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29990058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摘 要】 在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下,素质教育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重视。初中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存在差异,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保证每名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绩。文章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为例,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分别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统一化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问题,激发

2、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分层教学的出现是对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对落实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效果意义重大。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1.学生分组 在参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等因素情况下,将班级学生分为竞技组、应试组和努力组。三组学生分别是成绩优异、成绩中等、成绩略差的学生,比例分别是25%、50%、25%。有的学校会将学生分为努力组和应试组两组。 2.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教师要注重课堂讲授的互动,在新课的引入中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不同分层学生进行层次交互性教学。第一,教学目标的分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组目标是基本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数

3、学练习。应试组学生能够完成拓展练习,重点提升自己数学综合能力。竞技组学生能够从新知识中联想到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文章以初中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次函数教学为例,对应试组和努力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以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教学为例,对竞技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1.努力组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上节课学习了如何画出一次函数图像,大家回忆下具体步骤是什么?以一次函数 y=3x-1 的图像为例,同学们自我画出。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在同一坐标系内画正比例函数 y=3x-1 图像,教师观察并予以指导。之后,教师在投影上展示作图过程,并示意学生只需要画出

4、两点就能形成图像。在图像画好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努力组学生表示茫然。教师又让学生画出了几个正比例函数图像,问学生函数图像经过了哪几个象限?在 x 值变大的时候,y 值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教师指导下,努力组学生发现了函?低枷裎恢锰氐悖?但是对函数增减性理解不够。教师又在直线上取多个点进行示范比较,通过数值变化,告诉学生 y 随着 x 变化而变化的含义,进而向学生阐述和讲解函数增减性的问题。 2.应试组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老师昨晚画好了两条直线 L1 和 L2,但是今天忘记了哪一个才是函数 y=3x-1 的图

5、像,你们能够判断出来么?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分组画出了 y=x,y=3x,y=-2x 的图像,之后教师提问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很快说出图像特点。之后,教师画出了函数 y=-2x 的图象,问学生在 x 值变大的时候,y 值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组画出了函数,y=x+1,y=3x-2 、y=1/2x+2 的图象,之后讨论总结得出了一次函数的性质。 在巩固练习之后,教师对一次函数知识进行延伸,给出新的问题,在这四个函数中,哪一个和 x 轴正方向所形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个函数和 x 轴正方向所形成的锐角是最小? 初中数学中函数教学,对于刚刚接触函数知识的初中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应试组的学

6、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敏锐,在了解了基本函数知识之后能够自主探索出函数的性质,并能够对函数性质进行活学活用。 3.竞技组 课堂上,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都学过那些方程?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回顾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同时了解本节课的讲授内容。之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方程。问题一:有两块面积一样的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来品种,第二快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了小麦 9千克和 15 千克,第一种品种每公顷产量比第二种少 3 千克,求问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多少?学生纷纷列出了方程,教师提问方程体现了怎样共同的特征?竞技组学生将列出的方程和之前学过的方程进行对比,得到了方程的特点,也得出了分式方程的

7、内涵。在对分式方程辨析之后,教师接着安排了如下任务: 怎样解答方程? 在学生分组验证解答之后,教师给出增根的概念并强调这种概念对于解答分式方程的重要意义。这节课对于竞技组学生的学习难度系数不高,但是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分式方程的解答技巧。 综上所述,分层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考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分层数学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可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考试周刊,2014,68:77-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