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987395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憎分明一奇士——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翰林风采 爱憎分明一奇士 记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 引子:六榕牌坊对联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广州六榕 寺,是广州著名的历史名胜。40多年前,寺中的六榕花塔 南面还有一座颇有气势的石牌坊,牌坊横匾刻“曹溪法乳” 四字,正面、背面均刻有文采斐然的对联。其中正对六祖堂 一面的对联,时常引起游客驻足欣赏。联云: 六榕无恙,奇石犹存,尘劫几经年,是佛法不生不灭; 一塔擎天,万花匝地,园林多暇日,问大家谁主谁宾。 此联作者,是民国时的名律师兼名收藏家、新中国时 期的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陈大年。 东渡增长见识 陈大年(188 l969),字萝生,原籍广东南海,世居 广州,出生

2、于罗定县。其父陈锦腾逝世于罗定县文昌书院 掌教任上,其母李怀修亦识文能诗,陈大年自小受书香熏 陶,打下较深文学功底。他十岁已于除夕前在长街写“挥 春”出售,十多岁时替有财无才的秀才作“枪手”赴考,考中 举人,被人誉为奇才。青年时他回广州书同巷(今海珠北路 官塘街内)的祖屋居住,再入学深造,结交了进步青年汪精 卫、胡汉民、高剑父、陈树人、潘达微等。汪精卫当时是颇为 激进的爱国者,他跟陈大年还结拜为兄弟,因此后来汪精 卫沦为汉奸时引起陈大年公开切责之事,此是后话。 2O世纪初,广州的社会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进步 青年常在报刊上发表揭露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文章。约在 口龚伯年 1903年,陈大年在

3、报上发 表激烈的言论,引起官府 不满下令将他逮捕,幸有 朋友通风报信,他连夜逃 亡到澳门。当时,广州一些 进步青年为寻求救国之 道,远赴Et本留学,陈大年 也走上这条道路。他在胡 汉民的介绍下,入读日本 法政大学法律专门班。此 期间他开阔了视野、充实 了学识,对他一生影响甚 大。 1905年冬,陈大年回 到广州,在进步人士创办 陈大年 的南武学堂任教,与高剑父、潘达微是同事。次年6月,他 应亲戚之邀,参与创办七十二行商报,担任主笔。此报乃 商界进步人士出资创办的报纸,陈大年在报上常发表抨击 社会腐败的文章。 孙中山创办领导民主革命的同盟会后,陈大年虽然没 有参加,但与胡汉民、汪精卫、陈树人、高

4、剑父、潘达微等同 盟会员是挚友,他自认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思想上也支持 同盟会。191 1年农历三月廿九日的革命党广州起义(史称 黄花岗起义)失利时,清官府杀害的数十位革命志士暴尸街 头,老同盟会员潘达微与陈大年密谈,表示欲出资收殓烈士 遗骸,但却恐官府留难。陈大年献计道:“以善堂名义收殓, 顺理成章,万无一失。”潘达微随后即通过关系取得善堂一 处义山,收殓烈士遗骸,即今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民国始建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陈大年的好友 胡汉民任广东都督。但不久后,孙中山迫于形势让位给袁 世凯。随后袁世凯独断专横,妄图称帝,孙中山南下发动 “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陈大年在七十二行商报上

5、也连 续发表反袁文章。1913年讨袁“二次革命”失败,亲袁世凯 的龙济光任广东都督,胡汉民随孙中山避居日本。陈大年 为避龙济光通缉,先避居澳门,后得富商陈纯甫资助再赴 东瀛。此时高剑父、陈树人也避居日本,三人常在一起吟诗 作画。陈树人和陈大年同在横滨的华侨学校任教,陈大年 教国文、陈树人教美术,两人并称“华侨学校二陈”,在华侨 界备受尊重。他们曾合租一间小房居住,甘于淡泊,时以诗 画自娱。陈大年有诗与树人同居吟赠云: 客居难得日盘桓,雪地桐阴转午宽。 晓起便呼寻胜去,月来还共倚窗看。 每谈往事伤摇落,得读存诗见肺肝。 为望故乡朋旧尽,暂时相赏莫凭栏。 他还有抒怀诗可见爱国之情,诗云: 缥缈楼台

