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93277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守护中眺望 保险文化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险博物馆:在守护中眺望摘中国保险的报战场上的张天福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保险藏品博物馆收藏的建国以来媒体对保险业的报道五四青年节,洛阳市保险员工团员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本报记者 方磊博物馆呈现保险历史文化沿革记者:您的保险博物馆历时多久所构建完成?张天福:2009 年初,我退居二线,恰好世界 邮展在洛阳新博物馆展出,我本身对邮票非常感兴趣,参观 了世界邮展。在金融展区中,看到了一 张贴有税票的保险收据,极为惊讶,心想保险内容也能参加世界邮 展,有它的一定文化内涵。随后就和同来参观的朋友说:“像这样的保险单证我也有,咱也办个展览,展一展!”虽说我的经济 境况有限,但砸锅卖铁也要办个家庭式保 险博物馆。

2、我并没有食言,在各方面条件极为苛刻的情况下,我为博物馆断断续续筹备了一年半,才有如今的保险文化博物馆。记者:博物馆是按哪八大部分来编排的?设置这八大部分有着怎样的考虑?张天福:博物馆设 8 个展区。在这套三居室的墙上,“ 保险文化博物馆”七个大字非常醒目。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屏 风 。这是宋代的“风调雨顺屏”,侧面屏风为清代的“ 龙凤吉祥屏 ”。“古人喜欢通过器物来祈福,借以表达一切 顺利的愿景,这实际上就是人 类文明史上最原始、最朴素的保险理念。 ”按照保险历史文化的沿革,我将自家的三居室分为 8 个展区,分别是中国古代保险思想展区、保险吉祥物展区、清朝末年萌芽保险展区、民国 时期民

3、族保险展区、新中国人民保险展区、改革开放时期保险展区、百幅保险书画作品展区、世界保险之窗展区。前 3 个展区中,古陶器、玉器、瓷器、家具和铜器等具有保险寓意的吉祥实物,后 5 个展区以保险历史文化沿革中的相关物品为主,包括报刊、 书籍、保险单、股票、月份牌(广告)、税票、邮品、徽章、火花、门票、宣传画、磁卡、书画、影像等,数量达千余件。保险文化博物馆是收藏岁月的记忆记者:您博物馆的藏品是通过哪些渠道收藏的?有哪几件是镇馆之宝,它们为什么如此珍贵? 张天福:20 多年来的藏品渠道收藏一方面是来自于工作的需要;二是出差到某地进行购进;三是在古玩市场淘购;四是外地朋友帮助购进;五是利用网络搜索来买进

4、,我 认为目前还没有 镇馆之宝,但都很珍 贵。记者:您多年来收藏生活里使您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是什么?张天福:很多事情都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早在 1985 年 12 月中旬,人保总公司为庆祝中国民族保险事业创办 100 周年,下发有关通知并做了具体安排。我当时负责宣传工作,在和 经理室回报以后并征得同意,组织召开了由市政府四大班子及各大企业领导近百人参加的庆祝大会, 会上宣读了 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民族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了“仁和”、“ 济和” 两家保险公司(后合并为“仁济”保险公司),开民族保险事业先河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现阶段机构设立 2000 多家和业务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

5、重要作用,介绍了洛阳保险业务恢复 5年来,在各级政府及企业支持下蓬勃有序地发展,市政党政主要领导与会并讲话。写好这条新闻,我在当天下午冒着大雪跑到报社发稿,次日早上洛阳日报在报眼显著位置刊登了市保险支公司开会纪念民族保险事业创办百周年,保险事业利国利民的新闻。过后,我对民族保险业详细历 史资料进行了查找,但多本重要历史资料都记载不多,就 连中国近代史词典共计 3046 条,都未曾找到“ 保险”二字,最后找到词典人物中的 “朱葆三”,上面提到此人开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的一句话内容。还有 9 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本想上街买一件棉衣,恰好走到古玩市场一个店面里,老板正在整理旧报纸 。我走近和老板搭 话,

