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2987857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2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3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我国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于 2008 年 3 月颁布了“客运专线 300350km/h轨道不平顺动静态管理值”,以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和高速行车的舒适性。 ( 1)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检查项目为轨距、高低、轨向、水平和扭曲五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临时补修和限速 200km/h 三个等级,各级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见表5.2.1。 表 5.2.1 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项 目 作业验收 临时补修 限速 200km/h 轨距( mm) +1、 -1 +5、 -3 +6、 -4 高低( mm) 2 7 8 轨向(

2、 mm) 2 5 6 水平( mm) 1 6 7 扭曲( mm/6.25m) 2 5 6 注: 1. 高低偏差为 10m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2. 轨向偏差,直线为 10m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 2) 曲线轨道曲线正矢允许偏差 (表 5.2.2) 表 5.2.2 曲线正矢允许偏差( 20m 弦) 项 目 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mm) 圆曲线正矢连续 差( mm) 圆曲线最大最小 正矢差( mm) 缓和曲线 圆曲线 作业验收 2 3 3 5 临时 补修 4 5 6 8 ( 3) 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表 5.2.3) 表 5.2.3 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项

3、 目 作业验收 临时补修 限速 200km/h 轨距 (mm) 岔区 +1, -1 +5,-2 +6,-4 尖轨尖 +1, -1 +3,-2 高低( mm) 2 7 8 轨向( mm) 直线 2 5 6 支距 2 4 - 水平( mm) 1 6 7 扭曲( mm/6.25m) 2 5 6 注: 1、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2、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 作业验收为 0mm,临时补修为 3mm。 ( 4) 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 (表 5.2.4) 表 5.2.4 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 mm/1m) 部位 轨顶面 内侧工作边 底 面 工艺 接触焊 0, +0.2 0, +0.2 0,

4、+0.5 ( 5) 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扭曲、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水平加速度共七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日常保养、舒适度、临时补修和限速 200km/h 五级,各级动态管理值见表5.2.5。 表 5.2.5 高速铁路轨道 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项目 作业验收 管理值 日常保养 管理值 舒适度 管理值 临时补修 管理值 限速200km/h 超限等级 - I II III IV 42m 波长 高低( mm) 3 5 8 10 11 轨向( mm) 3 4 5 6 7 120m 波长 高低( mm) 4 7 9 12 15

5、轨向( mm) 4 6 8 10 12 轨 距 ( mm) +3,-2 +4,-3 +6,-4 +7,-5 +8,-6 水平( mm) 3 5 6 7 8 扭曲( mm) 3 4 6 7 8 车体垂直加速度( m/s2) - 1.0 1.5 2.0 2.5 车体水平加速度( m/s2) - 0.6 0.9 1.5 2.0 注: 1. 表中管理值为轨道不平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 2. 高低、轨向不平顺偏差管理值按照轨道实际情况评定; 3. 水平偏差管理不包含曲线按照设计规定设置的超高量及超高顺坡量; 4. 扭曲基长为 2.5m,偏差管理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5. 严格控制连续 3

6、波及多波轨向、水平不平顺和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将连续 3 波以上的轨向(波长为 2030m)不平顺幅值控制在 4mm 以内。 ( 6) 轨道质量指数 TQI 管理值 除峰值管理外,还实行区段轨道质量指数 TQJ 管理值管理,见表 5.2.6。 表 5.2.6 高速铁路轨道质量指数 TQI 管理值 项 目 高 低 轨 向 轨 距 水 平 扭 曲 TQI 波 长1.542m 0.82 0.72 0.6 0.7 0.7 5.0 波 长42120m 2.02 1.52 注: 1. 波长为 1.542m 的单元区段长度为 200m; 2. 波长为 42120m 的单元区段长度为 500m。 5.3.

7、1 分析条件 ( 1) CRH 动车组车辆 运 行速度为 250、 300、 350、 400 km/h。 ( 2)轨道不平顺模式(图 5.3.1) 2 AL /2L /22 A左轨 右轨2 AL /2L /22 A左轨 右轨( a) 高低不平顺 ( b) 轨向不平顺 L /2L /22 A左轨 右轨AL /2L /2A左轨 右轨( c) 水平不平顺 ( d) 轨距不平顺 AL /2L /2左轨 右轨L /2A( e) 三角坑不平顺 图 5.3.1 轨道几何 不平顺 模式 15.1 无砟轨道精调整理 15.1.1 无砟轨道精调工艺流程见图 15.1.1 。 15.1.2 无砟轨道精调主要装备:

