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93192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浦秋季补习班新王牌高三语文阅读理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伊卡洛斯的翅膀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被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关在他父亲建造的巧妙迷宫里。为逃出迷宫,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蜜蜡为伊卡洛斯制造了一双翅膀。飞出迷宫时,代达罗斯嘱咐伊卡洛斯,不可飞得太低,因为翅膀碰到海水会湿透;也不可飞得太高,因为太阳的热量会把蜡融化。父亲出于谨慎的教诲没能阻止年轻人冒险,伊卡洛斯往高处飞去,太阳融化了蜜蜡,他从空中栽了下来。在论古人的智慧里,弗兰西斯培根用这则寓言说明道德领域中间道路的必要性:“美德之路不偏不倚落在过分与不及之间。伊卡洛斯年轻气盛,自然而然会成为过分那一端的牺牲品。”寓言的妙处是可以反复解说,比如伊卡洛

2、斯的翅膀,就可以非常恰当地用来譬喻文学中的想象力优秀的写作者必须把想象控制在现实和无稽之间。马尔克斯讲过自己写百年孤独时的一个困难他虽然已经知道俏姑娘雷梅黛丝必将飞上天空,却不知怎么让她起飞。直到有一天,“一个来我们家洗衣服的高大漂亮的黑女人在绳子上晾床单,怎么也晾不成,床单让风给刮跑了。当时,我茅塞顿开。有了。我想。美人儿雷梅黛丝有了床单就可以飞上天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床单便是现实提供的一个因素。二十年前,余华就在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里提到过马尔克斯这个故事,并表达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想象应该有着现实的依据,或者说想象应该产生事实,否则就只是臆造和谎言。”想象力必须通过现实的检验,绾合想象和

3、现实的本领,余华称之为洞察力。文学中的现实,如纳博科夫所说,“包含某些超越视力幻觉和实验室试管的东西。它里面有多重因素:有诗歌,崇高的情感,精力与努力,同情,骄傲,激情”,是“将许许多多个体现实混合后的一份标本”,仿佛日常现实的某种全息图像。文学现实的显现,凭靠的是写作者的洞察力,而不是,或主要不是对日常现实的记述或还原能力。两辆卡车公路相撞,一个人从二十多层的高楼跳下,这是日常现实。卡车相撞,发出巨大的声响,将公路两旁树木上的麻雀纷纷震落;从高楼上跳下的人,由于剧烈的冲击,牛仔裤都崩裂了余华说,这才是文学中的现实:“满地的麻雀和牛仔裤崩裂的描写,可以让文学在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里脱颖而出,文学

4、的现实应该由这样的表达来建立,如果没有这样的表达,叙述就会沦落为生活和时间的简单图解。”对现实的洞察造成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甚至决定着人物性格的塑造。余华由俏姑娘的床单想到一千零一夜里神奇的阿拉伯飞毯,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神奇的飞毯更像是神话中的表达,而雷梅黛丝坐在床单上飞翔,则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就像诗人受到音节和韵脚之类的约束,从而必须比普通人更殚精竭虑地对自己的素材下工夫,故此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类社会中那些微妙的关系,对现实的洞察牵制了想象力,也同时给想象力灌注了灵魂。“有灵魂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独特和惊奇的气息,甚至是惊异和骇人的气息,反过来没有灵魂的想象总是平庸和索然无味。”米塞

5、斯说,“心智正常的人不能想象完全无拘无束的生活”,世界上也根本就没有完全自由的想象。 。尼尔斯玻尔在回应各种各样业余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的胡乱猜测时,说过一句话:“我们都同意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你和我们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足以有机会正确的程度。”对文学中的想象来说,这句话或许可以改成:“ 。”别忘了,那双伊卡洛斯的翅膀,必须在天空和海洋之间扇动。1、作者讲述希腊神话故事的用意是 。(2 分)2、第段中“无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而是出于想象力对现实限制的尊重甚至不妨说,把现实给予的限制内化为一种心智的需求文学

6、作品中出现的光明或辉煌是一个优秀写作者的必须不是因为想象力的茫无边际A、 B、 C、 D、4、根据文意,推断第段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2 分)A、我们都同意你的洞察是疯狂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有机会成为某种确凿的程度。B、我们都同意你的洞察是疯狂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有机会成为某种合理的程度。C、我们都同意你的想象是疯狂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有机会成为某种现实的程度。D、我们都同意你的想象是疯狂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有机会成为某种真实的程度。5、依据第段中关于“文学中的现实”的阐释,对下面文学作品进行分析。(4 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父亲在房间里追逐他,并用苹

