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007676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30 分)主要针对一维(直杆)问题,撰写一篇论文,对有限元位移法的原理作一般性概括和论述。要求论文论及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的数学、力学基础和基本思想;2)有限元法求解的原理和过程,推导所有计算列式;对基本概念和符号进行解释和讨论;3)收敛性、收敛准则及其数学、力学意义的讨论。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一、 有限单元法的起源有限单元法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甚至更早些时间,基本思路来源于固体力学中矩阵位移法的发展和工程师对结构相似性的直觉判断。对不同结构的杆系、不同的载荷,用矩阵位移法求解都可以得到统一的公式。在 195

2、2-1953 年期间,RWClough 和 MJTurner 在分析飞机三角翼振动问题时,提出了把平面应力三角形或矩形板组合起来表达机翼刚度的方法,当时被称为直接刚度法。1956 年 MJTurner,RWClough,HCMartin,LJTopp 在纽约举行的航空学会年会上发表论文Stiffness and deflection analysis of complex structures(复杂结构的刚度和变形分析)介绍了这种新的计算方法,从而将矩阵位移法推广推广到求解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它们把平面板壳结构划分为一个个三角形和矩形的“单元” ,利用单元中近似位移函数,求得单元节点力与结点

3、位移关系的单元刚度矩阵。1960 年,RWClough 在论文The finite element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平面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法)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单元(Finite Element)这一术语,他也因此被称为“有限单元之父”二、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有限元法是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正如 OCZienkiewicz 所说的:“人类思维的限制在于不能通过一步运算就掌握复杂环境和事物的行为。因此,先把所有系统分解为它们的元件或单元,这些元件的行为已经被充分的了解,再把元件重新组装成原来的系统来研究系统的行为” 。可以看出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

4、一组由有限个单元组成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来加以分析。三、 有限单元法的数学基础当有限单元法成功的应用于求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之后,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否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求解其他连续介质问题。在寻找连续介质问题近似算法的时候,数学家们发展了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四、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建立研究对象的近似模型 将研究对象分割成有限数量的单元 用标准方法对每一个单元提出一个近似解 将所有单元按标准方法组合成一个与原有系统近似的系统 用数值方法求解这个近似系统 计算结果处理与结构验证五、 一维杆的有限位移法分析本文以一维直杆的分析为例子,研

5、究有限元位移法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 虚位移原理推到一维直杆单元的刚度方程如下图所示一维直杆,已知直杆杆长为 L,横截面积为 A,材料弹性模量为 E,所受轴向分布载荷集度为 q(x)。杆端位移分别记为ui,u j,杆端力分别记为 Si,S j。Aq(x)i jSi Sjui ujxa设局部坐标系下杆中 A 点的坐标为 xa,因为只有两个边界条件ui,u j,因此杆轴任意一点(例如 A 点)的位移可假设为abx式中 a,b 为待定常数。它们可由杆端位移条件来确定:jiiuabL将式代入式可得: (1)ijxuuL若引入无量纲变量:xL则式(3)可改写成:iijijjuuNuNeN式中 1i j称为

6、形函数,矩阵 N 称作形函数矩阵;矩阵 ue称为杆端位移矩阵或节点位移矩阵。由式(4)可以看出,形函数具有如下性质:1、 本端为 1,它端为零(0)(0)1i ji jN2、 任意一点总和为 1()()ijN现采用虚位移原理给出该杆单元的特性公式,设杆端 i,j 分别产生虚位移 ,由此引起的单元内任意一点的虚位移为:,iju TijueN又12jidNduxxLBe e eeeNuuB式中 B 为应变矩阵。由此可得 eBu又 1EELe euu根据虚位移原理:对任意虚位移,外力所做的总虚功恒等于变形体所接受的总虚变形功,即 W外 变所以有 0 00qxqx()qxL LT TLTddxde e

7、 eeeSuuSNuSu外 00 0()LL LTT TTWAdxEAEAdx eee euBuBu变由 外 变可得:0 0(qx)()L LTTTdEAdx ee eSNuBu即 0 0(qx)()L LTTTdEAdxeSNuB若记 0qxLTeEdF0LTeEABK称为该杆单元等效节点载荷; 局部坐标单元刚度矩阵。eFe所以可得单元刚度方程: eEeSKu式中单元刚度矩阵的显式为: 1eAL可见单元刚度矩阵具有对称性。即单元刚度矩阵的每一个元素可写成 0LjiijdNKEAdxx 将一维直杆离散为三个单元进行分析现考虑下图所示一维直杆:长度为 L,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 h1,h

