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87868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五、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1)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这句的比喻是明喻,喻词“像”的前后由本体和喻体。本句式想把“人需要真理”(本体)这个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些、具体些、形象写,使人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2)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打着船舷,溅起了千百多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这句的比喻是明喻。“似”是比喻词。用“珍珠”比喻“水花”,使“水花”更加形象生动,跟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3)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暗喻。首先从总体上来比

2、,用喻词“是”把“生命”(本体)比作树(喻体);接着根据“树”的特点,又从四个方面作比:用四个喻词“是”直接联系四个本体和四个喻体。全句通过“树”的各部分特点,把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表达效果非常突出。(4)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根,雁飞再远也忘不了故乡,人走天边也怀念祖国。这句用的是没有喻词的比喻。第一二分句是喻体,第三分句是本体。喻体和本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得并列句式,有突出本体、使人印象深刻的作用。有人称这种比喻为隐喻。(5)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头上,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这

3、是明喻,“瀑布”是本体,“好像”是喻词,“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是连用的两个喻体,作者意在描写,把瀑布的奇景说成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进而又像“银箭直射而下”,是为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二、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A、(1 )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溶化了。(2)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出去了。B、(1 )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2)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A、B 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 “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

4、作“钻进了口袋”。“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又如“月光好像水银泻地一般”也是明喻。A、B 两组的第二句虽也有 “像、如同 ”这类词,但它们前后词语并不表示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又如“他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三、就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1)满天的阳光,一川的翡翠雕刻似的大瓜,一个个大如斗。(2)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有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例(1)有两处比喻,例(2)是比拟(拟物)。比喻是取其一个相似点,通过喻体加以形象描绘,并不涉及本体事物其他方面属性的描写问题。如例(1)以“翡翠

5、雕刻”喻瓜的色泽与整个光洁晶莹的外形,以“斗”喻瓜的大。比拟是物我不分,把拟体的特征加给本体,把本体完全当作拟体来描述,例(2)把敌人当作狗来描述,拟体(狗)并不出现,直说本体“夹着尾巴”,这就是比拟。四、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的修辞效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美化人格化了,把无知觉无感性的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了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五、借代也就是“换名”,为什么要

6、“换名”?换名的方式有哪些?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换名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一)特征代本体。(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二)专名代泛称。(如用“诸葛亮”代替有智谋的人)(三)具体代抽象。(如用“头脑”代替思想)(四)部分代整体。(如用“柴米油盐”代替所有日常生活资料)六、举例说明拈连和比拟的区别。(1)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2)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例(1)是拈连。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

7、下文的联系,即甲乙两事物连起来的时候,把适用于上文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种下”与“希望”的搭配是顺着“种下”和“树秧”的搭配关系而临时运用的。拈连的成立是依赖于甲乙两事物都出现。例(2)是比拟。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上只出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群山”“江河”“大地”都是本体,它们有共同的拟体人,然而拟体并没有出现,字面上只是把人的特征“肃立”“挥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直接加在本体上。七、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辞格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举例说明。(一)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1)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2)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二

8、)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天简直热得发了狂。(三)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八、运用比喻、夸张、比拟辞格,写一篇 300400 字的短文(答案略)“修辞”思考和练习五一、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双关有两类。一类是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二句中的“杨、柳”字面上写的是轻轻飘飏之上九重霄的杨花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歌颂他们忠魂升天,永垂不朽。谐音双关,寓意深长。一类是语义双关 。例如:可是匪徒

9、们走上了这几十里的大山脊,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露出了马脚”的另一种意义是匪徒们露出了破绽。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很有表现力。二、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采用下列办法可使反语明显,不含混。(一)用上下文来显示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行文“扭几扭”已将清国留学生留上小姑娘似的发髻的丑态描写出来了,接着却说是“实在标致极了”,这就是反语。(二)用引号标明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10、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在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的文字。(同上)“正人君子”加上引号,实指它的反面。三、举例说明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1)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巴金忆鲁迅先生)(2)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销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例(1)是婉曲。它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正面表达本意。这里不说“去世了”,而用“永远闭上了眼睛”来委婉地表达。例(2)是反语。它是故意使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里“豪杰”的本意与句中本意恰恰相反。反语的意思一定是与

