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99061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Family education on infant social interaction effect专业: 学前教育班级: 10 春姓名: 学号: 3指导老师:论文完成时间:2011 年 9 月 30 日目录一、社会交往的重要性1(一)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1(二)交往有力地促进孩子个性发展1(三)交往促进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建立1(四)交往还能帮助孩子逐步学习1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1(一)溺爱型与放任型1(二)民主型与支配型2(三)严厉管教型与宽容型2三、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3(一)营造适合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环境31.和谐

2、家庭气氛的营造 42.循循善诱,感染幼儿 53. 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54. 孩子也是“小大人”6(二)为幼儿创造更多社会交往的机会6(三)为幼儿树立好榜样7参考文献8致谢9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摘要交往有力地促进孩子个性发展,对孩子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善于与人交往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家庭是个体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个体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因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长远的。本文针对民主型与支配型、严厉管教型与宽容型、溺爱型与放任型。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在和谐的氛围中幼儿得到更多的体验,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之一。幼儿需要与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交往能力。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巧也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之一。总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家长在其中的作用相当于是催化剂,促使幼儿与社会发生反应,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使之适应社会。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Abstract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promote chil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4、, childrens personality, mood, emotion, mental ability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ability, guides the child is good at dealing with people is every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The family is the individual original living environ

5、ment, is the individual to accept men at their birth place education. So the way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effects are particularly profound, long-term.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mocracy and dominant, strict discipline and tolerance, sp

6、oiling and laissez faire. The harmonizing atmosphere of a family of infant ment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armonious atmosphere children get more experie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For children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exchanges is to cultivate child

7、rens ability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way. Children need and person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to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Make oneself an example, do young children s example, teach children some communication skills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w

8、ay.In conclusion, way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 plays a role of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While parents in the role of the equivalent of catalyst, to young children and social reactions to occur, in the parents help and guidance, master of social skills, so a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9、.Key words:the environment of family ;children ;Social interaction1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一、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一)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交往,需要与社会融合。孩子从小时候起,就有强烈的寻找伙伴进行交往活动的倾向,这是合群的一种反映。(二)交往有力地促进孩子个性发展在交往中为孩子提供了观察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机会,使孩子能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认识和自评价的发展。再与同伴的交往中,会学到许

10、多与人相处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一天中保持心情快乐,易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三)交往促进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建立在交往中,特别是同伴交往,他们的对话、游戏、竞争都是平等的,他们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感情,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是孩子产生和发展友谊感的基础。(四)交往还能帮助孩子逐步学习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范,发展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能力。交往是孩子成长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天然营养剂,父母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子女主动与人交往。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一)溺爱型与放任型在溺爱下长大的幼儿通常表现为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孩子被动、依赖、沉默、

11、缺乏社交能力。以下是一个小霸王的案例:东东今年 6 岁,是家中的独子独孙,所以对他的宠爱倍加。祖辈、父辈天天谈论东东的是,天天想办法给东东最好的东西,大家都争着买最好的玩具给他。渐渐的,父母发现东东的脾气太大,只要有些不顺心的事,他就大喊大叫。父亲想要立点规矩管教以下,但妈妈心疼,爷爷奶奶阻挡,没人能碰东东半个指头。东东到了幼儿园,常常动手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爸爸妈妈不忍心,把东东接回了家。东东变本加厉,只要一不高兴就一口饭也不2迟,害家人担惊受怕。由于家长的溺爱,东东不仅日常的行为也有所偏差,而且不懂在幼儿园中与小朋友交往。这对幼儿今后适应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放任型家养方式的

12、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由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幼儿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实施怎样的家庭教育, 对其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民主和谐与相互尊重。他们彼此都敞开心扉, 倾心交流, 给孩子营造出平等、轻松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也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 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 善于接纳孩子们正确的想法与意见, 并且鼓励孩子按

13、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尝试。因此,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 大多数性格开朗, 乐观、自信、独立, 好探索,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拥有一份宽容的心, 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全然不顾, 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行事, 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孩子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 将会造成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 无主见。当家长制定的标准过高, 孩子达不到, 屡遭失败, 极易产生挫折感, 日子久了, 将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再者, 采取这种教养方式, 还会导致幼儿产生叛逆心理, 变得更加反抗

14、、暴烈, 极易走上邪路。 娇惯溺爱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接受, 并且想方设法去迎合他们的要求。他们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 总是竭尽全力地为孩子解决一切困难。即使他们有过错, 也从不批评, 甚至还帮忙申辩。长此以往, 造就孩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 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动手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忽视冷漠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 产生分歧或矛盾时, 交流沟3通的机会少, 时间长了, 就会在彼此之间隔上一层厚厚的屏障。这种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该教养方式下的子女有些孤僻, 对人冷酷, 缺乏热情, 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 但有些人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二)民主型与

15、支配型实行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家长具有耐心和良好的行为风格,善于通过主动的倾听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 ,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努力,并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这样的家长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宽容地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去探索,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并且体会孩子的认知倾向,启发兴趣,与他们相互沟通,并能身教言教。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实行支配型教养方式得家长总把自己放在主导地位,认为给孩子安排好一切,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安排做事,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少走点弯路。事实上,他们习惯了听从家长的安排,没有自己的计划和主见,家长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这种孩子表现为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由于家长安排了一切,幼儿缺乏解决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与人沟通和处理事情上能力不足。(三)严厉管教型与宽容型严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