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00987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11.矿井概况1.1 交通位置该井田位于太原市东北,距市中心约 16km,行政区划隶属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37141123859,北纬 375556375756。矿井交通较为便利,西距北同蒲铁路皇后园站 6km,西距大运高速公路约 5km。西南距太原市中心约 16km。1.2 地形地貌矿区属低山黄土丘陵地貌,沟谷发育,多呈“V”字型,大多为黄土覆盖,基岩只零星出露。本井田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山梁,高程为 1123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沟底,高程为 925m,高差约 198m。 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沟谷中平时无水

2、,遇暴雨常发洪水,但雨后很快水退沟干,水流向西北汇入杨兴河,再向西南汇入汾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1.3 气候特征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绵长寒冷。年平均气温 9.4,1 月份平均7,7 月份平均 23. 7;年降水量最小 172.1mm,最大 632.6mm,多年平均降水量 457.8mm,冬春两季降水少,夏末秋初降水较大,降水量集中在7、8、9 三个月。无霜期 17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 77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 25m/s。1.4 地震据有关资料,近百年来本区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本

3、区地震设防烈度 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 0.20g。1.5 邻近矿井矿井由寨沟煤矿、窑头煤矿、桃园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井田内寨沟煤矿、窑头煤矿、桃园煤矿均已关闭,井田内无其它生产、在建、停采的小窑或古窑。井田西为朝阳煤矿(已关闭)和葫芦套煤矿(已关闭) 。经调查,各矿与本矿均没有越界开采的行为,对本矿的开采不会选成危害。1.6 煤田开发简史原寨沟矿为国有企业,于 1986年建井,1988 年投产。2006 年 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 44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 13号 15号煤层,井田面积 2.3224km2,核实生产能力为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2150kt/a。该矿原采用两个

4、斜井开拓,其中主斜井担负矿井全部提升任务,是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斜井只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是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原桃园煤矿 1980年 3月建矿,1982 年 5月投产,主副井均为斜井开拓,生产能力 9万t/a,开采 15号煤层,采用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属低瓦斯矿井。原窑头煤矿 1976年 4月建矿,1977 年 8月投产,主副井均为斜井开拓,生产能力 9万t/a,开采 15号煤层。1986 年井田南部又建设窑头二坑,2002 年投产开采 15号煤层,采用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1.91m3/t,属低瓦斯矿井。2009年,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

5、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28 号文件“关于太原市晋源区(部分)杏花岭区、小店区、万柏林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太原市杏花岭区寨沟煤矿、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煤矿、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桃园煤矿属参加兼并重组矿井,由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兼并重组,重组后名称为太原东山东兴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井田面积 5.65km2,批准开采 15号煤层,生产能力0.90Mt/a。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32.采区地质概况2.1 概况2.1.1 采区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一采区位于井田东部,东以 15号煤层露头煤柱为界,南以煤矿边界煤柱为界,西以 F3断层和集中轨道大巷煤柱为界,北以原

6、桃园煤矿采空区煤柱和煤矿边界煤柱为界。2.1.2 井上下对照关系对应地表为窑头与李家山结合部一带,地貌为山地,无建筑物和大的水体,回采后,对地表建筑无影响。2.2 采区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2.2.1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2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b) 、上统太原组(C 3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 、下石盒子组(P 1x) 、上第三系上新统(N 2)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 2+3) 。基岩大部为黄土覆盖,只在井田南部有零星出露。1、上马家沟组(O 2s)在长沟勘探区 57号钻孔揭露厚度 203.89m。底部为灰色石灰岩,其上呈蜂窝状,岩溶较发育。中

7、部为两层巨厚层状灰色白云质灰岩。上部灰岩呈豹皮状,下部含泥质,溶洞较发育。顶部为泥灰岩或角砾状泥灰岩含大量脉状石膏。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 2f)为含煤地层基底,厚 83.68127.26m,按岩性可分三段(1)下段:灰色角砾状石灰岩、泥灰岩。底部泥灰岩含泥质较多,具可塑性。其上石灰岩质纯,溶洞及裂隙较发育。有时底部呈角砾状灰岩,上部为灰岩、泥灰岩互层,溶洞发育时才蜂窝状。(2)中段:深灰色角砾状泥灰岩,棱角状及次棱角状,含大量石膏脉,呈纤维状,泥灰岩中夹透镜状的灰白色晶质石膏,有的呈厚层状石膏,含泥质。本段厚度变化较大,与有无石膏矿及其多少成正比。(3)上段: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泥灰岩、

8、夹白云质泥灰岩,裂隙溶洞较发育,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填充。本段顶部风化面灰岩为灰褐色硅质灰岩,由灰色中粗晶钙质团块,绿灰色硅质团块,浅褐色菱铁质泥质团块组成,含分散状黄铁矿。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4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b)与下伏峰峰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厚 22.3750.28m,平均厚 31.15m。底部为黄铁矿和铝土岩,据长沟勘探区地质报告,黄铁矿层呈鸡窝状不稳定,厚 0.714.01m,平均1.72m;其上为铝土泥岩。中部为灰色粉砂岩夹薄层泥岩及煤线,局部夹灰岩。顶部为泥岩夹薄层粉砂岩。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t)以 K1砂岩为基底,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厚度为 99

