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2998109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构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策略的研究【摘要】目前,吉林省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主要是基础性政策,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政策体系框架还未搭建成型。论文从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提出背景入手,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分析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一、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提出背景 1.国际背景 英国是第一个定义创意产业的国家。1997 年 5 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兵成立创意产业工作小组。此后,于1998 年和 2001 年发布的研

2、究报告中,详细的分析出其创意产业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英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随后,日本将其定为感性产业;美国、加拿大等国将创意产业与版权产业联系在一起,开始对其进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内容有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智能产权。而近 10年中,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基于对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 2.国内背景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引起了高度重视。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在 2000 年十五届五中全会。2006 年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标志着我国文化创意发展的新时期。

3、2009 年,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是对“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延伸。其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出框架,因此,这将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上升为国家层面。2010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建议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 二、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的发展建议 1.完善基础工作 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工作进行完善,建立专门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要明确其概念与分类,针对不同类型要进行归纳与分类,采取不同措施与对策。通过对其深入掌握后,要找出弱点与盲点,进而完善其相关工作

4、,尽早出台相应政策,形成体系。要建立顾问团,对项目、规划、政策、资金等问题进行商讨,得出结论,发挥出专家的专业作用。 2.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发掘 首先要引进相应人才,并对其进行培养与管理,制定出完善的留人政策,达到扭转吉林省文化创意人才不足的局势;其次通过对人才的发掘后,制定出优惠政策,让其在所在部门岗位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能力;第三要加快对人才的培养,结合地方高校,制定出发展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人才实习基地、培养基地,支持省外院校和机构进行交流学习。第四要加快对文化创意产业人的发展,形成人才评价体系和资源信息系统。三、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与学生

5、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其创新思维 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们都有其各自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应利于好其优势,扬长避短,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独有创造性。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层面上转化到主动学习知识上来,如果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呆板,讲授知识不够丰富,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因此要培养出学生个人特点,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为匮乏,所以社会更加需要学生们毕业后投身文化创意产业事业。 (2)开设创新思维及相关课程 各高校应结合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相关创新思维课程,提高学生们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思维模式。各高校课程如只开设和专业知识相关课程是不够的,应适当开设能够

6、锻炼创新思维的创新课程,从心理、思维、方法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找寻、引导创造性思维方式与方法。 (3)改善评价机制与方法 不要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会被慢慢的退出舞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专业知识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模式,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应适当加入其进入考评范围内,并且此项机制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与产业化能力,完善实践机制 (1)增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各种形式都应让学生接触到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知识。课程的开设方式可由具体的课程内容而定,依据具体需要,从实际情况出

7、发,为实际相关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应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这部分的能力一直是高校学生步入社会后最缺少的能力之一,在各高校培养方案中应加到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其发展趋势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全面,设计的知识点更加丰富,对此能力要求也提高。 (3)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完善实践机制 我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且其是走在时代、走在社会的前沿新兴产业。故而,学校应加大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力度,使学生今早投身于实践岗位中进行历练,使企业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平台与契机、平台,增长适应社会的能力、文化创意实践能

8、力。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三强”型人才奠定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线教师是各高校培养人才的有力保证,而作为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老师的综合水平,自身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还要保障教师对专业的敏锐度。另一方面从师资结构上可聘请专业能力、职称较高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才进行知识讲座、对动态前沿信息能够较好的把握;从管理层面上,可聘请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高级人才进行专业的管理化,带动高校自有教师的管理水平与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纪尧,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讲师,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 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号为 ZD150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