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01237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教材,组课施教浅谈苏教版语文七上的教学设想,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张立成2010年8月30日,内容提要:,理念领悟教材简析 设计例举,一、理念领悟,“更上一层楼”的意识 海上塔“思想”照我去战斗教育思想决定你的教学走向,1、重温“课标”的相关理念,“课标”非常重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教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对教材的科学处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都应该予以充分关注并力求做出成效。,(1)在教材编写建议方面:,强调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

2、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2)在教学建议方面:,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在评价建议方面:,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2、“课程智慧”理论,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

3、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即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吃透”教材,“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 “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内容的顺序。 “整合”教材,即不仅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并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 “解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

4、,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2)“补充”教材,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3)“更新”教材,“更新教材”也可以视为“补充教材”的形式。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内容替换部分或绝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而“补充教材”虽然也更新了教材,但以维护原有的

5、教材为前提。“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间。有的教师,凭借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经历,提供了大量有教学价值的课程材料。 这样的教学才可称得上是“登堂入室”。,二、教材简析,强化由整体到局部的意识抄家底横岭侧峰了然胸知晓程度决定你的施教深度,1、苏教版教材内容和结构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特质。,内容上,注意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结构上,实验教科书围绕“单元主题”,把读写听说、综合活动和专题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 一个单元、全册书、一套教材固然是大小不等的结构优化的综合体

6、,就是教材的每个局部,也具有综合性。 教科书内容结构的整合优化,往往通过“探究练习”题来“穿针引线”,从内部融合读写听说;外部则与社会生活、与平行学科相沟通。,2、苏教版教材实践系统的构建,合成单元的设计。围绕主题词把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加以优化整合,使之彼此渗透,互相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相关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某一主题活动把读写听说综合在一起,集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设计。把读整本书引人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能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初步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专题的设计。集中地体现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

7、习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着眼于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作文、口语交际情景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布设情境。不解析作文技法,不大谈口语交际理论,而是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从而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文章。,3、苏教版教材操作系统的开放互动,“探究练习”、活动、专题的设计是改革的重点。着眼点是变单纯继承性学习为自主创造性学习;变被动机械训练为主动求知;变封闭为开放;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探究练习”:每课34题,题目的设计不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分析上,着重引导学生去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自己去探求问题

8、的答案。在这个基点上选择题点,设计题型,确立题的量和度。例如: 七年级上册有85条“探究练习”,其中属于感知的23条,揣摩品味、语言运用的21条,多解创意的20条,比较阅读的4条,记忆积累的17条。而85条中联系生活。沟通学科的占72。,4、苏教版语文全书设计特色:,单元合成式 言语实践式 布设情境式 整本书导读式 跨学科综合式 探究讨论式,5、苏教版教材的美中不足,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缺乏准确定位:教者的水准不一导致对教材理解的层次不一,必然会影响教者将教材设计意图发挥的水平。如果有了切实的适中层次的实现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定位目标,教师就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造性、个性化地实施目标的过程;且在

9、适中层次的定位目标下实施教学,就可既缩短教学效果的差距、又给更高层次的教学留有空间。倘若教材在单元主题词中能加进一些教学内容的明确的定性要求,会更有利于教师直接进行准确目标下的定位教学。当然,即使有了定性的目标要求,具体实施手段仍需要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方法和创造性的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选文示范性存有争议:,一是工具性弱势。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中所选的沈复的幼时记趣,其实放在七年级(下)中的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才更为合理就有人提出,有些课文“可以放在这个单元,也可以放在哪个单元,其界限是模糊的,其功能也是模糊的。” 二是人文性争议。备受争议的甜甜的泥土之“后妈概念”,人的高贵

