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001770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禹城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禹城市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二、承办单位:1、单位名称: 禹城市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公司2、住所:禹城市三、建设地点山东省禹城市徒骇河城区段四、项目建设投资单位禹城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潍坊顺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二节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一、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 年本);- 2 -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4、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山东省禹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2、);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和产业发展分析;2、市场分析;3、建设规模;4、建设地点及建设配套条件;5、工程方案;6、环境保护、节能;7、组织管理;8、施工进度安排;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经济分析;11、风险分析。第三节 简要研究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山 东 省 禹 城 市 徒 骇 河 文 化 旅 游 风 景 区 项 目 依 据 禹 城 市 人 民 政 府 规 划的 城 市 建 设 方 案 ,沿 徒 骇 河 禹 城 城 区 段 规 划 建 设 ,自 徒 骇 河 杨 庄 大 桥上 游 825 米

3、处 起 ,跨 越 杨 庄 大 桥 、骇 河 街 桥 、京 沪 铁 路 桥 、学 院 街 桥 、鬲 津 桥 、老 西 大 桥 及 北 外 环 桥 7 座 跨 河 大 桥 ,至 北 外 环 桥 下 游 500 米- 3 -处 止 ,全 长 10 公 里 ,宽 约 300 米 ,面 积 4500 亩 。景 区 以 大 禹 文 化 、水文 化 展 示 为 核 心 ,创 新 规 划 建 设 天 演 佳 境 、运 筹 帷 幄 、九 水 象 法 、九州 河 图 、象 天 法 地 、文 明 足 迹 、时 代 韵 律 、夏 都 聚 落 、天 晷 社 稷 坛 、禅贤 台 、天 地 之 心 、五 谷 石 阵 12

4、个 特 色 鲜 明 的 主 题 景 观 ,文 化 融 入 节 点建 设 ,节 点 弘 扬 夏 禹 文 化 。建 设 全 长 3 公里的表流湿地,规划面积700 亩。经测算项目总投资 100000 万元,资金由政府投资 20000 万元,其余单位自筹。依据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保守估算接待旅客人数约 60 万人次。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两岸土地价值、市民幸福指数、客商投资热情,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文化创意企业、文化界人士、画家、民俗艺术家、商业企业来到禹城休闲、旅游、经商、居住,不仅能够推进禹城市的旅游发展,还能够带动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禹城市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重要作用。

5、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本项目依据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力的促进禹城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4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禹城市区位概况一、地理位置禹城市区位优越,市区位于省会济南 50 公里,是省会济南的“卫星城”属于济南半小 时经济圈,处于鲁 西北平原环渤海经济开发圈,京津塘和山东半岛的交汇点。禹城市道路交通发达,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 4 条设站铁路(京沪、济邯、京沪高铁、太青客运专线);2 条高速公路(京福、青银);1 条国道(308);2 条省道(101、316)穿境

6、而过,距 济南国际机场 50 公里,北京 400 公里,天津 300 公里,青岛400 公里。禹城因 4000 年前大禹在此发明水利工程技术并组织领导指挥民众冶水,取得历史性成功而得名,是大禹功成名就之地。这里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全市土地面积990 平方公里,人口 52 万,辖 9 镇、1 乡,2 个街道办事处;1 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 家上市公司。禹城自然资源丰实,基础设施完善,主城区面积 36 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 40%,被列 为国家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功能糖城、中国食品馅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中国多肽肥料生产基地、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山东省最具发

7、展潜力十佳市、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第二节 产业发展分析- 5 -一、禹城产业发展条件分析1、区位条件禹城紧邻 100 万人口的德州主城区,700 万人口的济南主城区,承接主城区产业辐射和实现差异发展的区位条件十分突出;2、自然资源条件禹城依托资源条件形成的化工、功能糖、新能源机械等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3、文化资源条件禹城具有大禹文化、龙山文化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文化资源是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条件。4、水景观条件禹城主城区依水而建,徒骇河洛北干渠穿城而过,水景观资源条件突出,具有发展水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产业的

8、良好条件。二、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发展建议基于对禹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托文化产业项目区、湿地公园项目区、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区、现代物流项目区,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将成为推动未来禹城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发展建议中,主要依托大禹文化、水文化、鬲津文化、农垦文化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拉动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和- 6 -商业服务业居住等产业发展。第三节 文化旅游产业分析一、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目标以“大禹”文化为旗帜 和符号,以齐鲁文化、 龙山文化、水文化为主题,以特色文化景观建筑为物化形态,集湿地公园、主题广场、特色桥涵、文化创意核心功能为一体,依托济南都市圈,辐射整个山

9、东地区,面向京津冀,具备吃、住、行、游、 购 、娱乐综合接待能力、产品多样的大型大禹文化主题景区。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条件1、市场条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丰厚,现已形成了以济南、泰山、青岛、曲阜为核心的“ 山水圣人”山水文化旅游体系。但由于文化 资源的产业化这一层面发展不足,对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大多仍停留在文化资源观光旅游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从这个方面,大禹文化旅游区,可以从特色市场的打造入手,以齐鲁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商业化开发为起点,逐步提升和打造山东省禹城文化产业基地。2、文化资源(1)山东省文化资源山东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五