6、有意 识地翻一翻,看看有无与保险方面有关的资料翻了一捆又一捆,一上午将近翻了半人高的旧报纸,里面一张民国 25 年发行的(社会日报),在第四版 1/3 的版面 发表了中国的保险事业在今日近 1300 多字的文章,叙述了“划一价目”、“打倒洋商 ”大树民族保险志气与外商保险竞争内容。结果我的棉衣也忘了买,却花 钱买 了一张有保险篇幅内容较大的旧报纸。2007 年 ,我在天津出差之机会,在地摊上掏到了一张 1815 年 5 月 28 日的晨报,该报 以大幅版面刊登了 扬子保险公司、永年人寿保险的广告内容和一个商铺代理北京保火险公司、中 华火烛公司、公律火 险公司、电汽车保险公司等 9 家公司名称,

7、一天报纸能看到 11 家保险公司名称,可谓难得。几年前,一位外地朋友给我寄来一张光绪 29 年 4 月 13 日的新闻报,该报刊由招聘保险员的公告和太古水险、丰裕保险公司、英商祥泰水火保险公司内容,108 年前的新闻报就有保险内容 4 条之多;收藏中的民国 17 年 7 月 20 日的申报,刊登了上海保险公会通告详细内容,从中了解到当时以华安水火保险有限公司发起的保险同业公会就有仁济和保险公司、羊城保险公司、通易信托公司保险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金星水火保险公司等 19 家保险公司为同业会共同会员。看到了民族保险业的凝聚力。这些事情都是我收藏生涯中最值得珍重和怀念的时刻!“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8、记者:为什么要在家开办博物馆?在满怀心血倾心付出建设博物馆,您的初衷是什么?张天福:我办保险文化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为传承中国保险历史文化,观复保险沿革发展过程。我 30 年来保险工作的实践和数年来对中国保险文化学习、收藏、深感中国保险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丰富。办馆宗旨是宣传保险文化,抢救断代文物。以体 现“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之道理,共同感悟保险发展史,了解保险发展过程,探索保险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保险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其实,因收藏内容和展馆场地所限,展 现内容仅是我国历史保险文化的沧海一粟。记者:博物馆开馆以来人们参观的情况怎样,反响如何?张天福:2011 年 4

9、月 8 日,正值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也是洛阳保险行业值得记忆的一天。开馆仪式上,洛阳财、寿险多家现任 总经理参加,及参保企业代表、客户 代表、新闻媒体界、收藏界等 60 多人到博物 馆祝贺开馆。由洛阳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凡柱主持,并代表洛阳保险行业热情洋意地致词。开馆当天洛阳日报社、洛阳电视台、洛阳广播电台、洛阳网、洛阳中网新闻部门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开馆后的一个月内,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上至 80 多岁的老人、 80 后的青年,还有七八岁的少先队员、有社区居民、有文物收藏爱 好者, 还有拍客、网友以及省内外专程来到博物馆参观的同行。市内多家保险公司都把这里作为员工教育基地来学习,并在公司

10、晨会上 畅说感受,把看到听到的保险文化精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开馆后的第三天,我把原人保 80 余岁的王兴民老师及老伴亲自用车接到博物馆参观,参观后情有独钟 地说:“内容太多了,我干了半辈子保险,时至今日才看到了保险文化的丰富。”他老伴接着说:“这一看,你老师还能多活那一二十年!”穿越军旅战场,更爱生命更懂保险记者:在整个保险博物馆的建设之中,您面对这些历史和岁月的载体,有哪些内心的感受?这些您给予无限心血的展品让您有着怎样的收获?张天福:在初建保险博物馆之前,面对着自己收藏那张张岁月痕迹发黄的保险单证,年代久、品相好、存世较少的单证,如金子般耀眼夺目。每张保单后面都有着人为的烙印和诉说,从保

11、 险险种的开发到保险条款的制定、费率的计算、 单证的款式、防伪标识的玄机、印刷纸张的选用等方面的 诸多载体和中国文化内容,在保单中反映出来。我站在自己的展品面前,却感受到了人在历史面前的微小和历史的厚重。人更懂得自知和珍惜生活。为做好办馆的准备工作,我将自己存放的保险文化内容进行了排队梳理,并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年代顺序;二是时代背景;三是公司类别;四是险种费率;五是单证图案设计;六是整套系列;七是品相优劣;八是存世数量。其中清代光绪 15 年,此单证款式沿用传统格式,保险险种为平安险,内容 简明扼要,有单证编号、有费率厘定,从 发货到收货地点如有意外按保 险条款办理。单证用的是宣纸,韧性较强

