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2987000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警戒标志设置工程方案设计(第二版)目 录第 1 章 概 述 .1第 2 章 自然条件 .5第 3 章 管道工程设计情况 .9第 4 章 设计配布原则 .11第 5 章 设计方案 .12第 6 章 航标效能设计 .14第 7 章 航标配置设计 .15第 8 章 施工组织设计 .18第 9 章 工程估算 .20第 10 章 问题与建议 .23第 1章 概 述1.1项目背景泉州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位于泉州湾后渚通海航道西侧,横卧泉州湾后渚航道西侧海域。污水排海管道海域段为海域放流管,尾水排放口拟设在厂址东北部后渚港口区域,后渚港码头下游 260m 处。根据泉州

2、东海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海管道建设情况,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海管道及过往船舶航行安全,需设置专用警戒标志,标示污水排海管道的铺设位置。受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本工程的警戒标志方案设计工作。在现场踏勘、调查和收集相关规划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并提交了本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版) 。管理机构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审查会评审意见附后) 。现由于尾水排放管排放口的位置变更(桩号 K0+770 变更为 K0+685) ,经权衡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我院在第一版(原提交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本工程方案设计报告。图 1-1 工程区域概位图1.2编制依据1.2.1 设计

3、依据文件(1)设计委托书;(2) 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工程立项的批复泉发改审201082 号;(3)泉州市港口局关于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意见函 ;(4)福建省环保局于 2005 年 5 月 20 日对污水厂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水环境影响专题的批复;(5)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排放口工程施工图设计 ;(6)业主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用海范围。1.2.2 依据技术标准、规范(1)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2)国标 GB-4696-1999“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3)国际航标协会有关的水上助航标志推荐标准

4、、国内一般的配布原则;(4) 海区浮动助航标志布设规范 ;(5)上海海事局中国沿海航标管理有关技术规范汇编(一) ;(6) 智能冷光源航标灯通用技术规范 (HJB288-2004) ;(7) 浮标锚链 (JT/T100-2005) ;(8) IALA 关于通用系碇系统设计的建议 (E-107,1998) ; (9)JT7007-93 航标灯光强度测量和灯光射程计算;(10)GB/T14008-92 海上用太阳能组件总规范;(11) 东海海区浮动标志编号规定 (试行) ;(12) 东海海区航标配布规定 (试行) 。1.3主要研究结论本工程推荐方案一,设置直径 1.8 灯浮 1 座,陆上灯桩 1

5、座,工程总投资估算为48 万元。第 2章 自然条件2.1自然环境 2.1.1 气象泉州湾跨海通道地处闽东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随着夏季风环流的转移,形成夏长东短,干湿季节分明,灾害性天气较多的气候特征。(1)气温泉州市年平均气温 19.5-21.0C,最热月出现在 8 月,月平均气温 27.4C,最冷月出现在 2 月,月平均气温为 11.3C,极端最低气温-3C,全年日最高气温35C 日数平均为 0.1 天。(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 1010.9 毫米,历年最多降水量 1477.9 毫米。历年月最多降水量668.5 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 236.8 毫米。全年25

6、 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 11.2 天。(3)雾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 10.6 天。1-5 月雾多,10-11 月比较少,9 月无雾。(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3-8 月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达 90。冬季空气湿度较为干燥,相对湿度仅 70左右。(5)风况多年平均风速为 6.9 米/秒,强风向为北及东北,最大风速为 24 米/秒,极大风速32.6 米/秒;常风向为北北东,频率为 28。根据梅林码头初设报告全年6 级风的日数平均为 91 天,崇武是福建省沿海风速较大的地区。夏季以南南西风为主,其它月份以东北或者北东方向为主,最大频率达 45。福建沿海地区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次数较多的地区,

7、多发生于每年的 7-9 月,从 1956-1980 年统计,全省年平均发生台风 3.8次,台风发生时,本地区有 8 级以上大风,实测风速40 米/秒,极大风速达 60 米/秒。2.1.2 水文根据收集的历史资料,对工程海区的水文基本特征分析如下:(1)潮位根据海港水文规范极端高、低水位的频率分析方法,采用崇武水位站 1957 年-2000 年逐年最高、最低水位的高、低潮数据计算,得到工程海域的各重现期水位见表:设计潮位计算结果潮位 出现频率 崇武水位站 山前站 资料年限高水位(累计频率 10)303 322设计水位(cm)低水位(累计频率 90)-272 -274 2001 年1 457 46

