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931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战法】2016届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37页)(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 3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考点 11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考点 13 超重和失重现象 考点 14 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问题 考点 15 传送带及板块模型问题 2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它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2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质量越大 , 惯性越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 不是一种力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

2、分析时要尤为注意 3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 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异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 )、 共线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等值 (大小相等 )、 反向 (方向相反 )、 同存 (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而平衡力是 “同体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共线 、 等值 、 反向 ” 5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 ,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F 6 牛顿

3、第二定律具有 “ 四性 ” (1) 矢量性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相同 . (2) 瞬时性 :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 , 即加速度和合外力总是同生 、 同灭 、 同时变化 4 (3) 同体性 :同体性是指公式 F F、 m、 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 , 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4)独立性 :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 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分力和加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 即: 5 考法 1 对牛顿第一定律 、 第三定律的考查 1 考查惯性现象及其应用 高考通常会在结合生活实

4、际现象考查惯性的理解及其应用 , 在分析物体的惯性问题时 , 重点要掌握惯性的 普遍性 和 固有性 (1) 普遍性 是指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 固有性 是指不管物体是否受外力 、 是否运动 , 也不管处在何位置 ,其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2 考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 高考考题也会结合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 , 在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时 , 应掌握以下两点: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6 (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 ),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根据加速度定义 ,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 , 但不能说 a , 因为

5、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 , 即 3 考查牛顿第三定律 高考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考查通常体现在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上 , 其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力的作用点 a a 1t a a F , a 1m . 考法 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考查中 , 经常涉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 在解题时 , 需要求得物体的合力列出方程 F 或者根据正交分解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7 1 合成法求合外力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利用 矢量合成法则 , 如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 求出合

6、力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 特别是两个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 , 此时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 一般使用合成法更简单 2 正交分解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结合应用 正交分解法 是求解高中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 在解答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的问题 , 即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 ,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 此时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8 (1) 分解力求物体受力问题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 , 常用 正交分解法 解题 , 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 , 在沿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

7、定律列出方程 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列出平衡方程 0, 进而求解 (2) 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 分解加速度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以某个力的方向为 其他的力都落在或大多数力落在两个坐标轴上而不需要再分解力的情况下应用 首先分析物体受力 , 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 , 将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进而求解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9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0 考法 3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高考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考查 , 通常以小球 、 细绳 、 弹簧 、支持面建立情景 , 求剪断细绳或撤掉支持面时物体的加速度 关键是分析瞬时状态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 再由牛顿第

8、二定律求出 瞬时加速度 , 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1 考点 10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返回专题首页 12 考点 11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13 4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解答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 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 , 若过程比较复杂 ,应分阶段研究 , 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 (通常是速度 ), 再分别研究每一个物理过程 (2) 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 画出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图 图中应注明力 、 速度 、 加速度的符号和方向 (3)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 通常先用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运算 ,

9、 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 然后将已知物理量的数值及单位代入 , 通过运算求得结果 14 考法 4 解决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 11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15 考点 11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16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11 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17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1 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组成的系统称为连接体 比较常见的连接体有三种: (1)用细绳连接的物体系 , 如图甲所示; (2)相互挤压在一起的物体系 , 如图乙所示; (3)相互摩擦的物体系 , 如图丙所示 2 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 系统 之外的物体对该系

10、统的作用力称为 外力 , 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 内力 18 3 整体法 :在连接体问题中 , 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 此时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较方便 , 这种方法称为整体法 4 隔离法 :如果需要知道系统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 这种方法称为隔离法 19 1 已知连接体外力情况求解连接体的内力 先用 整体法 求出系统的加速度 , 再用 隔离法 求解出物体间的内力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考法 5 求解简单的连接体问题 在分析和求解连接

11、体问题时 , 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 , 也就是先采用 隔离法 还是先采用 整体法 的问题 选择原则:一是要包含待求量 , 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20 根据此题的求解过程 , 可知求解此类问题应抓住三点: (1)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 (2)灵活隔离出某一个物体; (3)建立直角坐标系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21 2 已知连接体的内力求解连接体的外力 先用隔离法分析某一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 求出其加速度 , 再用整体法求解外力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22 考法 6 加速度不同的物体系的受力问题

12、牛顿第二定律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 , 同样也适用于系统 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若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 , 如这时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F 若将各个物体的加速度正交分解后 , 物体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正交分解式为 回专题首页 考点 12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23 考点 13 超重和失重现象 1 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绳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就处于超重状态 2 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绳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就处于失重状态 当 a 物体

13、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 视重与实重 :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 , G 重即看起来物体有多重 , 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绳的拉力的大小 24 考法 7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要从以下三者的比较中理解 (1)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 载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支持力或拉力 )等于物体重力 (2) 发生超重时 ,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 载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大于物体重力 (3) 发生失重时 ,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 载体对物体作用的力小于物体重力 考点 13 超重和失重现象 高考对超重和失重的考查主要是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 图像识别和有关弹力的计算 25 (

14、2) 并非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 , 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 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 , 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 , 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考点 13 超重和失重现象 2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注意以下两点 (1) 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 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 , 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26 (3) 完全失重是物体的加速度恰等于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 物体与周围物体间的作用力为零 , 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自由落体 、平抛 、 斜抛 、 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 其向心加速度也只由重力提供 , 所以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考法 8 超重和失重的计算 设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 (1) 超重 时 , 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则 视重等于实重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