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98023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地球表面形态,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探究思考: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13米,这是什么原因?,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地壳抬升的同时受到了外力作用的影响。,渤海地区是地壳不断下沉的结果。,总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作用经常起着主导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漂移过程,海岭,海沟,火山,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板块内部

3、地壳比较稳定;,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海岭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和巨大的高原。,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思考: 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一)板块运

4、动与宏观地形,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消亡边界(碰撞、挤压),沿海山脉海沟,沿海岛屿海沟,山脉,生长边界(张裂、分离),裂谷海洋海岭,【例25】读右面的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完成:(1)板块边界类型:甲 ;乙 ;(2)板块名称:A C E F (3)红海和地中海的面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答案:(1)生长 消亡 (2)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3)红海由于处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面积将不断的扩大;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面积将不断的减小,(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

5、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褶皱成因,(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地形,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向斜山,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地形,背斜谷,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

6、谷地,(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态演示(图中小球为演示控制按钮),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小结,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概念,思考:1)什么是断层? 2)它可以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成因,思考: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 形?下降的部分又形成什么地形?,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

7、态,吐鲁番盆地,华山西峰,(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断层成因,思考: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上升盘、下降盘)?,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概念(2)形成的地貌,地垒山地或高地,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庐山 、泰山,地堑盆地、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2)断层与地貌,(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地震裂缝,地震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震中距,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

8、烈度的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质量、经济技术水平、防灾意识等,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采矿石:水库、工程建筑:,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帮助,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 ),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 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处,属

9、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4)图中五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A D B,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A,E,C E,D,(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吐鲁番盆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从城市区位的选择来看,图中四处最不适宜发展为城市的是 。,(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

10、见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山地,其原因是 。,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AC,(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地震活动对地形的影响?2、火山对人类的影响?,不利:火山喷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和城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有利:火山岩是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的气体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巨大的热能(地热)可用于发电、取暖,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思考:分别例举出侵蚀、沉积形

11、成的地形地貌。,侵蚀作用为主: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沉积作用为主: 大河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风速减小、沙粒沉积沙丘,三角洲,冲积扇,V型峡谷,风,沙丘,欧洲西部的峡湾风光,思考: 冰川、波浪对地形的影响,(2)冰碛物堆积成低丘,凹地积水成湖泊冰碛地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湖泊),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相

12、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资料】人类社会主动地改变地表形态以发展生产的成功事例很多,最著名的有低地之国荷兰从公元世纪开始的围海造田的壮举,数百年来他们共造了7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我国的先民很早就在治理河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开始,到先秦时期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的三大水利工程。菲律宾人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就开始在山地营建种植水稻的梯田,巴纳韦地区的一处梯田总的垂直高差约1500米,所用的石料总体积超过埃及金字塔群的体积,成为人类纪元前的建筑奇观。,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中,负面影响深远的则是森林的破坏及与之相关的沙漠化(荒漠化)的扩大。人类诞生初期世界森林面积约亿公顷,目前仅有亿公顷。确认是人类活动导致大片森林毁坏的例子有西亚的两河流域(阿拉伯河流域)。美国对西部的开垦导致森林和草原破坏,之后产生环境灾难“黑风暴”是近代史上的重要教训之一。,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评价的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