8、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气象传感器、CP 棱镜组件、调整部件等。 C P I I I 复 测精 调 准 备轨 道 检 查轨 道 静 态 测 量调 整 量 计 算轨 道 静 态 调 整轨 道 复 检提 交 静 态 调 整 资 料合 格不 合 格轨 道 动 态 检 测分 析 检 测 资 料现 场 核 对 检 查轨 道 动 态 调 整复 检提 交 动 态 调 整 资 料合 格不 合 格图 15.1.1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15.1.3 无砟轨道精调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检查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 2 根据轨道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9、3 按照连续贯通里程,连续两个 CP 控制点之间按扣件结点沿里程增加方向单独连续编号 。 4 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中输入线路平、纵断面资料及 CP 轨道控制 网 等资料。 15.1.4 轨道静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精调测量前轨道应具备下列条件 : 1) 钢轨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2) 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应密贴 ,扣件扭矩符合设计要求。 3) 轨下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无空吊。 4)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2 轨道 精调 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全站仪通过 CP 控制点进行自由设站,

10、自由设站应符合 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 的规定。 2) 全站仪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的观测距离宜为 ( 5 80) m。 3)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轨道进行逐 个扣件节点 连续测量。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应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方向进行测量。 4) 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两次测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20m。 5) 车站道岔应单独测量,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35m。 3 调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2) 用软件进行调整量模拟试算,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形成调整量表。 3) 根据调整量表和扣件型号,选配合适的 调整配件 ,并在

11、表中详细记录安装位置、方向。 4 轨道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钢轨精调作业应先确定基准轨。曲线地段以外轨为基准轨,直线地段同前方曲线的基准轨。 2) 钢轨精调时,宜先调基准轨的轨向和另一轨的高低,再调两轨的轨距和水平。 3) 现场根据调整量表,对计划调整地段进行 标识 ,严格按照确定的原则和顺序进行轨向、轨距,高低、水平的调整。 4) 轨距、轨向调整(轨道平面调整),区间轨道通过更换轨距块 或移动铁垫板 来实现;车站道岔通过更换偏心椎 或缓冲调距块 来实现。 5) 高低、水平调整(轨面高程调整),区间轨道、车站道岔均通过更换轨底 调高 垫板来实现,板式轨道也可采用充填式垫板进行高低、水平

12、调整,充填式垫板 施工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 200874 号)的规定。 6) 对调整完毕的区段,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检核测量,并对超限尺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 15.1.5 轨道精调整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5.1.5 的规定。 表 15.1.5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 许偏差 备注 1 轨 距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 1435mm 1/1500 变化率 2 轨 向 2mm 弦长 10m 2mm / 测点间距 8a( m) 10mm /测点间

13、距 240a( m) 基线 长 48a( m) 基线 长 480a( m) 3 高 低 2mm 弦长 10m 2mm / 测点间距 8a( m) 10mm /测点间距 240a( m) 基线 长 48a( m) 基线 长 480a( m) 4 水 平 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5 扭 曲 2mm 基长 3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6 与设计高程偏差 10mm 站台处的 轨面高程 不应低于设计值。 7 与设计中线偏差 10mm 注:表中 a 为扣件节点间距 ,单位: m。 2 线间距允许偏差 0, 10mm。 3 扣件的轨距块应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得大于 6%,最

14、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 扣件紧固, 扣压力小于规定 者 不得大于 8%; 胶垫无缺损, 偏 斜量大于5mm 者 不得大于 8%。 15.1.6 轨道动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析动态检测数据,查找超限点。 2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尺、塞尺等工具,对超限点进行 核对检查。现场核对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首先必须对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再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检测调整方法同轨道静态调整方法。 2) 局部短波不平顺应对轨道超限处前后各 50m 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扩大检查范围。 3) 长波不平顺应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在波峰或波谷里程前后各 15

15、0m范围内进行测量。 4) 连续短波不平顺,可以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3 根据现场核对检查资料计算调整量,形成调整量表。 4 轨道动态调整方法、精度要求等与轨道静态调整相同。调整完毕,应对轨道几何尺寸,扣件、垫板状态进行全面复检,并对超限尺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 15.2 有砟轨道精调整理 15.2.1 有砟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流程见图 15.2.1 。 注:图中实线框为有砟轨道精调整理 作业工序,虚线框为其它施工工序。 不合格 合格 轨道状态检查 不平顺焊缝打磨、钢轨硬弯矫直 补砟 第一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轨道静态检测 施工准备 稳定线路 1 2 遍 轨距调整、补齐扣配件 第二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第三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道床断面结构尺寸整理 第四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钢轨预打磨 动态检测 交工 不合格 图 15.2.1 有砟轨道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