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017730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液压泵盖加工工艺及铣φ66外圆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目录1 序言 .32 零件的分析.32.1 泵盖加工工艺规程设计.42.2 泵盖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4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2.2.2 基面的选择.52.2.3 确定工艺路.5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2.2.5 确定切削用量工序 1:粗、精下平面.82.3 小结 .183 专用夹具设 计 .193.1 夹具工序的选择.193.2 粗、精铣泵盖上平面夹具设计.193.2.1 定位基准的选择.193.2.2 铣削力与夹紧力计算.193.2.3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22 23.4 小结 .244 结束语 .25参考文献

2、.26 3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大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深入的综合性的连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套图纸,加对我个人来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本人的知识,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2.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液压油泵的泵盖。属于盖体类零件,它和其他零件一起装配液压泵的一个腔

3、体结构用来储存、输送分配液压油。工作中,零件内表面 4要受到液压力的冲击,因此对零件的刚度有一定的要求,零件的 A 面要与其他零件相配合的表面,要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于此零件是液压泵零件,起传递动力和液压油分配所以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该零件的几组平面和有表面粗糙读和位置度要求。2.1 液压油泵盖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零件的材料为 ZL106,是典型的二元共晶铝硅合金, 该合金具有优良的 铸造性能 , 但力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较差。为了改善 ZL106 合金主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和精密铸造等。要加工面:1)铣上下平面保证尺寸 43mm,平行度误差为 0.102)镗

4、25.5 孔至所要求尺寸,并保证位误差要求3)钻 78.5 孔至所要求尺寸,并保证位误差要求4)钻 311 孔至所要求尺寸,并保证位误差要求5)钻 23 度斜 4 孔至所要求尺寸,并保证位误差要求6)镗 32 孔至所要求尺寸,并保证位误差要求(2)主要基准面:1)以下平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 5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液压油泵盖表面各孔、液压油泵盖上表面2)以下平面为基准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主要是镗二个 32 孔2.2 液压油泵的泵盖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 ZL106。由于年产量为 4000 件,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

5、廓尺寸较小,铸造表面质量的要求高,故可采用铸造质量稳定的,适合大批生产的金属模铸造。便于铸造和加工工艺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率。2.2.2 基面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本零件而言,按照互为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本零件的下表面作为加工的粗基准,可用装夹对肩台进行加紧,利用底面定位块支承和底面作为主要定位基准,以限制 z、z 、y、y、五个自由度。再以一面定位消除x、向自由度,达到定位,目的。(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考虑到基准重合的问题,和便于装夹,采用已加工结束的上、下平面作为精基准。2.2.3 确定工艺路线表 2.1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 1 粗精铣上平面工序 2 钻 311 孔 6工序

6、3 粗精铣下平面工序 4 钻 78.5 孔工序 5 钻 23 度斜 4 孔工序 6 扩 25.5 孔并平底工序 7 扩 26 孔与 25.5工序 8 镗 232 孔及镗 孔工序 精磨大平面工序 检验入库表 2.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 1 粗精铣上平面工序 2 粗精铣下平面工序 3 钻 311 孔工序 4 钻 78.5 孔工序 5 钻 23 度斜 4 孔工序 6 扩 25.5 孔并平底工序 7 扩 26 孔与 25.5工序 8 镗 232 孔及镗 孔工序 时效去应力处理 7工序 精磨大平面工序 检验入库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第二条工艺路线不同于第一条是将增加了一道工序 9, 目的是为了提高后面精

7、加工平面的的精度,通过时效处理可以去除在前粗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加工应力,防止在成品以后出出变形,影响精度这个对零件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先加工上、下两平面,然后以下平面为精基准再加工平面上的各孔,这样便保证了,上、下两平面的平行度要求同时为加工两平面上各孔保证了垂直度要求。符合先加工面再钻孔的原则。若选第一条工艺路线, 加并且毛坯的端面与轴的轴线是否垂直决定了钻出来的孔的轴线与轴的轴线是非平行这个问题。所以发现第一条工艺路线并不可行。如果选取第二条工艺方案,先镗上、下平面各孔,然后以这些已加工的孔为精基准,从提高效率和保证精度这两个前提下,发现第二个方案比较合理。所以我决定以

