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83856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浙江省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者按: 本刊2007年第2期对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作了题为“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 里去”的专题报道,对“德育导师制”的涵义、操作策略及成效进行了阶段性总 结。时隔三年,随着“德育导师制”实践的目渐成熟,人们对“德育导师制”作用 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教育实践要持久有效,理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对 “德育导师制”成效动因的分析,是一种“回头看”,更是为了“向前走”。 中学德育导师制成效的动因分析 浙江省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解读 囊田爱丽 德育是学生各方面得以主动发展的动力 机制,德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成 长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今学校 德育的效果并不令人乐观。寻找适合的

2、学校 德育模式和德育制度是各学校关注的重点, 各地为此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近几年,浙 江省长兴中学进行了“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 实践,成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值得研究 和借鉴。 从2002年3月开始,浙江省长兴中学以 “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制度为起点,逐步推行 了德育导师制。所谓“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制 度,即由每班的2-3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 起,组成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共同管理班级 的卫生、学生宿舍以及黑板报等工作。当时 该制度是为了解决班主任工作繁杂、工作量 大、面对几十名学生力不从心,而任课教师 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不良局面。实践证明, 该制度一方面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和了解学生, 46 201

3、014思想理论教育 增强了更多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育人意识与责 任;另一方面也为年轻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提供了平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制度对 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以及整个学校的德育水 平起到了显著成效。 在原有班主任制度和班级德育工作小组 制度的基础上,长兴中学借鉴大学导师制的 运作模式,在学校试行“德育导师制”。为更 好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本着“整 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学校在了解学 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有一定德育 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教师,让其担任学生“导 师”。选出的导师必须在全校公布自己的“施 导”特长。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结对。一 般而言,一位导师会接纳5-6位受导学

4、生。受 导学生分组兼顾学业好、中、差几个层次。 平时,学生有任何思想、心理、生活以及学 业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导师诉说、谈心, 导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几年来,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有效提升 了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一个个学生的“心结” 打开了,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得以矫正,校风 校纪有了明显好转,教育质量逐年上升;“人 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更 加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 感得以增强;学校越来越得到家长和社会的 认可,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 长兴中学的“德育导师制”能够取得显著 成效,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我们认为主要 在于该制度能够发挥以下几项保障和激励功

5、 能。 一、让教师更加了解和关爱学生 了解和热爱学生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之一。 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施以适当的教育,也 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征、兴趣爱好、 才能、禀赋和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说: “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缺少了它们,就 不可能成为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 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fl 他还认为,教育者最 主要的品质就是感受孩子们精神世界的能力。 “作为校长,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 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 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I2 长兴中学推行德育导师制以来,导师通过

6、档案管理制度,观察、了解和记录每位学生的 信息档案。通过谈心汇报制度,导师每个月至 少和学生深入沟通一次。通过学生家庭联系制 度,定期接待家长,并不定期地对受导学生进 行家访。通过寝室联系制度、深入学生宿舍等 多方了解学生情况,并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 录和分析,所有这些制度都是为了让导师多方 面、全方位地了解和认识学生。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让导师更全面地了 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点,了解学生的思 想波动和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地帮助指导。 开创了个性化、亲情化的德育工作模式,使 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 能。“了解情况是做好导师的先决条件”,“关 注细节 做一个细心的导师”f3 等观

7、念在导师 中已形成共识。 二、让学生更加亲近和信任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是教育教学的一条 规律,学生喜欢哪一个教师,就愿意接受他 的教育。当然,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 威严是必要的,但目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 “高不可攀”、“难以接触”,影响了师生之间 的深入交流;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偏心”,对 其失去好感,进而影响到对其任教学科的学 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再者,一些腐败现象延 伸到了教育领域,部分教师的所作所为影响 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导致学生对教师 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对教师产生了不信 任感等。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良好师 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干扰 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8、。 长兴中学推行德育导师制以来,将导师 定位为“既是可信赖的老师,是一位长辈,又 是学生的益友”。德育导师依据“用心沟通、 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 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 则,以“朋友、参谋、倾听者、指导者”的角 色出现在学生身边,根据他们的身心特征和 个性特点,采用亲情化、个性化的方法与学 生平等交流、探讨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困惑。诸如此类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比较 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长兴中学的一次问卷 调查显示:学生们最不满意用两种声音说话 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 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 i 201014思想理论教育47