10、千年的文明史为山东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的物质文化资源具有- 7 -很强的地域性,如曲阜孔子故里、临淄齐文化故里,泰山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民间,文学、书画、曲艺、手工艺等十分丰富。(2)禹城本地文化资源大禹文化是禹城最重要的城市名片。因此禹城本地的文化资源主要从大禹文化方面挖掘。三、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思路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各色景观是依托河道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布局特色景观,科学融合而来,景区内文化景观建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国内外成功文化旅游项目无一不是依托良好的经营获得持续的盈利得以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处理好外部形态和经营内容这对表里的关系。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

11、区的产业开发思路就是找到一种适合的文化经营模式,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引入合适的文化业态,再将经营内容纳入物质空间的过程。1、经营模式徒骇河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由于项目特殊性,经营模式上并不能单一依托“ 门票经济 ”和地产经济,投 资方、合作方和地方政府都需要从中找到自己的盈利点。从合作方来说,通过文化平台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文化产品的产出是其主要关注点,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整个项目的开发,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宣传城市品牌、拉动税收和就业是主要的目的。因此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满足各方利益关节是经营的主旨。依托优势区位条件,通过文化产- 8 -业、旅游产业和休闲业几个龙头,不断集聚人气来带动

12、地产销售,拉动文化产业和商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持续的盈利和税收保障是主要手段,最终使整个产业区成为城市产业的一部分并形成多方共盈的局面。2、经营内容凭借文化产业区,湿地公园区开发及运营方的自身条件,结合对山东省文化及旅游市场的研究及判断,文化产业区经营性产业主要是以大禹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以大禹主题为载体的观光旅游产业、以水系绿地开放空间为载体的商务休闲、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产业,以文化旅游产业延伸出来的旅游纪念品、衍生品、手工艺品,发掘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现代生产资源。从支撑这几类产业发展的条件来看,禹城市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3、空间载体各类产业经营需要相对应的空间载体,通过市场

13、分析,找准产业切入点,并为各类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在项目策划阶段安排的各类项目的空间载体与经营项目都作了一一对应的考虑,形成“两大主题、二大开放空间、十二大核心节点”的格局。(1)两大主题区文化产业和湿地公园两大主题区共同构成文化、观光旅游的空间载体,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商业居住等高品质的需求。(2)二大开放空间- 9 -文化产业区、湿地公园区有较大面积的水系和绿地开放空间,除景观绿化和休闲游憩之外,这类开放空间也被赋予了节庆及展演产业载体的功能,能够不断为文化产业创造持续的价值。文化 产业 区:结合大禹文化 长廊、禹王亭博物馆,形成大型的文化产业区。湿地公园区:结合生 态、环保、科普、教育、休闲

14、等功能,形成拥有极好的滨水景观的城区公园。四、十二大核心节点1、天演佳境:由近代伦理学专著天演论的核心思想演绎而来,整体思想表达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此处命名为“天演佳境” ,意在传达史前人类在治水,应对洪泛的过程中,与自然过程博弈的空间意象。保留原有场地自然风景河心岛,设计形式优美、有张力的木栈廊桥跨于岛之上,提供游者近距离感受自然力量的野趣空间。2、运筹帷幄:大禹时代神龟出现于洛水,身负后天洛书。场地设计上以“河 图推演” 的石 阵广场为起点,将游人 带入丰富的洛书文化亲水体验空间。暗喻大禹治水之初凭借洛书,已成竹在胸。设置亲水木栈道

15、及游船码头,提供亲水空间,充分感受徒骇河的河滨风貌。 3、九水象法:“ 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意为了解土质和水情,观天象和看风水。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转译,运用自然形式的滩涂、粗犷自然的石阵来比喻天象,风水。让游者感受自然,了解大禹治水象天- 10 -法地之深厚文化。4、九州河图:大禹得洛书遂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随地形起伏种植色彩斑斓的地被花卉,可作为拍照散步的绝佳场地。木栈长桥凌空架于花田之上,在此俯瞰一望无际的花田美景,顺着木桥前行,直达滨河小平台。花田间的砾石小路从木栈长桥下交织穿行,充满野趣。5、象天法地广场:“ 天地” ,一阴一阳也。大禹治水得盛世后,开始优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繁衍的

16、关系。于是则有了人类宜居的建筑群体及风水之地的说法。设置大型同心圆台阶水池,通过水下灯光照明和音乐喷泉,打造表现天象主题的舞台场景。圆心中央设置“滴水穿石 ”的水景雕塑,水从上空方形盒子透过环形石垂直流入水池中。周边环绕条石椅,可承载大量人群活动,此处着重突出水文化,使人与水亲近。水池上方,空中 360全景 线走廊,内视俯瞰池中天象,外视则远眺江景。6、夏都聚落:“ 夏都聚落文化” 在夏禹断代史上占有极 为重要的分量。夏禹王时代一场洪水几乎隔绝了之前三皇五帝时代的文明,大禹治水时洛水出现神龟身负后天洛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了“家天下”王朝更替的 时代,大禹治水得法而得盛世夏都。空 间设计上增设硬质铺装,依地形砌台层式毛石挡墙,建立不同小场地,给游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中央轴线打造精致水景,挡墙亦可作为园路小径,遍种桃杏。- 11 -7、文明足迹广场:作为“夏都聚落” 的延续 ,沿用其中轴对称的设计手法,结合现有场地地形,打造从堤路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