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992390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考-在 2014 年大地基乡中心小学春季学期校本培训会议上的发言王思光2014 年 2 月 16 日根据会议的安排,由我做学校德育工作理性思考的发言,从三个方面 个要点进行与各位同行、各位专家交流。一、学校德育工作抓什么的问题(事实层面)?二、如何抓学校德育工作-技术层面三、为什么要这样抓学校德育工作呢?一、学校德育工作抓什么的问题(事实层面)?(一)党的教育方针十八大提出的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这样表述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

2、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3、,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试着读懂十八大对教育的论述十八大对教育论述共有 8 句话,在与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的比较之中,读懂或者猜透十八大的教育论述,也许是困难的,但我们不妨试一试。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第一个小标题。2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是关于“教育性质”的表述3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于“教

4、育地位”和“教育方针”的表述。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或者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甚至也许还可以理解为对“教育方针”的延伸补充表述。5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优化教育结构”的表述。6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

5、是对“教育公平”的要求。7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是对“民间办学”的要求,好像是有意删除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一直提的“支持规范” ,只保留了“鼓励引导” ,难道意识到了党的任务是鼓励引导,而政府的任务才是支持规范?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特别提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这表明党的高层已经意识到现在教师缺乏荣誉感和责任感,但不提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来增强荣誉感,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教师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以上阅读理解不仅个人化,而且略显凌乱,试着再通过比较来归纳成四点:第一,关于教育性质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6、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十八大报告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今天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民族振兴,二是社会进步,教育则是实现这两个任务的基石。这个提议可能来自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他去年就曾多次指出我党应慎提“中国崛起” ,并认为这与建国初期提出的“大跃进” 、 “赶英超美”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相似,而追求社会进步等普世价值,可能更为重要。从“教育是科技和人才基础”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基石” ,再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定性越来越趋近于民族的立场和人类的价值。第二,关于教育地

7、位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十八大报告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新表述没有根本性差异,但体现了传承。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第三,关于教育方针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8、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调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十七大的“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恢复为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十七大更强调教育自身现代化,十六大和十八大的表述都要求教育必须做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人民“两个服务” ,强调了教育在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二是从十七大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现在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但也不再提十六

9、大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从毛泽东时代的“一个结合” (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到十六大提出“两个结合” (加上与社会实践结合) , “结合”的说法作为教育基本方法或者教育基本原则,今天已经被修改定位成“教育的根本任务” ,进一步理顺明确了手段与目标、方法与目的之间关系,在教育方针里重点突出了任务和目的,有意淡化了可能数不胜数的原则或方法。三是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有“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表述,现在的教育方针则不提。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改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并成了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的小标题。 “实施素质教育”则改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紧紧跟在教育

10、方针的表述之后,并与 2010 年公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呼应,首次以党代会报告形式提出素质教育的三个具体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果说,毛 泽 东时代的教育方针是从教育功能(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原则或者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劳动者)三个方面来定义的。那么,今天的教育方针显然是从教育功能(两个服务) 、教育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个方面来定义的。不再提出教育与什么结合的原则或方法,也许是十七大以后对教育方针表述的新定位。另外,教育方针表述上的多变化或者不稳定,也是让人难以读懂猜透的一个原因。你看最近两年的两个不同表述:20

11、10 年 7 月 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的教育方针完全沿袭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如果理解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又是中共中央参与发文的,而且也是十六大的表述,这显然也属于党的教育方针。2012 年 11 月 8 日,胡 锦 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两年多之后,党的教育方针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改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也许是觉得提“两个结合”的原则不如提出“两个根本任务”好,但为什么 2010 年向全国大规模征求意见时却反而认识不到这点呢?第四,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点十六大报告的关注点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

13、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 ”十七大报告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14、 ”十八大报告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点又有了新的一些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改

15、革关注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整体、更加综合。从十六大笼统地提出改革创新,到十七大提出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到今天首次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可能意味着我党已经认识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是必须依靠综合改革,而不是单兵独进。二是对教育结构的优化更加体现学段递进性、类别层次性。从十四大到十七大都有“优化教育结构”的表述,但十八大直接从学段提出了优化结构的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从十七大的“重视”到十八大的“办好” ,九年义务教育从十七大的“促进均衡”到十八大的“均衡发展” ,高中教育从十七大

16、的“加快普及”到十八大的“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从十七大的“大力发展”到十八大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从十七大的“提高质量”到十八大的注重“内涵式发展” 。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感叹中文词汇的多义性、丰富性和含糊性,更证明了培养十八大秘书班子的语文教师们对近义词同义词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似乎是想与“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并列提出,又似乎未能表述好两者的关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十八大报告只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显然是想避免陷于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谁是谁的基础”的争论,这与综合改革之前加上“教育领域”这个定语一样,这可能也是为了更务实一些。从“促进教育公平”开始,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结束,如果说“头里”是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要求,那么“尾巴”则是个人对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