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贾 ----- 0 ■ 关于《论语》中的“子日’’ 金迎春 《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定的儒家经典之 作书中孔子的言论很多,因而“子日”二 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子日”二字,在翻译《论语》时大家一 般都习以为常地译作“孔子说”在反复阅 读《论语》全书,并参阅钱穆先生的《论语 新解》后,笔者认为把“子日”译作“孔子 说”欠妥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子”的有关 注释以前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对 “子”是这样解释的:子,先生,指孔子现 在的教科书则解释为:子,古代特指有学 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再 翻看几本有关《论语》的书,李浴华译注的 《论语》中认为:《论语》中“子日”的“子”均 指孔子古代尊称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为 “子”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中认为, “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 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 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 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日子,称子不成 辞则日夫子《现代汉语辞典》中,“子”字 第三个义项是: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 是男人的美称《汉语大字典》的第十一个 义项为:古代对男子的通称,第十五个义 项为: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综上所述,“子”的意义有一个演变的 过程,但至少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称别人 为“子”含有尊敬之意,在《论语》一书中的 “子”则特指孔子如此说来,“子日”不就 是“孔子说”吗?我们的语文教学参考书、 教辅资料中“子日”一般都译作“孑L子说”, 这么说有何不妥?在了解了孔子之为孔子 的伟大,知道了孑L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 位后,笔者以为,把“子日”译作“先生说” 更好 zo 年12月e/48 《论语》是孔门弟子编定的,孔子在其 弟子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弟子们视之如 父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在他墓旁结庐而 居,为他服丧三年,子贡甚至服丧六年以 此看来,弟子们记录老师言行时必然恭敬 地称“子”,即“先生”《论语》中记录孔子 的话或是孔子答弟子问时,都是用“子 日”,只在记孔子与国君、大夫问答时才用 “孔子日” 孔子弟子在记录老师言行时的恭敬 态度,从《孔子家语》中也可看出来《孔子 家语》记载,子贡听了老师品评人物的一 番话后,是“(子贡)跪日:‘请退而记之’ 所以学生在引述老师话时,必是“先生说” “老师说”,不会是“孔子说” 孔子的教育,既是一种向下的教育, 立足根本,注重学生德行的养成,又是一 种向上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 故作高深,简单的语言,朴素的道理,道出 了教育的真谛。
因此,后人对他大多怀有 崇敬之情,而亲身受教的学生,他们对老 师的敬仰更是非常人所能理解,在编定 《论语》之时必定用心良苦,“子”的称呼中 包含着无限的敬意 因此,我们读《论语》时也应心怀敬 意,这是对孔子的尊敬,也是对传统文化 的尊重教师在教《论语》时,也要教学生 尊敬孔子,尊重中国文化课堂上不能随 便地左一个“孔子说”,右一个“孔子说”, 而应该用“先生说”在这一点上,先辈为 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钱穆先生的 《论语新解》,凡遇“子日”,都是译作“先生 说”,仅此即可看出大师之为大师综上所 述,把“子日”译作“先生说”,更能表现我 们对孔子、对文化的虔敬,这是我们应持 的态度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