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13444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凡达生态美学思想探析摘 要:阿凡达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卡梅隆在电影中赋予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生态内涵,不断引发世人的反省与思考。电影中纳美人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智慧生物,他们崇敬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对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的栖居”的美学命题的完美诠释。纳美人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将自己与其他生物视作自然界平等的生灵万物,遵循自然之神伊娃的自然旨意和平衡,他们对自然的态度和与自然平等的相处模式,正是生态美学倡导的“复魅”图景的呈现。同时,导演卡梅隆赋予了这部影片很浓厚的女性色彩,通过影片告诉观众,自然作为人类的哺育者,理应得到人类的尊敬与爱护,只有自然母亲才是人类生活的乐土和精神寄托的

2、家园。这一思想又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美学基本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 阿凡达是一部蕴涵丰富生态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其对人类重建生态意识、重建精神家园的关注,对人类生存条件的终极思考,值得我们反复研究与探索。本文试图结合电影阿凡达的情节,系统分析影片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处在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危机丛生状况下,如何改变传统的主客二分的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找到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阿凡达 ;生态美学;诗意地栖居;“复魅”;生态女性主义 Abstract: The American film “Avatar” was widely acclaimed.

3、 In the film, Cameron, the director, endows it with rich humanistic value and profound ecological connotation, which triggers reflections and introspections. In the movie the Navi as intelligent creatures of the planet Pandora lives life respecting nature and conforming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wis

4、dom, which is a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f Heideggers “poetic habitation”. The Navi, with reverence to nature, view themselves equal with other creatures and follow the god of nature, who puts forward the natural decree and balance.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nature and the way of getting along with nat

5、ure ar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e?enchantment” advocated by ecological aesthetics. At the same time, Cameron has given the film a strong feminine color, which suggests that nature as the nurturer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loved by everyone. Only nature is the paradise of human life an

6、d spiritual homeland,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basic idea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of “ecological feminism”. Therefore, the film “Avatar” is an artistic work with abundant ecological aesthetic value, which deserves researches and explorations in its concern of human survival conditions and consid

7、erations in restoring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rebuilding spiritual home. Through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thoughts contained in the film “Avata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references and enlightenment to help u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and realize the har

8、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under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ecosystem imbalance and ecological crisis. Key word: Avatar; ecoaesthetics; poetic habitation; “re?enchantment” ; ecofeminism 自人类诞生,人类就是地球上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依赖大自然所提供的水、氧气等一切必需品,人类的辛勤劳动也能够让自然呈现出更美好的状态。但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

9、地的变化。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支持下,人类逐渐忘记了应该受制于雄伟壮丽大自然的客观事实,自然成为被人类征服控制利用的对象。如今,全球范围内呼吁环保的声音不断涌现,愈来愈多的影视文学作品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省视人类过去的错误行径,发出保护生态的声音。 2010 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 3D 电影阿凡达一经推出,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浪潮。影片中层层递进的剧情和虚构的潘多拉星球的美景让人大呼过瘾,但卡梅隆则更多的是赋予了阿凡达丰富的生态思想和内涵,反映出他对人类历史过往的反思以及对当今生态失衡的担心。在他看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人类社会正常有序地发展,自然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才能得以

10、逐渐好转。 一、蓝色纳美人“诗意地栖居” 卡梅隆在阿凡达这部电影里,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制作出了如仙境般的外星自然场景,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其奇幻的画面所吸引,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卡梅隆在深层想要表达的电影内涵他对纳美人美丽和谐生活的细致描写,恰恰与当前深受环境问题困扰的地球人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影片中纳美人在潘多拉星球上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让人心生向往,使人联想起“诗意地栖居”这一生态美学的命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是谁以及人将自己安居于何处”反复思考时,在追忆一文中提出了“诗意地栖居”这一美学命题。他通过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阐述自己的