9、 函 凌人的教师。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 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谈话,欢迎促膝谈话的 气氛。 】 三、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与融洽 j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的关键,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前提。应该 说,目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值得肯定 的,令人满意的。但不得不承认,一方面, 学校内有部分教师对待学生冷漠,少数教师 与学生关系紧张,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 在拓宽,但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另方 面,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改造 与被改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师生之间存 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 的要求,还是

10、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要 求,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师 生关系应该是共同教学实践中主体与主体的 和谐关系。5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是聪明 的、愚蠢的、于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 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 学生做我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进行 教育,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 发现孩子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这 样才能使你更容易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 因素。应当像跟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与孩 子交往,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 败的忧伤。 长兴中学在德育导师制的规范下,较之以 往,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与密切。师生课堂外交 往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方式更加灵活了

11、。师生 交往的空间从教室、办公室转移到学生宿舍、 操场,以及来往学校的途中,尽可能拉近与学 生的距离,消除与学生的隔膜。学校鼓励导师 遵循“随时随地随机”的原则,利用一切可以利 48 201014思想理论教育 用的教育因素和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 通。导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充分尊重学生,放 下架子,坦诚相待,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赢 得了学生的认同与理解;对于学生的特殊爱好 与兴趣,导师给予欣然接纳与欣赏;在班级劳 动时,导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导师想尽办法,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赢得学生的信任。所 有这些努力和措施都有助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 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 让德育工作者更具责任心 德育工作“

12、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 起来不要”的尴尬情形在一些学校是惯常的现 象。说是人人负责,实际等于没人负责。究 其原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是学校德育难 见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导师制的推行, “导师”身份的明确,使得这项无人负责的工 作有了具体责任人。 推行德育导师制,除35岁以下的青年教 师外,其他老师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报名参 加。不愿意做导师时,可以选择退出。身份 明确以后,学校就明确了德育导师的责、权、 利。德育导师要建立学生的道德、心理以及 学业档案,每个月至少要与学生深入交流一 次,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家访,对学生问题进 行集体会诊。年终考核时,采用定量与定性 相结合、以定性为主,过程与

13、结果相结合、 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在定量考核部分, 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的评分占20,被指 导学生对导师的评分占20,年级组评价占 40,书面材料评分占20。 实际上,德育导师对学生的负责不仅仅 出于上述考核的压力,“导师”这个身份本身让 很多任课教师产生了相应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 感,提升了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增强了对 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此同时,德育导师们 也因责任与工作的重要性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 的重视,工作也更加努力。此外,在“施导”过 程中,导师们同样感受到来自学生的认可和尊 重,这也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担任德育导师以后,许多教师改变了原有的 教师职业观,心里真正有了

14、“育人”的意识,由 “经师”逐渐转变为“人师”。 五 让学生受到更多关注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了 我们如下的启示:当学生受到更多的赞美、 信任和期待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 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 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 和赞美的连续性。成长中的高中生内心比较 敏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 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有些高中 学生在初中和小学时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但 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发现自己原来的优势不 复存在,荣耀与自己无缘,又要面对繁重的 学业压力,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与不平衡, 严重者

15、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如果不能从正当 途径(如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展示自己突 出的特长和才能等)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 注,有些学生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如上课 捣乱、带头起哄、捉弄老师等方式来引起别 人的关注。 班级授课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的设立, 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同时营造了一 个孩子成长与发展所需要的集体环境,这是 其进步的一面。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 的个性特点、禀赋气质、爱好特长不同,这 就要求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个别性 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其 发展,这恰恰又是班级授课制所难以兼顾的 难题。如何在班级授课制度的集体化环境中, 尽可能地给予每个孩子更多个性化和有

16、针对 性的关注与关怀,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德育导师制则能够通过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到尽 可能多的关注与关怀、以及有针对性的和个 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长兴中学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德育 导师制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感到学 校对他们的关注度大大增加了。正如学校领导 所说的:“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在 做,但此前却没有让他们感到被关心。”这个发 现让学校领导有些意外。其实,在行政班的模 式下,班主任的教学任务和班级工作事务都十 分繁重,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 微变化。而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 也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越来越大的“真 空地带”。与此同时,学校领导也认识到,学 生对关注的渴求,超过了他们原先的估计。 六、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更具合力 目前在一些学校,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 不支持、不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家长 对学校、对教师不信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增强各方教育的合力,整体优化育人环境,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必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