6、事有无,百年心血未全孤。 不能杀我应许我,敢笑今吾胜故吾。 办报敢抒真知 1916年6月,自封洪宪皇帝的袁世凯暴毙。不久后陈 大年回到广州,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处于军阀混战的现 状,不禁仰天长叹。他写下归国吟一诗道: 一剑辞家匹马回,玉关生入有余哀。 空留百战江山在,乱絮飞花送劫灰。 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后,陈大年的老朋友汪精 卫、胡汉民等已当官,但他不愿攀附权贵走进官场,却选择 了自由职业的道路,以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的资格,在广州 当上执业律师,此后从事律师工作30余年。他闲来与陈树 人、梁培基等组织以诗书画会友的“清游会”,寄情中华传 统艺术。1917年,陈大年兼任广东中华新报总编辑(时称

7、 “主笔”),任职期间曾令该报在革命史册留下不可磨灭的 一页,这就是连载19天的马克思主义长文。 广东中华新报的社长容伯挺,也曾留学日本,当年 与林伯渠一起参加旅日神州学会,思想进步。他创办广东 中华新报时,力邀文学功底深又生性正直的陈大年担任 总编辑。报纸开办后,两人合作无间。陈大年在负责审稿之 余,写下不少随笔短评发表,内容多为抨击时弊之论。他声 201()2翰林风采 称“业报纸者,知自己有指导社会之责”,“办报,言人所不 敢言”。他自称“大声公”,取笔名为“惺公”。 陈大年介绍在日本横滨结识的年轻朋友杨匏安任该 报记者,并撰文称赞杨匏安才华横溢,令容伯挺也对杨另 眼相看。1919年“五四

8、”运动风起云涌,也是陈大年撰写六 榕寺牌坊对联之时,陈大年与杨匏安多次在报上发表文章 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为严惩亲日派官员及抵制日货叫好。 随着提倡“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深入,该报刊登一系列 “世界学说”,介绍国外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说,令人耳目 一新。当时杨匏安写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文,陈大年决 定在广东中华新报上连载。1919年11月11日至l2月 14日,马克思主义在该报连载了19天,恍如春雷震动了 南中国。杨匏安此文一开头开宗明义地指出:“自马克思氏 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上及实践上,皆顿失其光辉,所 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这篇文章发表时, 正值李大钊于9月在新青年杂志出版马

9、克思主义研究 专号,传播马克思主义。两文发表时间相接近,影响皆很 巨大,故后人有“北李南杨”之说,高度评价杨匏安在广东 中华新报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作用。不过,当代却鲜 有人提起陈大年拍板刊登杨文之功了。 切责头号汉奸 抗日战争爆发,陈大年热血沸腾,写有“揽镜还思舞大 刀,此身宁忿老蓬蒿”等爱国诗句。1938年l0月广州被日 本侵略军侵占后,陈大年的大女儿、-jk子随进步组织到 澳门,他夫妻带着3个女儿迁居清远。只有12岁的三女儿 陈海仪在当地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随青年队员进 行抗战爱国宣传,陈大年义无反顾地支持。 清远县当时是穷乡僻壤,信息没有那么灵通。1939年 1月15日,陈大年

10、看到旧报纸,方知汪精卫于1938年12 月叛逃到越南河内,于12月19日发表“艳电”,提出向日 本侵略军投降。陈大年获悉这个谊弟所为,又恨又急,立即 起草电文,于1月16日致电汪精卫,正言警告道:“你如再 多发一言、多进一步,便已涉人汉奸境界,人禽之辨微乎其 微,公其善图之!”是年3月,香港华侨日报登载了陈大 年的电文。不久后,陈大年获悉汪精卫到南京准备成立伪 政府,又发电报欲制止汪精卫此举,文中要汪“乞下大决心 停止进行,候国民公判”。 当然,此举阻止不了汪精卫投敌叛国,陈大年这书生 意气却可见爱憎分明之心。汪精卫成立伪政府后,陈大年 向朋辈声明与汪割席绝交。随后他赴香港为华侨日报撰 写“短

11、兵”专栏,发表一系列抨击日伪的文章。他在为青年 翰林风采 ,; 举办的“史记讲座”中说到荆轲时,慷慨激昂地说:“汪精 卫当年行刺清朝摄政王,不失为一条好汉,如今当了汉奸, 再读荆轲,应当羞死!” 1941年冬,香港被日军侵占,陈大年因病致一家来不 及避居内地,生活陷于困境。次年4月中旬,日伪派人上门 游说陈大年出来“做事”,说可给丰厚酬劳。陈大年断然拒 绝,随即搬家以避,朋友亦不知他搬到何处。因此,外界传 说他存节不屈冻饿而死,爱子亦随之殉节!消息传到内地, 陈树人等多位故人写诗文悼念登于报刊上。陈大年开律师 事务所时的助手黄文宽写有哭陈大年先生七律3首,其 诗序说:“报载陈大年先生父子同以饿