8、第二个方案进行生产。具体的工艺过程见工艺卡片所示。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零件的材料 ZL106,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由于毛坯用采用金属模铸造, 毛坯尺寸的确定如图.由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工余量,实际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加工余量及最小加工余量之分。 8由于本设计规定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因此计算最大与最小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1)加工泵盖的上下平面,根据参考文献8表 4-35 和表 4-37 考虑 3mm,粗加工2mm 到金属模铸造的质量和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精加工 1mm,可达到要

9、求。2)加工 311 孔时,根据参考文献8表 4-23 考虑加工余量 1.5mm。可一次钻削加工余量 1.4mm,就可达到要求。3)加工 78.5 孔时,根据参考文献8表 4-23 考虑加工余量 1.2mm。可一次钻削加工余量 1.1mm,就可达到要求。4)钻 23 度 4 斜孔,根据参考文献8表 4-23 考虑加工余量 0.5 。可一次钻削加工余量 0 .4 mm,就可达到要求5)钻扩 26 与 25 .5 通孔 ,采用 7 的麻花钻钻孔 6)镗 232 孔,粗加工 2mm 到金属模铸造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精加工余量 0.5,即可达到加工要求7) 镗 25.5 孔时,由于粗糙度要求 ,因

10、此考虑加工余量 2.5mm。可1.6aRm一次粗加工 2mm,一次精加工 0.5 就可达到要求。2.2.5 确定切削用量工序 1:粗、精下平面(1)粗铣下平面加工条件: 9工件材料: ,铸造。机床:X52K 立式铣床。查参考文献7表 3034刀具:硬质合金三面刃圆盘铣刀(面铣刀),材料: , ,齿数15YT0Dm,此为粗齿铣刀。8Z因其单边余量:Z=2mm所以铣削深度 :pa2m每齿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3表 2.4-75,取 铣削速度 :参照f 0.12/famZV参考文献7表 3034,取 。1.3/Vs机床主轴转速 : 式(2.1)n0d式中 V铣削速度;d刀具直径。由式 2.1 机床主

11、轴转速 :n101.360254/min4Vnrd按照参考文献3表 3.1-74 实际铣削速度 :v3.1401.57/06dns进给量 : fV.28/.8/ffaZm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 m4./2/infVs 10:根据参考文献7表 2.4-81,a40am(2)精铣下平面加工条件:工件材料: HT200,铸造。机床: X52K 立式铣床。参考文献7表 3031刀具:高速钢三面刃圆盘铣刀(面铣刀): , ,齿数 12,此为15YT0Dm细齿铣刀。精铣该平面的单边余量:Z=1mm铣削深度 :pa1m每齿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7表 3031,取f 0.8/famZ铣削速度 :参照参考文献7表

12、 3031,取V.32/Vs机床主轴转速 ,由式(2.1)有:n100.3261/min14nrd按照参考文献7表 3.1-31 75实际铣削速度 :v3.140.4/06dns进给量 ,由式(1.3)有:fV.5127/60.25/ffVaZnms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 mf2./3/infms 11粗铣的切削工时被切削层长度 :由毛坯尺寸可知 , l 1lm刀具切入长度 :1l210.5()(3lDa2.401)7m刀具切出长度 :取2l走刀次数为 1机动时间 :1jt1271.3min8jmlf根据参考文献5表 2.5-45 可查得铣削的辅助时间 1.04ft精铣的切削工时被切削层长度 :由毛坯尺寸可知 l 1lm刀具切入长度 :精铣时1l10lD刀具切出长度 :取2l走刀次数为 1机动时间 :2jt12021.9min35jmlf根据参考文献5表 2.5-45 可查得铣削的辅助时间 2.04ft铣下平面的总工时为:t= + + + =1.13+1.04+1.04 +1.09=2.58min1jt2j1ft2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