10、在于灵魂之“死亡说”,窗之“大善招致早死”,等等。,知识的随文学习缺少示范:,知识:语法、修辞、文章、逻辑等首先要靠教材引导示范其次再靠教师指导学习,由这些美中不足得到的启示:,一是科学合理地对待语文的工具性二是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定位教学目标三是主动参与文本的取舍与内容的增删四是谁都可以成为“随文”学知识的好手,6、通过比较看七年级教材,初步结果:(1)体现人本、整合、灵活、开放、亲切、精美的特色(不变)(2)有层级设计(变),7、通过比较看七上(之一):,初步结果:(1)七上选文重吸引与享受,体现基础性,不如七下选文多样与丰富。(2)单元课文与实践活动的呼应与整合。(3)口语交际:有的是基本规

11、范,有的是训练项目,可渗透在阅读和实践活动中进行。,通过比较看七上(之二):,初步结果:(1)七上的基础性,鲜明的能级层递性。(2)突显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写作训练。(3)基本理念与基础规范的长线行为延伸任重而道远。(4)修改与写作应如影相随。,通过比较看七上(之三):,初步结果:(1)诗文的欣赏价值与语文的实用价值应在七上逐步体现。(2)诵读欣赏理应成为亮丽的风景。(3)重要知识理当予以重视,像七上中的对联,书信,描写方法,文体知识等。常用实词、虚词亦可与对联一起学习。,二、设计例举,坚定“整合”信念,提高组课水平必杀技“组课施教”赢来独孤求败招数的无痕组合决定你的武功修养,1、初识“专题组课

12、式”教学,(1)专题整合,就是用专题的形式把以教材为主兼及其它的教学内容按照“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划分成若干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也指在专题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分配各专题的教学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专题的先后顺序,精选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由不同专题组成的教学体系。,(2)“专题整合式”的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围绕专题,在教师的协助和共同参与下自主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不断地阅读、思考、探究、创作、积累等,从而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这既是使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模式,也是培养学生使用

13、合适的工具、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知识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3)组课,即一组课,是围绕确定的专题设计的一组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课,它有各种不同课型的课组成。它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性,这一组课是围绕所确定的专题展开的,其目标指向十分明确。二是整体性,这一组课虽然有若干节课组成,但它是相互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它追求的是整体效益和综合效应。三是动态性,这一组课的具体课型都是可以共同研究、相互借鉴和不断创新的,既有相对固定的基本模式,又是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和因课而异的,是规定性和生成性、发展性的融

14、合与相生。,2、七上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另见word文档),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例一:到民间采风去专题组课教学设计,本单元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几篇文章,语言朴实,乡土气息较为浓厚。有细说传统节日风俗的,有介绍地方特有风情的,还有表达浓浓的故土情结的,

15、仿佛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这些文章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不少学生对家乡风情及特色却是比较淡然和漠视。基于此,整合文本资源,设计到民间采风去这一专题,在让学生学习部分风俗的同时,也能提高观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学习并概括作品中涉及的乡土风俗与民情,感受其中的乐趣。学习并借鉴介绍民俗风情的多种表达方式。调查并了解家乡的民俗和特色,抒写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主要流程:,第一课时:绍兴风情一日游看社戏,吃罗汉豆1.了解:偷豆和看戏之事。2.品味:偷豆和看戏之人。3.感悟:偷豆和看戏之情。第二课时:传统民俗体验游过端午,享受春节(一)导游介绍:沈从文、刘绍棠(自

16、我介绍)(二)旅行路线:走进寻常百姓家来到河街看赛船自由下水捉鸭子欢欢喜喜过大年。(三)评价:(1)详略得当。(2)时间顺序。(3)多种表达方式的并用。(四)体验游感悟:对民俗风情加以评价。对民俗逐渐减少现象加以思考第三课时:乡土发现民俗调查调查访问当地民间,完成一份乡土发现的手抄报。(可以配有关图片)第四课时:家乡素描我眼中的家乡 在乡土发现的基础上,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力求写出家乡的独特个性,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二:民俗旧来的意味专题组课教学设计,本专题借助于原有的单元体系,未作任何调整,以四组课文形成一个专题,在“整合”层面多作了些思考。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社戏,并将它与其它文章进行比较探究,提炼出该类文章背后作者对“旧来的意味”所体现出来的共性情结。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寻找写作该类文章的突破口“人生经验通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