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教育理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986514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平等教育理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重平等教育理论 陈会昌按:在“九五”期间,我曾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发展与教育,并在完成 该课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 该框架曾在本刊发表过。现在,经过反思和实践,我又 对这 个理论框架作了某些修改,希望它更加完善。和原来的理论框架相比,增加的 东西主要有:(1) 关于“两颗种子”的思想;(2) 尊重平等 30 条增加到 68 条,原来的 30 条只是针对教师的,现在的 68 条中,前 30 条仍然是针对教师的,第二个 30 条是针对学生的,最后有 8条对尊重平等内涵的理解;(3)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人格价值与核心道德价值;(4) 把态 度学习放在

2、重要地位,这一部分根据国际上教育心理学理论倾向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态度学习的重要性作了分析;(5) 我们的教育理想。现在的这个理论框架包括八个部分:(1) 实施尊重平等教育;(2) 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3) 把态度学习放在重要位置;(4) 德育的自我他人模式;(5) 加强外控,引导内控;(6) 激趣、启思、导疑;(7) 教师的自我教育;(8) 我们的教育理想。这个理论框架,是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课题的指导性理论思想。各子课题承担单位无论承担什么子课题,都应该以这个理论为出发点,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结果,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或理论。在 2003 年 911 月间,我对北

3、京、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和上海等地的各实验学校进行了考察,发现有不少实验学校的不少参研教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理论,这反映在他们在课题指导座谈会上的发言以及他们撰写的文章中。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存在着对“尊重平等教育”的这样那样的误解。在教育史上,卢梭、蒙台梭利、杜威等人都曾提出过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理论,是在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又和他们的理论不同,因为,我们这个理论是在有几千年儒家思想传统的中国土地上提出来的,我们既要继承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精华,又要吸取西方理论中的好东西。如果孤立地不把西方人提出的教育理论拿来,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文化,也并不一定能很

4、好地解决我国的问题。只有用我们自己的理论,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前言:为什么要尊重学生1 “两颗种子”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颗种子,一颗是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另一颗种子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动机、愿望而做的事情,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对中国学生来说,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相反,西方国家的学生,情况相反,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是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我们的教育改革目的是,把中国的教育环境与西方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势互补,在发扬我们的优势的同时,改善我国学生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两颗种子指的都是心理的东西

5、,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第一颗种子的核心品质是自我控制力,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是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和动机,自动地发起做某些事情的能力。2 两个事实:一个悖论下面两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由于这“两颗种子”的成长情况不同而导致的结果。第一个事实是:国内外心理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外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略高于昂格鲁-撒克逊白种人;更高于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非洲人后裔。1980 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

6、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第二个事实是:自 1901 到现在,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 8 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 6 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 240 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 28 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 40 倍。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中,犹太人占一流教授的 25%,华人只占 2%。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人占 60%,华人寥寥无几。另外,华人在涉及创造性的各种世界比赛中获奖很少,这包括建筑设计、美术、音乐创作、记录片、广告片、服装设计等等。这两个事实形成了一个悖论:华人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这是否可以用

7、东亚人的创造力普遍比较差来解释呢?同属东亚人的日本,现在已经有十几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其中有几人是在日本本土获得的。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3 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心理条件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自传、传记的分析,我们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主要有:(1) 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2) 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3) 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4) 反潮流精神(5) 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6) 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

8、困难的坚韧精神从我国的文化传统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对上面六条中的前五条都是不支持、不提倡的,只有第六条符合我国文化,“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是我们民族一贯提倡的。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认为,创造性有以下 6 种成分:(1) 善于发现问题(2) 独创性思维方式(3) 对模糊性的容忍度(4) 强烈的成就动机(5) 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志力(6) 时间和精力其中第三条“对模糊性的容忍度”很值得注意,所谓模糊性,指的是解决问题时答案的非唯一性。但是在我们的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内容太少了。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尊重平等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八个问题。一、转变

9、教育观念实施尊重平等教育,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社会技能、语言和情绪表达能力、利他精神等。(一)转变观念的几种水平1 知识水平:知道或了解某种理论,但没有相应的行动2 认识水平: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少量的行动3 信任水平:相信理论的正确性,有较多的与理论相应的行动,但尚不稳定4 信念水平:确信理论的正确性,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该理论原则行动(二)教师尊重平等 30 条1 尊重心灵(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2) 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4)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5)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6) 尊重学

