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 “heaven” is natural laws, “earth” refers to nature landscapes, and

4、“human” is activities and awareness of people. The trinity forms the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system of natural laws, nature landscapes and human activities.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includes material,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elements. Based 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principle of nature, landscape

5、and human, expression of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should follow three strategies: first, to create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with material elements; secon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culture context and spiritual elements; third,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with emotional elements. Taking Nanjing Lu

6、kou Aviation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natural, agricultural” principle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material,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resources of the site to embody the value of farming culture la

7、ndscape from planning, design and strategy levels. With distinctive themes and content of the functional areas,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re highlighted. Key words: farming culture landscape;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pplication; landscape expression 中?是一个历史悠

8、久的农耕社会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建造都以农为本,经过数千年演变最终形成“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 “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 、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独特的艺术风格 2,中国园林文化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用“景观”的观点去看构成农业景观本身的环境要素,村落、河流、渠道、农田、自然植被等作为田地上土生土长的事物,经过长期的磨合后,本身就是当地农业景观的一部分。所谓“田园并称,同属绿化,园只不过是田的美化加工,园一旦荒废,便复为农田,从事生产” 。笔者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表达方法,以期利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来提升农业观光园

9、的景观品质,凸显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特色。 一、农耕文化景观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涵 美国文化地理学家索尔(C. O. Sauer)最早提出了文化景观定义,即“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1。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农耕文化景观是农民在进行农耕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利用与改造,受物质与人文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类型。其中,农耕文化是驱动力,自然是媒介,而农耕文化景观则是结果。 彭金山教授曾将农耕文化的特点归纳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 2,农耕文化景观是农耕文

10、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产物,它的内涵与核心可概括为“天、地、人”三位一体。 “天”即自然规律,农耕活动本就是一种根据时间、节气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农耕文化景观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特征;“地”指的是回归本源的土地景观,与城市景观不同,农耕文化景观的载体是最原始、朴实的土地,展示的是土地景观自然纯真的意象,具有以地为本的特征;“人”则是人的活动与意识,指的是受农耕文化熏陶影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意识形态。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 “天、地、人”三位一体即是自然规律、土地景观与人类活动意识的和谐共生体系,这就是农耕文化景观的核心理念与内涵。 (二)构成要素

11、根据目前主流的定义,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行为、建筑、空间、结构、环境)和价值(人居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两大系统。4 同时还有一种凌驾于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之上、可以感觉到但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 。5 笔者将农耕文化景观的构成归为物质、精神、情感三大要素。物质要素指的是运用农业元素进行设计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实体性、物质性的景观,是农耕文化景观的载体,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的环境、空间、建筑、结构等;精神要素是指物质景观贮存和散发的农耕精神内涵和农耕文化美学,是农耕文化景观的核心,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的历史底蕴、精神文明、人文特性等;情感要素则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在观赏主体内心

12、的情感升华,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思,是农耕文化景观的灵魂,包括农耕信仰、感性认识、情感欲望等。 二、农耕文化景观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策略 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应遵循自然、景观、人三者和谐共处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把握农耕文化景观的三大构成要素,笔者从物质、精神、情感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深度的阐述与表达。 (一)物质层面上的“象形” 象形即“象物之形” ,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物境,为物质元素表达。园林景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人们认识景观的开始,像农耕景观之外形,是?r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基础。景观物境的接收器为“眼睛” ,让人们置身熟悉的农耕景象中,眼中才会有对农耕文化

13、景观直观的印象。直接复制农耕元素的形象如农田、果园,农民生活器具、劳作工具,农居建筑与构造物;直接还原农耕活动的场景如雨水前后植树插柳,小满前后种瓜点豆,北方元宵舞秧歌,南方端午赛龙舟,等等 1。 (二)精神层面上的“畅神” 畅神即“万物融其神思”2,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情境,为精神元素表达。 “眼睛”接收到有形的景观传达到“头脑”中形成对农耕文化景观的精神价值、人文美学的认识,畅农耕文化之精神,是农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核心。营造农耕文化景观情境,用艺术的手法设计布置各景点,具有点题的效果。艺术化处理农耕元素如大地艺术、创意小品等,规划园区特色主题,策划主题活动以体现特色风貌、民俗风情,

14、利用园林的科普教育功能来直接或间接展示地区农耕历史、人文背景,等等。 (三)情感层面上的“缘情” 缘情即“随物以宛转,与情而徘徊”3,营造农耕文化景观的意境,为情感元素表达。观赏主体眼中欣赏到切实的农业景观片段,脑海中形成“景外之景” ,最终都渗透进内心,促使个人的农耕情结得到升华。缘农耕文化之情感,是农业观光园中农耕文化景观表达的灵魂。农耕文化景观意境的营造贯穿整个设计的始末,体现在景观的每个细节中,设计过程中时刻铭记中国农耕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规划设计精神,建造带有这些特质的景观,对观赏者内心进行渗透。 三、案例实践以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为例 (一)项目概况 本次禄口航空农业园总

15、体规划项目(图 1)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规划范围 2 479 公顷,包括 S243 省道两旁及其周边农田村庄的总体规划,铜山及溧塘湖也将涵盖其中。 (二)农耕文化特色资源现状 1.风华物宝,鱼米之乡 规划用地内农田林丘,塘泽周布,农副业发达,田园风光清新亲切,铜山、三干河、溧水河及溧塘水库的秀丽山水都为项目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 2.产业多元,乐居乐耕 项目规划区内以稻米业为主,兼有畜牧养殖、园艺苗圃、水产养殖等产业,且村落较多,村民民风淳朴,保留有许多传统习俗铜山舞狮、彭福神鼓等。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和村民乐居乐耕的态度为项目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基础。 3.航空文化,特色点睛

16、 禄口街道因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坐落在境内而得“省门第一街道”的美誉,禄口空港新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可塑造以航空为亮点的特色观光休闲节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在禄口休闲和消费。 (三)农耕文化景观在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表达 1.规划层面农耕文化景观的表达 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总体规划本着“生态、自然、以农为本”的规划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基地原有物质、精神、情感资源,并与基地实际相结合,将园区分成了四大特色农业片区。各区功能内容与主题分明,遵循象形、畅神、缘情三种表达策略,分别针对现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来体现农耕文化景观的价值。 (1)文化农业展示区 文化农业展示区为稻田生产区,是南京禄口航空农业园的门户区域,旨在直观地展示现有的稻米文化和田园风光。为给初入园区的游客以农耕文化景观的第一印象,该区的规划上多运用象形的表达策略,重现了农耕生活物质内容,如基本保留原有农田肌理、油菜花海,设置稻草人、草垛、风车等农耕元素。另采用了畅神的手法,艺术化处理农耕元素如设置二十四节气雕塑、航空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