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86085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材料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六、材料分析题(一)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

2、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材料4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材料 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1、材料 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2)材料3、材料 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3)材料 4、材料 5 的不同哲学倾向。(4)材料 5同

3、材料 1、材料 3 共同点与不同点。、答案要点:(1)材料 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 2 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材料3、材料 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3)材料 4 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 5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材料 1、 陆九渊:“ 四方上下曰宇, 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

4、渊集)王守仁:“ 无心外之理, 无心外之物” (传习 录)材料 2、朱熹认为:“ 理在气 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是也。”“未有天 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 子语类)材料 3、列宁:“哲学唯 心主义是把 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的绝对”。请回答:(1)简析材料 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 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 的理解答案要点: (1

5、)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3)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3、下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材料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引自吕氏春秋察今材料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 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

6、,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引自准南子人间训 请回答:(1)材料 1 刻舟求剑和材料2 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2)材料 3 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两则寓言说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不随之而变化,不是被讥笑为固执迂腐(刻舟求剑),或就会在行动遭受挫折和失败(楚人过河)。这两则寓言给人的启迪和教训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僵化停滞,必须顺应客观

7、世界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2)寒翁失马这一哲学寓言揭示好事和坏事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好事和坏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这一寓言的合理之外在于警示人们遇到好事和坏事都冷静对待与处理,不因好事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坏事而悲观失望。这一寓言不可取之处在于是从个人家庭的狭隘利益而不是国家、民族的利益衡量好坏。(3)人们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和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矛盾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前进。4、分析下列有关材料:材料 1、列宁指出:“ 就本来意义说, 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8、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 2、杜林说:“ 矛盾的东西是一 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 3、艾耶尔断言:“ 自然 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 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 1、2,指出材料 2的错误。(3)对比材料 1、3,指出材料 3 的错误。答案要点:(1)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2)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出来的。 (3)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公开否认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中,把矛盾仅看作是字面上、语句上的存在。 5、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

9、(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要如下:材料 1孔子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 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材料3荀子说:“ 凡性者,天之就 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材料 4孙中山先生提出:“ 世界 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

10、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 求知,因知以进行。 ”请回答:(1)材料 1 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2)材料 2、材料 3 同材料1 的共同点是什么?(3)材料 2 与材料3 的哲学倾向是什么?(4)材料 4 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 1 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生而知之” 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后 天学习获得 的。(2)材料 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 1 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学而虑的“良能”、“良知”;材料 3 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 的“学而知之”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3

11、)材料 2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 3 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4)材料 4 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一知一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6、分析下列有关材料:材料 1、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理观念为依据。材料 2、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便不是真理。材料3、 波格丹诺夫说:“ 真理是 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请回答:(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

12、么?(2)材料 3 与材料 1、2的观点有无根本区别?答案要点:(1)主观真理论。 (2)实质上是主观真理论。7、下列是有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材料:材料 1针对 19 世纪70 年代末法国一些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马克思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也批评一些人把唯物史观的原理当做套语,“ 他们把这个套语 当标签贴到各种物上去” ,“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并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材料2恩格斯在批评(资本论)浅释作者杰维尔时说:“他逐字逐句地复述马克思的概括性原理,而对这些原理的前提却只是一笔带过,结果把这些原理的意见往往给歪曲了,因为这些原理

13、具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在杰维尔的著作中却带有绝对普遍的,因而不正确的意义。”材料 3江泽民在“ 七一” 讲话中 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

14、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请回答:(1)材料1 中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材料 2中的杰维尔、材料 3 中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 犯错误、遭挫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其主要表现是什么?(2)材料1、2、3共同的思想是什么?(3)根据材料 1、2、3 说明为什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案要点(1)三者所犯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其理论表现是理论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具体怀。(2)材料(1)(2)(3)的共同思想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做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现成的公式,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 (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15、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所决定的。实践性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革命性批判的、革命的、开放的;科学性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和全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认识论总规律所揭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对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它说明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割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

16、的、历史的统一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8、以下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材料:材料 1“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 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 697 页材料 2列宁指出:“ 设想世界历 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摘自列宁选集第2 卷第 694 页材料 3邓小平指出:“ 封建社会 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