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97951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李白,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地形有何特点?,西部山地高原,东部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川西山地高原地区,思考:多山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聚落的因素示意图,(1)聚落的概念 聚落(Settlement)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聚落的分类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别。,辨析概念:以下图示属于聚落景观吗?,2.我国不同地区

2、受地形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多分布在绿洲上,分布在河谷地区,多分布在山间盆地,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3.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大,密集(棋盘式、团聚型),小,稀疏分散(集中河谷带状),平坦、开阔,起伏较大,较大,受限制,平原是聚落选址的理想环境,山区、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热带地区气候凉爽的高原,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的谷地中的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 要原因是岩层 ( ) A.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2)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

3、基本的环境条 件应该是 ( ) A.地质灾害少 B.土地可以耕牧 C.河湖密度大 D.旅游资源丰富,A,B,相应训练,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图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西部高山高原地区线路分布密度小东部丘陵平原地区线路分布密度大,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影响疏密地势起伏小、地势低的地区线路密度大;而地势崎岖、地势高的地区线路密度小。原因:地势起伏小、地势低的地区,技术难度小、投资少、人口多、经济较为发达,对交通的需求大。,想一想: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图中

4、国地势三大阶梯,图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因为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因而交通线路线较多,密度也最大; 第一第二阶梯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因而为交通线路稀疏。,活动 1,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1.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多呈”之”字形分布2.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

5、活动2,东部四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为什么?,平原网状,川西山地高原地区,思考:多山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山区线状(沿河流、山谷),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高原山区之字形公路,平原网状公路,影响布局和形态,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注意避开断层

6、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尽可能从背斜部位穿越,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其他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2. 在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城 (120.5E,28)到城的公路,分 析回答(1)(2)题。(1)

7、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 方案为 ( ) A. B. C. D.(2)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对应训练,C,D,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课后训练,(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 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 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 设

8、民居条件的差异。,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解析】第(1)题,材料中已给出了浓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图中甲乙两路段的位置,从地形和水汽来源两方面去分析其原因。 第(2)题,要仔细分析图中两个区域的差异,从平地是否开阔、相邻山地的陡缓、是否易发生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答。,2.读下图回答:,()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 _和_两类地形区。()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_,_, 其原因是 _。()城区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 _。()图中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_.,200,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平原多,山区少,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故居民点分布多,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发育.,平原,山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