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951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6)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共22张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分析 理想树出品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考法 2 有关动物受精作用的考查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法 3 细胞分裂过程中 考法 4 (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应试基础必备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适用范围: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 (2)分裂发生的场所:动物精子形成在 睾丸 ,卵细胞形成在 卵巢 。 (3)分裂特点:染色体复制 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 。 (4)分裂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 一半 。 2减数分裂的过

2、程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 )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细胞名称 分裂 时期 特征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 ) 染色体的变化图像(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 性原 细胞 间期 精原细胞中进行染色体复制, 成蛋白质,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上都连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性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 期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有交叉,交换染色体片段,造成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细胞中核仁消失,核膜解体,纺锤体出现 中 期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分别牵引每对同源染色体

3、中的两个着丝点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细胞名称 分裂 时期 特征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 ) 染色体的变化图像 (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 初级性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 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细胞的两极都只能得到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在此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 末期 植物细胞经细胞板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经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次级性母细胞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 时间很短或无,染色体不再复制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 中期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分开 ,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成为两套染色体 末期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

4、个精细胞 3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 的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返回考点目录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1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角度 1 配子形成过程的相关比较 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识别 (1)辨识同源染色体关键看两点:来源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态和大小 (一般相同 )。如

5、图中的 1和 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3和 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 3、 1和 4、 2和 3、 2和 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3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 (1)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2)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 4个 8条脱氧核苷酸链。 4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一部分片段的现象叫交叉互换。它属于基因重组。如图所示 为染色单体, 与 或 与 分别为姐妹染色单体, 与 、 与 或 与 、 与 分别为非姐妹染色单体。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与 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角度

6、2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图像的辨析 角度 3 配子产生情况的分析 1配子种类的判断 产生 配 子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不考虑交叉互换时为 2种 考虑交叉互换时为 4种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 2配子来源的判断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 “互补 ”,则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返回考法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法 2 有关动物受精作用的考查 角度 2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来源的区别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 精卵的细胞质中,如线粒体中也含有 乎全部来自母本,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并非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 是从母本获得的多一些。 角度 1 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原因 1配子的多样性:一是减 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二是减 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2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具有随机性 含不同遗传物质的精、卵随机结合,也是后代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返回考法 考点

8、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法 3 细胞分裂过程中 角度 1 细胞中的 曲线图的判断方法: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角度 2 每条染色体中的 如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 A B B C C D D E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 末期 返回考法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法 4 (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角度 1 实验原理及流程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

9、,再形成精子。 实验流程: 【 特别提醒 】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 N、 2N、 4 角度 2 实验材料的选取 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为: (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返回考法 本考点结束 考点 1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比较 考法 6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

10、变异分析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分析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 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比较 角度 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角度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图像的比较和判断 (以二倍体动物为例 ) 有丝分裂 (体细胞、受精卵 )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细胞 ) 同源染色体 的比较 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 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 意义 使生物的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

11、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子细胞产生;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相似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三看法 ”识别细胞分裂方式 返回考法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考法 6 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1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 (1)基因突变:任何方式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受生物体内或体外各种因素的干扰,都可导致 而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发生于减 四分体时期和减 后期,即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 4)原核细胞的变异: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染色体,自然也没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高考考法突破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2基本型为 (1)若配子中出现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 A X 现两个AA/X/ (3)若配子中无性染色体或无 A和 a,则既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3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返回考法 本考点结束 考点 19 细胞分裂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