12、殁香江,先生与胡汉 民及汪贼精卫为同学,而赋性恬淡,执律师业,精研古玉, 庋藏为海内冠。广州沦陷汪贼艳电出,先生即驰电切责, 有过此即为人畜关头之语。汪贼既降辱,先生日为短评 于港报中以讨之,署日短兵,并设讲席倡史记刺客列 传以寄愤慨。敌奸深致怨毒,香江陷落,敌人欲得而甘心, 汪贼则欲罗而污之,先生以贫病不能脱走,乃变姓名从人 操贱役。4月7日来书尚嘱代为设法出险,有恍同隔世之 语。后此音讯遂绝,其存殁将信将疑。八表同昏,我怀如何, 哭望天涯,辛酸曷极。” 抗战胜利后,陈树人与陈大年劫后重逢,不禁相对大 笑。陈树人有诗记此事道:“挽诗海内尚刊行,大节当时慕 尔成。今日重逢俱一笑,至交真可订三生

13、。” 原来,当年陈大年搬家避日伪后,第二年便混入难民 流中返回内地,后来到桂林重开律师事务所。因当时信息 不灵通,致使陈树人于抗战胜利后才知故人尚在人世。 呵护进步报刊 抗战胜利后,陈大年回到广州,仍在六榕寺附近的惠 吉西街6号居住,首层是“陈大年律师事务所”。他为人正 直,为了解社会底层的想法,常到西门口、长庚路一带的下 等茶楼饮早茶,与抬轿佬、挑夫相谈亦欢,毫无大律师的架 子。他决不会认钱不认理,故甚得社会好评。而尤为进步人 士敬重的,是他挺身而出担任进步报刊的法律顾问。 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所办的华商报、正 报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为取得法律保护,报社领导拟请陈 大年担任法律顾问。

14、当时陈大年的女儿是党员,受组 织委托与父亲商量此事。陈大年当然知道担当此任的艰险 性,但亦表示可以考虑。当报社办事处负责人登门聘请时, 陈大年当场慨然答允,随即以“陈大年律师事务所”署名登 报声明就任这两份中共报纸的法律顾问,声明“如有侵害 其利益,本律师当尽依法保障之责”。于是,这两份报纸遂 可以在广州公开发行,为扩大中共的影响发挥了作用。 随后,反专制的广州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中山大学发 生国民党特务殴打进步学生的事件,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 下,中山大学进步学生成立“人权保障委员会”,为取得合 法地位和加强宣传,也聘请陈大年义务担任法律顾问,陈 亦登报声明。同时,陈大年律师事务所又公开登报声明

15、,担 任自由世界、文艺生活、文艺新闻、中国诗坛、国 民杂志、学习知识、新生代等7个进步刊物的法律顾 问。因此,当时广州不少人称陈大年为“民主律师”。有亲友 替他担心时,他却慷慨激昂地回答:“我行得正企(站)得 正,年近古稀了还怕什么?这个世界不变就无天理!” 关爱陈氏书院 广州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1988年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筑原是广东省72 个县的陈姓合族祠,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不但建 筑结构独特、规模宏大,而且祠内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 灰塑、铁铸等建筑装饰精美非凡,故有“岭南建筑艺术之宫” 的美称,民国时已扬名国内外。但是,广州解放前数

16、月,这里 却面临无人管理、可能遭人毁损的局面,应陈氏族人之请, 陈大年为免国家建筑瑰宝毁坏挺身而出想办法解决。 抗战胜利后,陈氏族人于1946年在陈氏书院开办聚 贤中学,其招生简章申明办学宗旨为“旨在救济失学青年, 培养高尚道德,增进时代智能,使适应建国需要”。但是到 了1949年初,时局动荡,聚贤中学负责人离开学校远去, 眼看学校办不下去,陈氏书院亦无人担当保护之责,在广 州的关心陈氏族中事务的陈杰卿遂请陈大年出任聚贤中 学校长,以保护陈氏书院。但是,当时学校缺钱,连电费也 窳沈雁冰部长签发的褒奖状 作者与陈大年女儿陈海仪 交不起,陈大年并非富翁,关心族中事务的陈杰卿亦只是 寒士,怎么办?陈大年凭着自己在社会上的名望,请来五六 位在广州的聚贤中学校董商议解决办法。结果每人捐出一 笔钱,继续维持聚贤中学,以保护陈氏书院不被人损毁。陈 大年还请自己的弟弟陈颖生日夜长驻该书院守卫,直至学 校于1950年移交给广州市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