8、2,h 3;对于单元,节点位移分别为 u1,u 2,对应形函数为 N1,N 2;由 0LjiijdNKEAdxx得:又对于单元、,形函数 N1=0;对单元,形函数 N2=0;对单元,形函数 N3=0;对于单元、,形函数 N4=0。因此可得:式中 分别对应于单元,。123, ,且对于单元, 1211xxNh对于单元, 2322对于单元, 34331xxNh所以 11 11 201hdEAKEAdxdxx h112112 201hNxxdx13140,K1 2222 22001 2121()()hhdNdNEAxEAdxxxhEAh223223 0221()hdNEAKdxEAxh402 3333

9、 330022 32311()()hhdNdNKEAxEAdxxxhEAh333434 0331()hdNEAKxEAx h33444 203hEAddxdxx所以单元整体刚度矩阵 111222233330101hhhEAhh K整体单元刚度矩阵元素 的物理意义为:j 节点在 x 方向产生单位iK位移时,在节点 i 上需施加的节点力。又由单元等效节点载荷 0 0qxqxLL TeTE ijdNdxFN可得:每一节点等效载荷分别为:1 2 344 44()()()fNqxdNqxdNqxdR又对于单元、,形函数 N1=0;对单元,形函数 N2=0;对单元,形函数 N3=0;对于单元、,形函数 N

10、4=0。所以有:344()fNqxdR以上四式可写为:342()fNqxdR式中: ,表示单元 e 的形函数 ;在本例子中,e=1、2、3,ek kNk=1、2;而且有he 表示单元长度。所以有由单元刚度方程可得: 23121111 23321 322 222232323342()0 () )(01xxahhu xxaahhhEA xh 2344324343 )()xaRh 例:假设 A, E, L, a, 和 R 都等于 1。且 ,则有 ,x 1 123hh3= 0, x2 = 1 / 3, x3 = 2 / 3, x4 = 1,由整体单元刚度方程得:对于单元 e(e=、)可写出其位移函数:

11、应变为:由 得每个单元的应力:下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有限元解和精确解的比较:图 1 位移对比图 2 应力对比二、分析与计算(40 分)1、图示两个结构和单元相似,方位相同的平面应力有限元模型,两模型的单元厚度和材料相同。两个模型右端单元边上受均匀剪切面力。对于下列 2 种情况,试根据有限元法和力学有关知识来分析两个模型求解后对应节点的位移值和对应单元的应力值之间的关系:1)两个模型面力的合力相等;2)两个模型面力的集度相等。 (10 分)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对(a)图,各节点坐标点号 x 坐标 y 坐标 点号 x 坐标 y 坐标1 40 0 4 20 202 40 20 5 0 03

12、 20 0 6 0 20单元节点信息数组可记为 421365单元,面积 ,由式05.0A(a)mjixcybajmijji ,可得 023311cb由式 (b) ,单元几何矩阵为mjicbABiiiei ,021 10012020241为了计算简便,可设 =0 且为单位厚度,弹性矩阵大为简化,由式,可得21012ED5.01ED由式 (c) ,得单元的应力矩阵eeeeSB 1001240101241 EES由式 (d) ,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为eTeTe DBtAdBtKe 100123200114)1()1( EStABT根据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可得 )()4()3()2( KK对(b)各节点坐

13、标点号 x 坐标 y 坐标 点号 x 坐标 y 坐标1 20 0 4 10 102 20 10 5 0 03 10 0 6 0 10单元节点信息数组可记为: 421365单元,面积 ,由式(a)可计算出50.01)(A13322cb由式(b) ,单元几何矩阵为 100101011B由式(c)得单元的应力矩阵 100122505011EES由式(d)得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10012320014)1()1( EStABKT同理由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可得 )()4()3()2( KK综上可知,两个模型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均相同,所以它们的总刚度矩阵也相同,即(3)(4)()(3)(3)(4)112112

14、2(3)()(2)(3)()(3)(1)()(2)1345364 424 4(1) (1)(53 5560000kkkkKkkk 1)2(2) 266463 0101010236214001010262k 310010023 当两个模型面力的合力相等,它们的载荷列阵都为 56002 TPFUV 位移列阵为 12340Tuvuv形成整体平衡方程 K=F位移约束条件为 ,将此约束条件引入整体刚度方程,对56其用“化一置零法”处理。即 F3012010231061204600010 1234000uvPuv由上式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模型求解后对应节点的位移相等。有整体节点位移获取单元节点位移,所以对应的单元节点位移也相等。以单元为例,两种模型应力矩阵的关系 ,又由 可(1)()2baSS得,模型(b)中单元的应力是模型(a)的 2 倍,其它单元可得到类似的结论。当两个模型面力的集度相等,可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