11、本义截然相反,或者是感情色彩上的对立的,对立越鲜明,反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例(3)是双关。它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里的“夜”和“路”在本句可以是实指,但更重要的是一层意思却在于它们暗指黑暗的社会和革命的征途。双关的两重意思一般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或语音上的联系,并不一定要求对立。四、下面的诗文都用了什么辞格?(1)朱毛会师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不废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诗中末句用的是谐音双关。“羊”与“杨”谐音,指的是敌军师长杨池生、杨如轩。(2)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是“促退”这一工作。(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12、“促退”仿“促进”而造,是仿词。(3)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都是反语。(4)要不是咱们今天搞到这口袋小米,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杜鹏程保卫延安)“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是婉曲。(5)我妈呀,心里总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老是说:咱是党员,是人民代表,只能能奉献,不能索取。别人家里都现代化了,我们还是一贯制。例(5)中末句用的是婉曲和映衬辞格,不直说自己家还没有现代化,不比别人富裕。“修辞”思考和练习六一、下边两句,一个是用对偶方法,一个不用。比较一下,用和不用

13、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当向科学进军,不怕征途上的千难万险。(2)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朝四化迈步何惧道路崎岖。第(1)句是一般陈述句,是散句形式,有口语风格,语言简单好懂,常用于一般语境。第(2)句是对偶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有书面语风格,语言凝练,便于记诵,常用于特殊语境。二、排比的修辞效果是什么?了解排比的结构形式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起来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构成排比的各项往往有共同的提示语,因而节奏感强,和谐流产。在写作中遇有内容不便于做

14、总括叙述时,可以采用排比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作总括叙述,但为了加强语势,突出重点词语,也可采用排比句。排比多用于说理、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就下面两例谈谈排比和层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首都人民,全体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歌声中,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2)后来我才体会到,这位老教师是怎样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例(1)是排比,例(2)是层递。两者的相同点:(一)都有三个以上事物较整齐地排列着,例(1)是四个偏正短语并列,例(2)是三个动宾短语并列。(二)都有提示语,例(1)是“

15、自己”,例(2)是“关心”。两者的不同点:(一)从形式上看,排比要求相同或相似,要求有共同的提示语,层递没有这样的要求。(二)从内容上看,层递要求有层递性(递升或递降),排比没有这样的要求。四、举例说明顶真和回环的区别。(1)有翼的屋头仿佛靠着一个谷仓,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边有几只箱,箱上边有几只筐。(2)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例(1)是顶真,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它从甲到乙,从乙到丙,从丙到丁等,一环扣一环,递接而下,是上递下接的关系。例(2)是回环。它只由两个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它是在词语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颠倒语序的手段,巧妙地调遣它们,从甲到乙,又从乙回到甲,是

16、回环往复的关系。五、试给下面的(1)(2)(3)出句(上联)按正对、反对、串对分别填出相应的对句(下联)。(1)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正对) 无粮要粮无钱要钱(反对)捕鸟得鸟捕鱼得鱼(串对)(2)乐观者从灾难中看到希望开拓者从挫折中看到光明(正对)悲观者从幸运中看到失望(反对)革命者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串对)(3)江山添秀色天地沐春晖(正对) 风雨送阳春 (反对) 人民庆长春(串对)六、下面的句子都用了什么辞格?(1)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三项并举,都是动宾短语,这是排比。“歌唱”一词又三次出现,这是反复。(2)村子靠着山,山脚下有个大龙潭,龙潭的水流到村前成了小溪,溪水碧清碧清的。句中的“山,山”、“龙潭,龙潭”、“溪,溪”,这是顶真。(3)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生产诗歌,诗歌生产”和“热带诗,诗热”,这是回环。(4)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