9、.45119.57m,平均 107.61m,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分三段:下段(C 3t1):从 K1中砂岩底到 15号煤层顶,厚 27.4042.50m,平均 35.58m。底部为K1中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有时含砾,分选磨园度差,胶结较好。其上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夹粉细砂岩,顶部为全区稳定可采的 15号煤层。中段(C 3t2):从 L1灰岩底至 L3灰岩顶,厚 32.9159.20m,平均 47.41m。L 1灰岩为 15号煤层顶板。L 1灰岩又名南窑沟灰岩,以泥灰岩为主,含丰富的动物碎屑化石。其上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发育有 K2石灰岩,K 2石灰岩又名关门沟灰岩,质较纯

10、,富含动物碎屑化石。L 3石灰岩位于该段顶部,13 号煤层之上,又名石齐凹灰岩,以泥灰岩为主,富含动物碎屑化石。13号煤层厚度薄,不可采。上段(C 3t3):自 L3石灰岩顶至 L4石灰岩顶,厚度 15.1030.54m,平均 24.62m。L 3石灰岩之上为窑头砂岩,窑头砂岩系中细砂岩,以石英为主,含喷出岩屑及石英片岩屑,分选性、磨园度差,含大量浅海动物化石,具叠层或叠锥构造;L 4石灰岩又名瓜地沟灰岩,位于太原组顶部,厚度不稳定,在井田东部尖灭;局部发育 11号煤层,不可采。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由灰、深灰色泥岩及灰、灰白色砂岩和薄煤层组成,是本井田含煤地层之一。含煤 2层:自上

11、而下依次为 3、6 号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底部以 K3砂岩与太原组分界,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在井田东部剥蚀,赋存厚度为 66.5098.86m,平均 79.92m。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1x)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井田内大部遭剥蚀,只残留于井田西北部向斜轴部,最大残留厚度50m 左右。由灰、黄绿、灰绿色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夹不稳定薄煤层,底部为灰色、灰绿色粗细粒砂岩(K 4砂岩) ,厚 2.4611.60m,平均7.31m。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57、上第三系上新统(N 2)不整合覆盖于基岩之上,底部为灰黄色砂砾层,其顶部胶结

12、甚好,下部胶结疏散。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性以棕红色、紫红色粘土夹层数不等的砾石层和砾岩透镜体组成。厚 025m,平均 15m左右。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 2+3)为一套红黄色、棕黄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层和底砾石组成。砾石以石灰岩、砂岩为主,次棱角状,分选不好,局部含较多的砂砾石透镜体,在砂质粘土中可见少量动物残骸及较多的植物根部印痕,黄土中含砂质较多。本组广泛分布于山脊、山坡上,厚度 080.00m,平均 30m左右。2.2.2 水文地质矿区近年平均降水量为 466.6mm,属于干旱地区,本井田地形坡度较陡,植被不太发育,有利于自然排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条件差。井田 15号

13、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强。15号煤层底板标高位于奥灰水位之上,奥灰岩溶水对井田生产无影响。本井田采(古)空积水的主要危害为同层开采,经调查井田内现有 5处采(古)空积水区,但也不能排除其它采空区今后会有积水的可能性,因此在今后开采至采空区附近时要提前打钻探测,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以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2.3 地质构造井田位于

14、沁水煤田东山矿区东北边缘,东山向斜西翼的转折部,总体构造为一组北西向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井田共揭露断层 8条,除 F8断层为地面填图而来外,其它均为井下巷道揭露,这些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 315m,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其特征如下:F1断层,位于井田北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66E,倾向 SE,倾角 75,断层落差 3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380米。F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86W,倾向 S,倾角 45,断层落差 6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240米。F3 断层,位于井田北中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30W,倾向 SW,倾角 70,断层落差 5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15、范本6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1550米。F4 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S,倾向 W ,倾角 70,断层落差 15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900米。F5 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62W,倾向 SW,倾角 75,断层落差 5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650米。F6 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57W,倾向 SW,倾角 75,断层落差10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1230米。F7 断层,位于井田中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59W,倾向 NE,倾角 75,断层落差 10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1150米。F8 断层,位于井田南部,属于正断层,走向 N

16、83E,倾向 N,倾角 75,断层落差 5米,断层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570米。2.4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1、含煤性太原组地层厚 99.45119.57m,平均 107.61m,含煤 3层,分别为 11、13、15 号煤层,其中 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11、13 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平均煤层总厚 6.97m,其中可采煤层平均厚 5.83m,含煤系数 6.48%,可采含煤系数 5.42%。山西组地层厚 66.5098.86m,平均 79.92m,含煤 2层,分别为 3、6 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平均煤层总厚 0.81m,含煤系数 1.01%。本井田含煤地层总厚 187.53m,平均煤层总厚 7.78m,其中可采煤层平均厚 5.83m,含煤系数 4.15%,可采含煤系数 3.11%。2、可采煤层井田唯一的可采煤层为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全区稳定可采,厚度5.106.75m,平均 5.83m,上距 13号煤层 3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