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84270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柳永的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靠小枕拥薄被,独卧帷中。渐凉天气触动起,离愁、别绪。辗转无眠数更声。几度卧下又坐起,无论如何睡不成。一夜长似三秋。也曾想,掉转马头往回走,又怎奈,已踏征程不能行。万种想法,寻千条路,条条都受阻,百无聊赖,只能去承受。即使,一生一世不相忘,把你永远系心上,也不能,报答你,情深似海义如山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

2、色的一首。起句写初秋天气逐渐凉了。 “薄衾” ,是由于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从“ 小枕”看,词中人此时还拥衾独卧,于是“ 乍觉别离滋味”。 “乍觉”,是初觉,刚觉,由于被某种事物触动,一下引起了感情的波澜。接下来作者将“别离滋味” 作了具体的描述:“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空床展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展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 “毕竟不成眠 ”,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 “毕竟”两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接着“ 一夜长如岁” 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径 王

3、风 采葛中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这几句把“ 别离滋味” 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在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在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 “也拟待、却回征辔 ”,至此可以知道,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 “也拟待” ,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 “又争奈、已成行计” 意思是说,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

4、万种思量,多方开解” ,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 寂寞厌厌地 ”,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包含着多么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看来事情只能如此,也只应如此,虽如此,却仍不能相见,那么必然是“负你千行泪” 了。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 为中心的怀人主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轮中秋月,金色流光浮动,像飞天明镜,经精细打磨。高举酒杯,借问嫦娥:白发披头,青春背我,奈何!乘万里长风,凌空而下,收拾山

5、河。砍去月中枝叶婆娑的桂树,人们说,洒向人间的月光会更亮更多。赏析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 ,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 1174 年(宋孝宗淳熙元年) ,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 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

6、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

7、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 ,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