7、果袭击:“一个扔得不太用力的苹果轻轻擦过格里高尔的背,没有带给他什么损害就飞走了。可是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所受的重创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那个苹果还一直留在他的身上,没人敢去取下来,仿佛这是一个公开的纪念品似的。”(卡夫卡变形记)6、全文论述了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请对此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在开满野花的小岛上纪念海子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连成一片的是燕赵的浩气长虹。雄关巍峨,大海浩瀚,碧波翠岭,赏心悦目的是华北平原少有的瑰丽风景。以往到秦皇岛,总带着一番由衷的欢喜。但自那年春天以后,那铁轨

8、,那月台,那路旁开得灿烂的野花,仿佛都蒙上了一层拨不开的悲伤。前年到秦皇岛,赵永红引领我们到了龙家营,找到了那块让人伤感的路桩,那周围依然灿烂地开满了野花,黄的是野菊,紫的是二月兰,那是海子在迎接我们。记得那天陪我的还有刘希全,他一路没有说话。那是一座小小的开满野花的岛,面对着一个小小的湖,湖的对岸是海洋公园。海子生前爱静,这里避开了喧嚣的市廛,他一定会喜欢的。永红告诉我,这个小岛原先没有名字,是她从海子的弥赛亚中寻到的名字:“太阳,让我把生命铺在你的脚下,为一切阳光开路,献给你,这首浸透了阳光和海水的长诗。”岛上立着一块碑石,是“海子石”。这巨石是有情有义的赵永红和李忠宝从很远的山上找到的,

9、他们用大卡车运到了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永红实现了这个理想,她很惬意,她说,“像一个小女孩,本来只想要一朵玫瑰,却得到了一大束。”其实,这小岛就是永红和秦皇岛的朋友们献给海子的永不凋谢的花。每年的春暖花开时节,诗人们和爱诗的学生们都会聚到岛上,在“海子石”旁献上一束野花,读他的诗,怀想他并不快活的一生。春天,十个海子一起复活。秦皇岛市文联,特别是海港区的朋友们,为了纪念海子,他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读诗,研讨,朗诵,写作,已经坚持好几年了。他们也如海子的母校北大,每年的迎春花开时节,都举行活动,朗诵会,还有评奖。这一切,为的是继承和发扬海子的诗歌理想。与海子是在北大相遇的,八十年代吧,他是法

10、律系的学生,由别的同学陪同来看我。记得是手抄本上他的诗,其中有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意象新异,与当时流行的不同。一下子就记住了。他是朦胧诗以后全新的一种写作,也是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写作。可惜的是当年大家都陷在朦胧诗的热潮中出不来,人们尚不认识他的价值。当年的海子是寂寞的,贫穷,孤独,缺乏知音(陪伴他的只有西川和骆一禾少数的几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终其一生,他总是落落寡欢。记得不久前,在德令哈,青海省海西州首府,一个边远的小城,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冒雨举行了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在离北京遥远的德令哈,海子留下了一首诗:日记。记的也是伤心的往事,那年雨中火车停靠在

11、德令哈,海子想念他心中的姐姐这是姐姐的家。今夜,我在德令哈,但海子拥有的是一座寂寞而空旷的城。雨是不停地在下,列车停靠的站台也是雨帘如织。海子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我在德令哈的那个夜晚,我想起诗人内心的索寞,有一种深切的哀痛。记得也是不久前,一个刊物索要我的字,我苦于没有适当的言辞,匆忙间记起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冥冥中觉得是他在助我。一个诗人,短暂的生命结束了,因为留下了令人过目不忘的、可以传诵的诗篇,人们便记住了他。作为一个诗人,他是幸运的。“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海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

12、寒冷的村庄。”(海子:春天,十个海子)这是他最后的诗句吗?这是他在向我们诀别吗?燕园鸣鹤园路边的迎春花,夜雨中的德令哈,早春季节的山海关、龙家营,列车呼啸着奔向遥远的远方。我们送上一束野花,斜斜地依傍那块巨石,我们深情地纪念着这个短暂而又长远的生命。【注释】海子:中国当代诗人,1989 年 3 月 26 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 25 岁。7、具体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8、根据文意,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当代诗人海子的最精当的标志。B、海子对于改变浮躁现实的渴望。C、呈现朋友对海子的理解和铭记。D、表明“海子石”上镌刻的文字。9、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 分)10、自选两个角度,谈谈作者如何表现“海子”这一形象的。(4 分)11、有人说:“海子诗歌中具有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结合这一评价,并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推想海子的“诗歌理想”。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赏析最后一段。(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