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98890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苏州就业环境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一个外在显现,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苏州的经济及社会环境对其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中,旨在发掘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为社会培养高素 质、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运用型 专业人才。关键词:苏州就业市场 核心 竞争力 思路 对策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5 年“中新合作” 开辟工 业园区以来,因政策和地缘等方面的特殊优势, 苏州更是以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定位,制定了“十一五” 人才资源开发规 划

2、,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建设人才首选城市。从而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第一线技能应用性人才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以下笔者以苏州就业市场特殊性环境为例。结合苏州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苏州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苏州的就业环境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除了高校具有共性之外又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或环境差异的影响,导致其在就业环境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苏州高职大学生就业主要因素及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一)苏州商品经济发育程度高,为高职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就业环境保障经济既为教育提出需求,即提出培养各种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又

3、为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5 年“中新合作 ”开辟工业园区以来,苏州工2业园区以及相关辐射的地区就业带(上海常熟无锡常州)在逐渐成型,苏州完成了以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依靠自身优势,成为了全新的“苏南模式” 典型代表,提高了苏州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因政策和地缘等方面的特殊优势,为苏州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援助与支撑,进一步促进了苏州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高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二)苏州地区产业结构给高职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就业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看一看三大产业在苏州所占比例:苏州地区国内生产

4、总值占整个江苏的 71.23%。在苏州三大产业 中,第一产业占 1.38%,第二产业占 53.46%,其中工业占据三产的 45.75%;第三产业占 45.16%。就是讲,在苏州地区的三产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的势头强劲;第二产业中,工业依然占据首要地位,但对苏州地区工业的发展进一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其经济增长点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利用科学技术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通过吸引外资并投资 于苏州地区的制造业。(三)、苏州企业需求层次给高职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源泉本次调查我们还针对了苏州地区的企业做了分析,其中民营企业占到 83%,国有企业占 10%,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占 7%。企业业务领

5、域广泛,涉及到 IT 行业、金融、 证券、保险业、建筑行业、商业、农业、房地产、教育、交通、环保等领 域。基本涵盖所有行 业 :制造业 13 家,服务业 26 家,外贸物流类 9 家。公司规模不等:企业员工人数在 200 人以下的 28 家,200 至 500 人 7 家,500 至 1000 人 5 家,1000 至 3000 人 1 家,3000 至10000 人 2 家, 1 万人以上 3 家。3【1】经调查,企业需求数量在 10 人以上的占 8.7%,需要 3 人的占32.6%,需要 2 人的占 6.5%,需要 1 人的占 21.7%。从需求 层次上看,71.7%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

6、高职)毕业生,有 34.8%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学历的人才。不少企业认为,他们急需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人才,看重的是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业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相比本科生在就业上,企业的需求上是绝对有优势的,换言之,理论研究型 岗位的需求少于技能型第一线岗位。(四)、苏州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与苏州经济、人才需求相得益彰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和培养方案的;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的;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在教学 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显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明

7、显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据苏州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占 53.46%,第三产业占45.16,在苏 州地区的三产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的势头强劲,第二产业中,工业依然占据首要地位,而正好,这些工业大都是加工制造业,换言之,加工制造业急需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给我们高职大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苏州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和独特优势,也适合大力发展短期、实用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二、苏州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劣势(一)、就业竞争大,使苏州就业市场空间变小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企转 制重组、减员增效, 农村剩余劳动 力向城市的流动等,

8、使各岗位、职业发 展空间变小。虽然高职毕业生岗位供给在绝对增加,但社会对4毕业生实际需求却在相对减少,致使各类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空前激烈。另一方面竞争的局面也在潜在影响着高职生的对口就业、理想就业比例仍然不高,在对口就业中必然产生竞争。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对口就业,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提倡“ 先就业,后择业”,但是“用非所学” 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引入数据有多少学生不从事本专业(二)、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仍然受到招生模式的影响下面是近几年苏南高校类型及数量变化情况:学校类型 1998年

9、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变化数理工院校 20 19 13 11 -9农业院校 1 1 1 1 0医药院校 6 4 3 3 -3政法院校 1 2 2 2 +1林业院校 1 1 1 1 0师范院校 5 5 3 3 -2财经院校 4 3 3 2 -2艺术院校 1 1 1 1 0职业技术学院 6 9 20 42 +35体育院校 1 1 1 1 0小计 49 49 53 73 +23(数据来源:1998、2000、2001、 2002年江苏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汇编。江苏省教育厅编)从上面的图例我们可以看出:苏南地区职业技术院校变化数在高校类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近年来,就以苏州为例,苏州职业院校

10、目前共有 所,公立 所,私立 所。就 苏州某高职院校招生模式为例,从招生计划上面来看,大部分都在省内招收学生,2007-2009 两年间省外计划招生都在100名左右,在2010年增加到220名,它们分别占总招生人数的50.3%、0.7%。那就必然会造成大部分省内毕业生会就近原则选择就业,相比本科生,招生计划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毕业时就可以分流到全国各地去就业。因此将会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选择比较集中在某个经济区域,从而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

11、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高职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 是要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提出是来至于企业管理领域,指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大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逐渐有很多学者把此概念引入到更多领域,如现在广为被大家所接受的大学生就业管理领域。 结合就业、高职大学生以及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关系,笔者

12、认为高职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中,一种区别于其他人才类型结构的综合能力体系,是面向社会第一线、实践能力突出的、有较高整合智能的技术型竞争能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替代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竞争优势。可以说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高职大学6生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四、提升高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设置专业、增强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运用到学校层面来说,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在创办过程中,要对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进行调研,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据此设

13、置新的专业,高职院校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开设的专业要有实用性和前瞻性、针对性。基于苏州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第一,应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着手,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实训环节,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系部在召开专业指导会议时,可以邀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座谈,参照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用人要求,制订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甚至组建专业。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机会。校企合

14、作当中我们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的模式如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提升高职大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增强社会实践经验,当他们他们与本科生在第一线工作岗位竞争时,高职生的优势将会脱颖而出,因为高职生平时的上课学习期间就已经十分熟悉这样7的工作流程,学校有模拟的实训基地,有些甚至有全真的实训基地,此外条件好的有校外实训基地,他们平均接受这样的学习以及实地操作有一年多的时间,换句话说,用人单位基本上可以不用培训,学生就可以直接上岗,给企业减少了人才培养的成本,也促进了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二)重点培养核心关键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每一个领域都绝不是绝对独立和单一的,越来越走向

15、融合,尤其苏州这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以轻工纺织为例,苏州基本上是一个加工制造中转站,许多来料加工的订单来自于全国各地,所需求的人才不紧紧要懂得纺织、染整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跟单、报关、报检 、经济贸易等其他知识,因此学生将成为各职业岗位直接进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对他们来讲,培养关键能力尤为重要。就此笔者认为以下能力应该重点培养。1、英语能力。苏州是个包容性、开放性的城市,紧紧依托优异的地理资源,并随着工业园区的成长,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掌握英语的综合型人才更加重视和青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英语课程安排和设置上,第一要紧扣专业的针对性,加入专业英语课程。在课堂上,可以 设置模拟的工作环境,紧扣专业教会学生学会与外国人流利进行商务谈判和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