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驱走酷暑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0766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驱走酷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心”驱走酷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心”驱走酷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心”驱走酷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驱走酷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驱走酷暑在我国古诗浩瀚的海洋中,有一束独特的浪花,它能使人们在炎炎酷暑中,感受到沁心的清凉,它就是古代诗人写的消暑纳凉诗。 古代消暑纳凉诗中有写利用临水的亭台楼榭消暑乘凉的,如唐代诗人李嘉裕在竹楼一诗中写道:“傲更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时对水鸥。 ”有写在绿树葱茏、田野开阔的农家躲避暑热的,如宋代诗人陆游在六七月山中甚凉一诗中写道:“城市方炎热,村墟乃乐凉。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 ”有写在深山中流连忘返,感受山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如元代释英在山中景中云:“六月山深处,轻风凉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 ”有写在深山古寺中品茶休闲、消除烦热的,如宋代梅尧臣

2、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中云:“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还有提醒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料和轻巧宽大的纱帽,以抵御盛夏的燥热和骄阳的,如唐代白居易在夏日作中所写的,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与这些描写利用亭台楼榭、农舍、深山、古寺,甚至衣物避暑纳凉的诗句不同,下面两首古诗为人们介绍了一种独特的驱走酷暑的方法。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消暑 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 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宋?温革琐碎录 (引诗) 无论是白居易的“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还

3、是温革所引述的“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说的都是“心静自然凉”这个为医学和心理学证明了的消暑驱热好方法。从医学角度看,当人的情绪激动或思虑过度时,体表微循环会加快,从而产生很多热量,在酷夏中就会感觉热上加热;而当人的情绪和缓,思绪平静时,体表微循环会减弱,产生的?崃考跎伲?就会在酷夏中感觉凉快一些。而从心理层面讲,心理负担大、情绪急躁的时候,容易把对外界的感受,如天气炎热放大,本来没那么热也会感觉热得难以忍受;而如果卸去心理负担,平复情绪,则会转移对炎热的关注度,温度再高,也不会感觉酷热难耐了。正如内经所强调的: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