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818462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20170905234224)(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宇宙中的地球测试要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要求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级别(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2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恒星系以及总星系的一部分。3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天、海要求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

2、星。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宇宙环境: 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 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中,才存在液态水;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测试要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求一: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性,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要求二: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

3、响1 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3 影响地球的天气气候。4 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要求一: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2 周期(1) 自转 3600, 23 时 56 分 4 秒(2) 昼夜更替周期为 24 小时(1) 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2)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

4、。速度(1) 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 150/ 小时。(2)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 1 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 7 月初)时速度慢。3 黄赤交角 概 念: 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 (黄道) 平面之间的夹角。 数值为 23 26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要求二: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2 区时计算: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数,称为地方时。东早西迟。 区时划分:地球上以经度每 15 度范围作为 1 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

5、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区时。 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 1 小时。每往东 1 个时区,区时加 1 小时;往西1 时区,区时减 1 小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 180 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将日期减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上 1 天。要求三:结合事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要求四: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1. 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

6、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2. 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存在。测试要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要求: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晨昏线3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 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还可分为海洋水、 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 水圈和大气圈中, 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 在横向上, 地壳

7、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要点一: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要求一: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 地球的圈层组成: 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生物圈和水圈) 和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和地核)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组成。2 地壳结构的两个特点: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

8、地壳厚,高山、高原地区比平原、盆地地壳厚);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较薄甚至缺失)。3 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分 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 “ 书页 ” 和 “ 文字 ” 。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9、形成新的岩石。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4 7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测试要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要求一: .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 内力、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影响: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影响: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2 地质构造: 褶皱 成因: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判别: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对地形的影响: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

10、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断层:成因: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对地形的影响: 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 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 (因为取石方便,工程

11、成本低)。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影响流 水 作用侵蚀 坡面被冲刷,下切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常形成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堆积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山区山口处洪积扇或冲积扇的形成;河流中下游地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 力 作用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等堆积 风在搬运沙石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导致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冰 川 作用侵蚀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冰川对途径地面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地又称冰川 U谷;在冰川源头形成冰斗多个冰

12、斗之间形成角峰堆积 在冰川融化时,携带的泥沙石块等沉积 形成冰碛( qi )垄(特别注意: 黄土高原的形成 是 风力堆积 作用,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 是 流水侵蚀 作用)。 人类活动 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岩浆岩浆岩冷凝重熔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熔变质岩变质作用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熔重用变质作5 测试要点三:大气受热过程要求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散射: (空气质点和

13、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如:可见光中蓝、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曾现蔚蓝色。无论是吸收、反射还是散射,都使得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3.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其中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要求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在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 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要求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会画热力环流模式图)1. 方式 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水平运动,表现为风2. 热力

14、环流( 1)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 高温上升,低温下沉 . 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 : 高压吹向低压 . 海陆风 :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 “海风”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 “陆风” 。(如右图)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形成 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滑,流入谷地,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形成 山风。 (如图)城市风: 城市上空气

15、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A B C A B C 高冷却低受热低冷却A B C 高高高低 低低6 测试要点四: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要求一: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 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注意:移动幅度大致在 10左右。)要求二: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1. 季风概念 :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2. 成因(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右图) 表现3. 典型的季风比较 季节 源地

16、风向 性质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东亚季风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 西北 寒冷干燥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东部、 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夏季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 温暖湿润南亚季风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 低温干燥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夏季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温暖湿润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1 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7 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图 1-2-6 图 1-2-7 7 要求三: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