8、42 443 4515 423 432极端高水位(cm)50 409 4191957 年-2000年基面 85 国家高程基准面换算关系:85 国家高程 3.70m理论最低潮面 设计水位(基准面为理论最低潮面)设计高水位:6.92 米(高潮累计频率 10)设计低水位:0.96 米(低潮累计频率 90)校核高水位:8.21 米(五十年一遇极端高水位)校核低水位:0.25 米(五十年一遇极端低水位)(2)潮流潮流类型根据 2003 年 7 月在该海区进行的海流调查,通过准确的分析得知潮流性质为正规半日潮型。潮流运动形式台湾海峡的潮流系统主要是自北向南严冬的 M2 分潮,进入泉州湾后因岸线与地形影响,

9、M2 分潮椭圆旋转率均较小,呈往复流形式,方向为 SE-NW,到大坠岛附近分成南北水道后,基本为 E-W,即涨潮流由东向西,落潮流由西向东。流速下表给出了国家海洋三所对工程海区处 3 个点的实测最大涨、落潮流速。可能最大潮流 风海流 设计海流站号 重现期流速 流向设计风速 流速 方向 流速 流向100 年 65 111.9 16.9 50.7 112.5 116 11250 年 65 111.9 14.2 53.6 112.5 106 11310 年 65 111.9 8.3 24.6 112.5 88 1131#1 年 65 111.9 2.9 8.7 112.5 72 112100 年 1

10、12 135.6 16.0 48 113.5 160 13550 年 112 135.6 13.5 40.5 113 147 13510 年 112 135.6 8.3 24.9 113 132 1352#1 年 112 135.6 2.9 8.7 113 116 136100 年 116 105.8 14.2 42.6 112.5 152 10950 年 116 105.8 16.9 50.7 112.5 166 10810 年 116 105.8 8.3 24.9 112.5 135 1083#1 年 116 105.8 2.9 8.7 112.5 119 1072.2海域环境2.2.1

11、航道现状、港口和航运现状后渚通海航道:石湖至后渚港区,建设规模为一个潮周期通航 5000 吨级海轮,乘潮历时 2 个小时,保证率 90,后渚至秀涂段航道底宽 100m,航道底标高-4.0m。目前后渚作业港区已有 5000 吨级粮食泊位、客货泊位、3500 吨级石油泵船、3000 吨级杂货泊位各 1 个、5000 吨级集装箱泊位、1000 吨级杂货泊位、1000 吨级杂货泊位、500 吨级泵船泊位个 2 个。后渚航道已能满足乘潮万吨级船舶(单向) 。2.2.2 港口和航道发展规划根据泉州港总体规划 (报批稿) ,后渚作业区规划最大泊位为 5000 吨级,与其相配套,规划建设后渚航道,该航道由泉州

12、湾终点(石 3)至后渚作业区(后 3) ,建设规模为 5000 吨级双向航道(乘潮) ,通航里程 6.65km,航道设计底宽度 150m,设计底标高-4.0m。后渚作业区岸段:后渚至上堡、后渚至长垵一线为三千米的中岸线。后渚岸线目前已建有 10 个 500-5000 吨级码头,已占约 2700m,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剩余自然岸线已不适宜继续作为开发港口使用(拟建工程区即为此处) 。第 3章 管道工程设计情况3.1管道建设情况东海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 2.5 万 m 3/d。尾水排放采用一根 DN1000 玻璃钢管由污水处理厂排放至后渚港区,陆地上长度为 4200m,海域内管长为 775m

13、,其中陆地上一期管道 4200m 已经铺设完成。本段工程为海域放流管,管道总长为 770m。尾水放流管管径为 DN1000,共设计 10 根扩散管,近期按照 2.5 万 m 3 /d 规模先利用末端3 根,关闭前面 7 根,远期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依次开启前面扩散管。东海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在原玻璃钢管接口的基础上再增加设置法兰连接(材料为尼龙) ,砼护管材料为 C30 砼,(HPB235)、(HRB235)级钢筋,保护层厚度 50mm。本段压力管道施工完毕后应分段试压,具体操作要求应按照规范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2008 执行,本段管道最大工作压力为 0.30Mpa

14、,实验压力为 0.80Mpa。污水排海管道设计管内底标高4.10m,管道埋深 4.10m,管顶覆土 2.50m,铺设在海底表层内,本工程按照远期规模共设计有 10 根竖向的扩散排放管,近期使用末端三根,其余七根近期暂不使用,采用盲法兰堵板封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管道的安全。3.2管道用海区域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用海范围设置 2 个区域:排污管道用海、污水达标排放用海,其中排污管道用海面积为 2.4740 公顷,污水达标排放用海面积为 54.790 公顷。建设方提供的用海范围点号和坐标位置见下图:3.3管线路由地质特点污水排海管入海全长 775m,管道线路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海底地质表层为粘土质粉砂层。第 4章 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