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120例疗效观察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958721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12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12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120例疗效观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外医学研究 201 0年4月 第8卷第8期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药物 刍 学 叠_| 蠢曩jl 。 。誊 曩 一曩l。 薯|一!-:- |薯| |l曩。 |l 誊 |:誊 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 2型糖尿病1 20例疗效观察 李银忠李树军 延津县中医院糖尿病专科(河南 延津453200)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消渴丸;二甲双胍; 疗效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为寻找简便、有效、 安全的控制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消渴丸联 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

2、病患者1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治 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科室自2008年12月2009年6月, 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排除临床有明确的心、肝、肾、 跟底等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 3555岁,平均(423)岁,对照组60例,年龄3657岁,平均 (412)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治疗组:口服消渴丸515粒次餐前半小时口服。 对照组,13服格列苯脲255毫克次,(根据血糖水平调节用 量)两组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2505克次,一日3 次,连续服药3个月后根据口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判断 疗效

3、。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三多(多饮、多尿、多食)症状基本消 失,空腹血糖基本正常,糖化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范围46。 有效:三多症状明显好转,空腹血糖下降20以上,糖化血红蛋 白在67。无效:血糖下降不明显,临床三多症状无好转, 糖化m红蛋白7。 22治疗结果治疗组120例患者中,显效112例,有效8例, 无效0例,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0 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其 中3例出现低血糖反应。治疗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 为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 3讨论 本组治疗使用的消渴丸为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4、,二甲 双胍为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安多可的盐酸 二甲双胍肠溶片。消渴丸中除有格列苯脲外,方中的黄芪既可使 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又对低血糖有明显对抗作用;山药可对抗由 肾上腺素或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益气养阴,补肺益肾、健脾; 五味子能改善机体对糖的利用,止渴生津,益气养阴;花粉有降血 糖作用,润肺生津,止渴润燥;生地养阴生津,可抑制和预防肾上 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中西结合,标本兼治, 相得益彰。盐酸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 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

5、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盐酸二甲双胍具 有降血糖、减肥、调脂、胰岛素增敏作用,能改善血管反应性、降低 血压、对大血管有保护作用 J,该药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药 物,尤其对于肥胖者为首选。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糖作用, 单独用药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磺酰脲类合用则可增强其降血糖作 用。该类药物无明显肝肾损害,长期应用安全可靠。治疗组和对 照组均应用格列苯脲和二甲双胍,但显效率933,对照组仅为 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治疗组无低血糖等 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区别就在于治疗组消渴丸组方中有黄芪、 山药、五味子、生地、花粉等多味中药,由此可见,中西药复合制剂 消渴丸治

6、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比单纯口服格列苯脲 有明显优势,合并使用二甲双胍优势互补,更可凸现治疗效果。 同时提示,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重视中医药作用十分必要,中西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冯玉欣,裴薇,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疑 难病杂志,2009,8(12):767768 【收稿日期】20100222 助治疗,但是在应用肝素过程中要多次抽血检测凝血指标来调整 肝素应用剂量,在临床应用中极不方便,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 素,还能有效的减少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并且出血不良反应少, 不需要多次抽m检测凝血指标 。本研究证明,应用尿激酶联合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 借鉴。 参考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协作组重组葡激酶与重组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多中心临床 76一 实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691696 2王玉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中国 医学创新,2010,7(8):133134 3计达,沈洪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2,22(5):266267 4王钟杰,黄雪莲尿激酶静脉溶栓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河北医学,2008,14(5):535536 【收稿日期】20100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