10、生的个人意愿。2 尊重全体(7)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8)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9)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10)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11) 尊重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12) 尊重不尊敬老师的学生。3 保护自尊(13) 不体罚学生;(14) 不辱骂学生;(15) 不大声训斥学生;(16) 不羞辱、嘲笑学生;(17) 不当众批评学生;(18) 不随意向家长告状4 平等对待(19) 平等对待智力能力不同的学生;(20) 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21) 平等对待男生和女生;(22) 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23) 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24) 平等对待与

11、自己亲疏不同的学生。5 平等机会(25)给所有学生提供担任班干部的机会;(26)在公布成绩时平等;(27)在进行各种选拔时平等;(28)在安排座位、上课提问时平等;(29)在评价学生时平等;(30)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冲突时平等。(三)学生尊重平等 30 条1 尊重别人的心灵(1)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兴趣、爱好;(2)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情绪和情感;(3)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个性特点;(4)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抱负与志向;(5)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选择和判断;(6) 尊重同学、老师和父母的个人意愿。2 尊重所有人(7) 尊重每一个同学;(8) 尊重每一个教师;(9) 尊重

12、自己的父母;(10) 尊重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人们;(11) 尊重和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们;(12) 尊重冒犯过自己的人。3 保护别人的自尊(13) 不欺负、殴打同学;(14) 不辱骂同学和老师;(15) 不与同学、老师大吵大闹;(16) 不给同学和老师起恶意的绰号;(17) 不议论同学和老师的短处;(18) 不挑拨同学间或教师间的关系4 平等对待别人(19) 平等对待所有的同学;(20) 平等对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21) 平等对待男女生和男女教师;(22) 平等对待父亲和母亲;(23) 平等对待社会地位不同的人;(24) 平等对待与自己亲疏不同的人。5 平等机会(25) 维护个人在学校和班级

13、的权利;(26) 维护个人在家庭的平等权利;(27) 在学校生活中争取各种平等机会;(28) 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的义务和责任;(29) 在资源紧缺时恪守公平原则;(30)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而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四)深刻理解“尊重平等教育”的内涵1 尊重天性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由于遗传的原因,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天性。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天性,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天性,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 “尊重”不同于“爱”“爱”,其含义包括喜欢,欣赏,提供保护和帮助, “爱”意味着无条件地给予、施舍甚至为爱的对象做出自我牺牲。“尊重”,首先要把学生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看作一个自由、

14、独立、完整、有其独特的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尊重”意味着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对方的一切所作所为。3 给学生自由“尊重学生”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就要顺其自然,就要接纳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就要重视学生做出的独立判断。因此,尊重学生,有助于学生独立性的养成并克服对别人的依赖性,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好、天性具有优势、心理健康的学生会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成为有创造性的人。4 助人自助尊重平等既是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实现“助人自助”的前提。这对于那些在过去生活中因某一阶段未受到积极关注、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出现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学

15、生尤其重要。因此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5 尊重少数尊重那些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和中等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尊重在某些方面表现差的学生。6 不放任自流“尊重”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听之任之。指导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方面,遏制其消极方面,使学生生活得更快乐,使其生命更有价值,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7 “尊重别人者”的人格特征一个尊重人的人,往往同时具有善良、富于同情心、容忍、心怀宽阔、敏感等个性特征。“尊重别人”的个性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模仿、观察、接受教育、接受他人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8 尊重平等中的个别化对智力条件

16、、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尊重有不同的含义。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对每个学生,“尊重”有不同含义、不同做法和不同结果。对某一个具体的学生,应该怎样做,要看实践。二、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德育工作是对人的教育工作的一半”这一思想;才能真正解决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困惑;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素质教育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人格价值是:1 自主,求新,创造2 外向,抱负,积极3 乐观,稳定,沉着4 善良,交往,利他5 认真,尽责,坚毅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核心道德价值是:1 公正:公平,公道,平等2 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3 责任:学习、社会、道德责任三、把态度学习放在重要位置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