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段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82158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段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段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文,完成 1 3 题。被称为 “ 第四媒体 ” 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 “ 君 ” 和宗教权威的 “ 神 ” 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什么样的目的,“ 君 ” 和 “ 神 ” 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 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 “ 君神时代 ” 。 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

2、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 “ 投稿 ” 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 是因为 “ 编辑 ” 作为话语权的 “ 签证官 ”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 “ 编辑时代 ” 。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 “ 投稿赤潮 ” (亦称 “ 红潮 ”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 “ 滥言时

3、代 ” 。 “ 滥言时代 ” 注定是 “ 话语暴民 ” 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 “ 话语暴民 ” 。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 “ 话语暴民 ” 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 “ 群言堂 ” 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 “ 劣币排斥良币 ” 一样,邪说的

4、 “ 赤潮 ” 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 “ 君神时代 ” 还是 “ 编辑时代 ” ,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 “ 政出私门 ” 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1、下列对 “ 话语暴民 ” 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话语暴民 ” 造就了话语权的 “ 滥言时代 ” 。B、 “ 话语暴民 ” 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C、 “ 话语暴民 ” 占据了网上 “

5、群言堂 ” ,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D、 “ 话语暴民 ” 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2、下列对 “ 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 ”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 “ 群言堂 ”

6、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 “ 暴民 ” 完全变成 “ 良民 ” 。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 27 分)( 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 19 分)柳敬亭传 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 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 , 过江 , 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 , 曰 : “此子机变 , 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

7、技,然必句 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 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 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 “子之说,能使人欢 咍嗢 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 “子言末发而 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 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宁南侯(左良玉)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 说书目 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 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

8、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 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 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然必句 性情,习方俗 句:勾画。 B 敬亭退而凝神定

9、气,简 练揣摩 简:简单。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 敬亭 目:看待。 D 援 古证今,极力为之 援:引用。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 ( 3 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2)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3)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4)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5)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A. ( 1)( 3)( 4) B. ( 2)( 4)( 5) C. ( 1)( 2)( 5) D. ( 3)( 4)( 5)6.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A

10、柳敬亭机智灵活, 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 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 达到了精妙的程度。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中。C 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 感觉相见恨晚, 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 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7.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1)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3 分)(2)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4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 11 分)采桑

11、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 8(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 5 分)9(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10.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1)今宵酒醒何处, ,晓风残月。( 2)大江东去,浪淘尽, 。(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舟遥遥以轻飏, 。( 5

12、) ,千载谁堪伯仲间 。( 6)落霞与孤鹜齐飞, 。( 7) ,隔叶黄鹂空好音。( 8) ,使我不得开心颜。四、选做题,选作(一)或者(二)阅读文1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4 题。病 人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 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 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 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 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

13、,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 “ 受不了 ” 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 急忙说: “ 大伯, 这部电梯双层停。 ” 大伯显然没有明白什么是 “ 双层停 ” 。 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肯下。 她非常

14、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 “ 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 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 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 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 12 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 14 层, 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 “ 请等我一下 ” 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

15、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 “ 啪 ” 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 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 “ 神经病! ” 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 继续说, “ 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 另一个人接着说。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 . 第一段结尾说“她”有典雅的气质,请在本段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衬托这种美好的气质。( 5 分)( 2) . 结合全文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6 分)( 3) 小说末尾在写电梯里戴眼镜的女士和众人时,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这些人有

16、什么作用?( 6 分)(4). 小说题为“病人”,你认为文中到底谁是“病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8 分)12(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政治局里的“多余人”何怀宏1935 年春天, 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 年仅 36 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 ,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多余的话 是 2 0 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 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 ,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 。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 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