12、,防潮防折叠,具有长期保存的基本性能。民国 7 年保单是羊城水火保险置业有限公司水险保险单,其总公司设立在广东省城长堤,整张单证内容及格式基本上沿用了清朝末年的保单格式,但也增加了注意事项等多条附加内容,更趋于完善及规范。民国 23 年,安平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单,此保单图案印有火车轮船,印制层次分明,较为精美,主色调以绿色为主,寓意了安平吉祥等内容;保 单条款内容更加严密充实,并印有中英文对照格式,且有广 东财 政厅保险税票三枚,盖有公司钢印和经理个人印章,并有附加条款及注意事项。其单证尺寸较大, 为 56 厘米43 厘米,毛笔小楷填写保险期限及费率等事项,看上去具有艺术欣赏之美感。记者:

13、曾经的军队生涯和战场经历,让您如何思考生命?如何思考保险的意义和价值?张天福:人们常说经历过战场上考验过的人最珍惜生命可贵,但珍惜生命的可贵目的正是用到可贵之处。也许恰恰是经历过生死考验,所以更懂得珍爱生命,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我在保险岗位上做过代理人,收过保险费,搞 过理赔查勘受灾现场,当 过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在现实工作中,把每一份保险单视为 客户精神上托付,把每一笔赔款作为客户遭遇意外生活上重建的经济保障。这些工作中的责任心和态度都是我从军旅生涯中所收获的。我前后干过 10 多个岗位,每干一个岗位都是一名新兵,只有勤学苦练,忠于职守,才能站好交接好每个 岗,保社会 稳定,保人民平安,这才是保

14、险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博物馆是保险文化的沧海一粟记者:您认为对于今天中国的保险业,这样的收藏和这样的博物馆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张天福:从国外的资料数据显示,平均每 50 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但在中国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已达到 300 多万,却没有一个跟保险行业有关的博物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希望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不算大、建设不够先进的保险文化博物馆能够引发全社会更多更广的人们关注和重视我们的保险历史文化,推进保险的更大发展。记者:今后在博物馆的发展中,您还有哪些远大的想法?想没想过在全国巡展?张天福:博物馆的含义基于收藏、研究、展示、传播、发展、休闲为一体。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到龙门 石窟

15、参观,在前言部分大厅里,上方中英 悬挂一幅巨大的横匾,上面刻着“历史是推动人类前进的真正动 力”,毛泽东的手写体,气势磅礴,寓意深远。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部教科书, 历史是进步的阶梯。自己 办的保险方面博物馆,只不过是保险历 史文化宣传的一个窗口,也是保险历史文化的沧海一粟。单凭我个人的力量,发展的空间有限,只有借助社会力量才会有大的 扩展,才能和中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相匹配,也是中国保险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通过办保险博物馆,在建设保险馆时间里,我感 觉自己就像一名小学生,对中国保险文化有了新的好奇和认识。人好像徜徉在保险文化海洋里的一叶小舟,显得格外渺小。我想呼吁保险职能部门,一是要尽快

16、组织专门机构人员纂写中国保险近代史,以填写中国近代史中没有保险之内容;二是为普及保险宣传教育,把保险初级教育写进小学教科书;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影视宣传编制拍摄保险历史题材的影视和现阶段题材的保险电视剧、艺术片,以 扩 大保险的影响。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还想再对馆藏保险文化内容加以精细化整理,并有组织安排的情况下,可以 让博物馆走出去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文化,扩大保险文化宣传的覆盖面。(本版图片由张天福提供)2011 年 4 月 8 日,河南省洛阳市保险人张天福经过多年励精图志一手创建的私人保险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引发保险界热烈反响和热切关注。记者日前在洛阳保险文化博物馆,也是博物馆主人张天福的家中,对张天福进行了独家专访。记者手记作为一位以操持文字为活计的人,我一直执拗的笃信文字的穿透力量,然而,当我知晓一个人仅仅依靠个人微薄的能量,矢志不渝地在经年里点滴收藏建设成博物馆。面对这样一个过 程时,我 骤然感到了言辞的 绵软, 这样一个过程里的很多内容是文字无法抵达的。在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