11、看法:“一切劳作和活动,建造和照料,都是文化 。而文化始终只是并且永远就是一种栖居的结果。这种栖居确实诗意的。 ”1 在海德格尔生活的 20 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资本家对资本的贪婪索取和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迷信,使得人类的自负空前膨胀,资源破坏和自然失衡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题。海德格尔深刻认识到这种无节制发展背后的巨大危机,他试图通过审美的途径让人们摆脱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依赖和迷恋,尝试将人类带入“诗意地栖居”状态中。他在筑?居?思中谈到:“终有一死者栖居着,因为他们拯救大地。拯救不仅是使某物摆脱危险;拯救的真正意思是把某物释放到它的本己的本质中。拯救大地远非利用大地,甚或

12、耗尽大地。对大地的拯救并不控制大地,并不征服大地这还只是无限制的掠夺的一个步骤而已。 ”2 在他看来,要做到“诗意地栖居”就必须要爱护自然、拯救大地,摆脱对大地的征服和控制,使之回归于本己的特性,进而使人类在这片大地上美好的生存。虽然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越发严重的“技术栖居”而提出的,但其内涵和当今的生态美学观却有着很大的契合。生态美学要求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恰恰与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命题相吻合。 “诗意地栖居”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成为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 潘多拉星球展现给观众们的是如伊甸园般的梦幻、静谧而又壮观

13、的原始生态环境,星罗密布般悬浮在空中的山峰,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的五彩斑斓,灵魂圣树的种子如海里的水母一般在空中轻轻游弋,淳朴的蓝色纳美人的尊崇自然。这样的画面与我们千疮百孔的地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电影世界的美好与和谐让观众轻易想起东晋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这是陶渊明心中所追求的理想乐园,也是人们纷纷向往的生活环境。卡梅隆在阿凡达中刻画出超乎想象的这个与世无争的乌托邦,与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栖居”的愿望产生了共鸣。 反思自我

14、与梦幻场景的冲突不禁让观众自然地产生回归大地、回归本真的冲动。在这样的冲突背景下, “诗意地栖居”悄然进入观众对本我追求的思考之中,纳美人“诗意地栖居”的直观展现,其目的正是为了唤醒人类对自然的珍视,莫等到自然的诗意尽失,人类再追悔莫及。卡梅隆正是想通过这样强烈的反差对比呈献给观众人类丑陋的一面,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冲动和意识。正如他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采访时谈到的:“想到我们人类历史上这样或那样的过往,我们犯过的错误,人类是重新学会处理与外在世界关系的时候了,因为这关系已经影响到我们的将来。 ”2 二、潘多拉星球的人居环境对“复魅”图景的展现 “魅”指古代农业社会由于科技的不

15、发达,人们对自然界中无法解释、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神秘感、恐惧感、敬畏感。影片中纳美人对潘多拉星球所产生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反应可以看做是对自然之神伊娃(Eywa)的“魅” 。在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由于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很多过去人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逐渐被人类所熟悉和认识,自然也逐渐褪去了“魅”的色彩,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祛魅”这一概念恰当地表达了人类知识的进步。在他看来, “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人们不必再像相

16、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3。在这种信念的强大驱动下,人类漫长的祛魅过程最终演变成工具理性的高度膨胀,在工具理性指导下的行为,被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只要能达到目的,行动者不在乎手段是否合乎人伦道德和自然法则。在阿凡达中,卡梅隆展示了在工具理性操控下“祛魅”的地球人给潘多拉星球带来的灾难。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数光年外发现了潘多拉星球上丰富的稀有矿藏并建立了开采基地。基地中的一切工作都以采矿公司的经济利益为核心,人类为了得到矿藏甚至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形的纳美人种阿凡达,目的是接近并融入纳美人的生活,获取更多有利的情报,为采矿扫除障碍。在“阿凡达”计划无果之后,采矿公司抛开耐性和人性,带着丑恶的真实目的,强行用武力推平了村庄,并惨无人道地对纳美人进行狂轰滥炸。 无情贪婪的人类暴行打破了潘多拉这个美丽星球的宁静,却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