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2177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明小学双明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课 题 1.古诗三首 课 型 新授课执 教 上课时间主 备 人 温家尉 审 核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2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湖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 学重 难 点1、品味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理解诗中重点词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具准备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1、自读诗词,读准字音,熟读诗文。2、借助注

2、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把诗句补充完整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 ,白银盘里 。4、我想提出问题 二次备课二、课堂研习1、导入,板书课题。2、检查导习 1、2、3、4。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轮读诗词,相互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相互说说对诗词的理解;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4、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之妙。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感受江南的自然美。三、当堂训练。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对比a、能不忆江南?(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c、遥望洞庭山水

3、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意: 3、我还积累了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 。二次备课双明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课 题 2.桂林山水 课 型 新授课执 教 上课时间主 备 人 祝正香 审 核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2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 学重 难 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

4、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具准备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并拼读。2、记记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熟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画出重点词句及不理解的地方。4、 看拼音,写词语w xi pn dng ti shn lu tuo ( ) ( ) ( ) ( )Png zhng b ln zhung ku fng lun xing wi( ) ( ) ( )5、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次备课二、课堂研习1、激情导入,板书课题。2、检查导习 2、3、4、5。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桂林山水是什么样子?你想用文中

5、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4、汇报交流:静、清、绿。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写法。5、让生试着用先感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它特点。6、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7、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8、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全文,升华主题。 9、感情朗读、引导背诵全文,深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三、当堂训练。1、把词语补充完整。波( )壮阔 水平如( ) 峰( )雄伟( )地而起 危峰( )立

6、奇峰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漓江的水有 、 、 的特点;桂林的山有 、 、的特点,所以人们称桂林山水 。3、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二次备课双明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课 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 型 新授课执 教 上课时间主 备 人 李玉英 审 核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2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2、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领悟按游览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内的景象,积累优美词句。教 学重 难 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具准备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1、读课文,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词义)。2、文章主要介绍了 。是按 顺序介绍的。3、 看拼音,写词语zh tng c nng( )江 油( ) 一 ( ) ( )淡tn j c sho wi( )部 依( ) ( )角 ( )伤 ( )二次备课二、课堂研习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2、检查导习 1、2、

8、3。3、自读课文,体会特点、感悟写法。迅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或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处景物的特点;你喜欢哪一处景物,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处的景物特点写具体的。4、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及他当时的心情。5、集体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拨。6、精彩复述,升华情感。让生准备两分钟,练习复述最喜欢的部分,以导游的身份讲述。7、总结全文: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从内容、写法、情感上谈。)三、当堂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即 使( ) 孔 隙( ) 一 簇( )走了一转( ) 变换调子( ) 盘 曲(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9、鲜艳的( ) 宽敞的( ) 窄小的( )蜿蜒的( ) 昏暗的( ) 漆黑的(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b、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二次备课双明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课 题 4* 七月的天 课 型 新授课执 教 上课时间主 备 人 许小琴 审 核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1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10、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 学重 难 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具准备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我有疑问: 。二、课堂研习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检查导习 1、2、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段加深理解。3、小组合作。迅速浏览课文,画出方位变化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景物顺序的安排及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汇报交流。二次备课5、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诵,并摘抄下来。6、师生小结。三、当堂训练。1、给

11、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饮马溪(yn yn ) 重重叠叠(chng zhng)矫健(jio jio) 山 涧 (jin jin)2、照例子,写词语。白皑皑 斑斑点点 巨大的雪峰3、小练笔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了天山的景物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也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仿照作者的写法也来写写它的特点。二次备课双明小学语文教学导学案课 题 5.中彩那天 课 型 新授课执 教 上课时间主 备 人 温家尉 审 核年 级 四年级 课 时 2教学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精湛、器重、闷闷不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

12、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相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教 学重 难 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具准备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一课前导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文中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 ,结果: 。3、 我有疑问: 。二、课堂研习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检查导习 1、2、3。 3、小组合作学习二次备课细读课文并思考:这位父亲中彩后神情严肃的原因是什么?“道德难 二次备课题”指的是什么?问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4、小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归纳。5、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词句,“我”在这件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6、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7、指名读课文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