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语文”之惑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87072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考语文”之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考语文”之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考语文”之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考语文”之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 Mu一 公民与法治 级制,什么样的能力享受什么样的职称和待遇。 职称的获得不外乎三个途径:考试、评审和直接 聘任。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可能是校长直接聘 任的,校长觉得这个老师可以胜任教授教职,一 纸聘书就敲定了。至于你日后跳槽,别的学校怎 么聘任,不关原单位的事情。这样,教授就属于 地方粮票,所以有的学者在某大学是教授,到了 别的大学则变成了讲师。如今的职称,地方粮票 的级别在升级,通常是省级评审的。全国粮票的 教授,并不算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个地 方的教授,若非名校,一般会照单给予同等职称 的。于是,教授变成了“铁饭碗”,一朝获得这个 职称,可以终生享用,与担任教授职位后的实际 贡

2、献关系不是太大。教授数量虽然也在控制,但 没有严格的比例,导致了只要够年限,只要够条 件,都可以评审。结果可想而知,教授满街走,不 管实际水平如何,不管他们能不能为单位和国 家创造与职称相符的贡献! 评审职称按年度进行,而非按需求进行,导 致了职称评审就像摆渡,每年在这个“渡口”门 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当然,有人想加塞儿,加 塞儿并非不可以,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有的人加 塞儿却是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挤兑他人。所以, 职称评审的不正之风,已成公开的秘密。涂序新 在遗书中写道:“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 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他是浙 大引进的人才,从讲师做起是否大材小用,不得 而知。

3、“既然是将人家以人才的方式招聘进来, 就要以人才的方式对待人家。从资料中不难发 现,用-个普通人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一个人才, 难免要失衡。”网友的这个说法比较中肯。“职称 烈士”的炼成,与此当不无关系。 职称乃人的附属物,无法与生命交换。“堂 堂须眉,值得为了这点事自杀么,这么弱的心理 素质,即使以后肩上给予重任,又如何担当的 起?”在这一点上,“涂烈士”死得未必光荣。涂序 新的死,既告诫了排队评职称的学人,不可将职 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同时也提醒中国,我们的 职称评定制度需要尽快改革了!园 2010年第2期上 “不考增ti文之惑 口白玲岩 1月23日、24日,由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 东理

4、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 大学等上海6所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 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查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 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 考试不考语文”的消息立即成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 点。 我听到赞成的声音,觉得英语更加实用,自主招 生考试并非高考,其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 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不考 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 带来负担。但是,我听到的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那 是一种深广的社会情绪,是对语文、汉语、母语落寞 的惆怅。 语文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不是一门学科这样简 单,她是母语,是一种国

5、家的情结,承栽着厚重的中国 直抒 己见 文化,并以此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对祖国的感情,塑造 着他们的个性,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德育素质, 专业人才离不开英语,难道能离得开母语吗?字不认 识,词不达意、语句不顺试问,您要怎么读懂专 业的文章又要怎么搞定您专业的论文呢?时下高校 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大多数 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毕 竞缺少英语环境而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难 免会产生“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学科歧视”的问 题不会让专业人才出类拔萃,而是让他们缺少了更 多成为祖国栋梁的条件。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语 文,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

6、视 英文。学习英文,中文是基础。即便是查阅科学技术文 献、写作论文,如果没有扎实的中文底子,没有完整的 表达,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也会影响到英文水平的 提升,以至影响其专业水准。英文再重要,也不应该放 弃中文。 母语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我们后天的学习 不断充实的,从牙牙学语到简单的词;E和语句,再到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工具来学习其他的学科,丰富 自己的知识,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都和我们不断学习 母语是密切相关的。为什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把我 们最重要的母语弃之门外呢!说这是忘本是有点过 了吗?那至少也是本末倒置吧。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这 位老先生可谓是理科的泰斗级人物吧,

7、都可以辩证 G 公民与法治 求实地说出这样理智和掷地有声的话。那么,那些说 出“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的人,是不是 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吧。 不考语文,很有可能意味着不学语文。应试的考 试制度往往是学生们学习的方向标,不考语文了,势 必会造成大多数学生放弃对语文的学习。他们关注 的只是分数而不是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语文素养本 来就缺失的时代,重视语文的道路更是任重道远,常 常听到电视台的主持人说出“圈养”(quan养)之类的 话,“撞车”(chuang车)更是每天都可以听到的。网络 的日渐普及,一种新的文字“污染”也开始了“蔓延”, “明达合硬恕”等垃圾式的东西,在不断地映入人们

8、的眼帘。每每看到这些状况,都要替母语辛酸一下。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仅仅是获得语文 知识、语文技能,而且与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以及对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审时度 势,万万不可放弃语文考试,这关系到一个人文化素 质的培养,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我 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也曾 这样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 一门考语文,考完后就判卷,如果语文不及格,别的 课就不用考了,因为连语文也没学好,还能把什么学 好呢!” 放下重理轻文的功利性思想,把社会与民族的 责任再重新权衡一下,恐怕,就不会再有这些不该发 生的事情。回 直抒己见 2010年第2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